书城科普失落的文明
11249500000018

第18章 沙漠上的浮屠

塞外高原宁夏,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东方金字塔”、贺兰山岩画、须弥山石窟等让人震撼的历史遗迹,还有许多耸立千余年的古塔,它们的迥异和奇特,留下不少至今难解之谜。本文重点介绍几个宁夏著名的古塔。

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是西夏至元代佛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贺兰山拜寺口北坡一处台地上,地属贺兰县金山乡。双塔于1986年由宁夏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进行了加固维修。双塔同为十三层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平地直起,下设基座,每层叠涩出檐,壁面影塑彩绘。双塔底层较高,南面设券门可入塔内。刹顶作十三天。西塔高41米,呈梭形,每层八面设龛,龛内塑像,分别为二十四立僧、十六罗汉、十六护法金刚、八化生童子、十六供养菩萨、七宝八吉祥。龛外塑兽面流苏,转角塑云托日月。塑像施彩。维修前影塑多残毁,仅存67尊。塔顶刹座转角处作角神。东塔,通高39米,呈直线锥形。每层底部叠涩出平座,下设龛,每面塑一对兽面,兽间绘云托日月图案。维修中于西塔刹座处发现一穹室,室内散置桌椅、佛画、木铜雕像、花瓶、花束、钱币等物。佛画内容为上师像、上乐金刚双身像。钱币有蒙元时大朝通宝银质钱币一枚,元世祖中统元宝交钞伍佰文一张。双塔年代,据塔身形制、出土文物,特别是塔身影塑所显示的浓厚的藏传佛教的特点推测,约在西夏晚期至元代。塔内出土的叁佰文中统交钞在目前尚属首次发现。它解决了中统交钞面额究竟是十种还是九种这个长期争论的问题。

承天寺塔

在宁夏境内的400余座佛塔中,只有一座是历史上就有定论的,它就是始建于西夏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的承天寺塔,又名西塔。

传说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他的私生子谅祚刚满周岁便登了基。元昊的地下夫人没藏氏为保儿子“圣寿无疆”,役使兵民数万,用了五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在兴庆府建造了承天寺塔。当年承天寺塔与位于河西走廊凉州的护国寺、甘州的卧佛寺,都是西夏时期著名的佛教圣地。外院院落宽阔,古树参天,松柏长青,肃穆宁静。

承天寺塔为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0.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4.8米的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

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叮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十一层设四明四暗圆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

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内,伪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级,有残碑可考。”《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载: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小皇帝李谅祚,保“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谅祚天韦占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数万”,历时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塔寺建成后,延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与皇帝经常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与当时凉州护国寺、甘州卧佛寺齐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海宝塔

俗称北塔,初建于公元5世纪,东晋时为赫连勃勃重修,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塔建在一个高大的塔基上,塔呈方形,而四面中部又突出一棱,更显得层次分明,玲珑精巧,风格独特,为中国十六名塔之一。“古塔凌霄”是古代宁夏八景之一。

海宝塔为方形九层十一级楼阁式砖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通高53.9米。明万历《朔方新志》载:“黑宝塔,赫连勃勃重修。”乾隆《宁夏府志》载:“黑宝塔,盖汉、晋间物矣。”赫连勃勃原是匈奴一个部落的首领,为鲜卑所败后,归附后秦,被重用而“镇朔方”。海宝塔曾屡遭劫难,大的破坏据记载有两次:第一次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地震,塔顶倒坍四层,于康熙四十九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年)修复,统名为“海宝塔”;第二次是乾隆三年(1739年)大地震,寺塔全被震坍,“唯存塔台塔址”,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再次重修,这就是今天的佛塔。如今海宝塔寺是佛门弟子的圣地,早晚入寺,可听晨钟暮鼓。

宏佛塔

位于银川市城北30里,贺兰县境内,许多年一直呈倒塌状的藏传秘宗喇嘛斜塔名为宏佛塔,人们一直戏称此塔为比萨斜塔。

1990年6月,宁夏考古研究所在对这座建造风格独特的佛塔进行维修时,意外地发现塔内藏有大量的西夏文残经和精美的彩塑佛像,以及罕见的早期佛教绘画等珍贵文物。这的确是意外中的意外,事前没有人会想到这座残塔会藏有如此多的西夏文物,应该说它是继黑水城发现西夏文物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另外根据塔中文献提供的线索,此塔始建于西夏。

一百零八塔

在黄河中上游青铜峡水利枢纽附近峡口地带的黄河岸边,有这样一组奇特的佛塔建筑群,人们称之为一百零八塔。随着文物考古部门1987年对它的发掘、清理发现,它是西夏时期保存下来的佛教建筑,而且这种类型的佛塔是目前国内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藏传佛教建筑遗产。

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银川市南60公里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东,依山临水,为实心喇嘛砖塔。最高一座3.5米,其余均高2.5米。随着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12行,整体成三角形状。关于一百零八塔的身世,明代李贤的《一统志》已有“古塔一百零八座”的明确记载,究其来龙去脉,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在塔群附近的黄河库区,有被誉为“候鸟天堂”的青铜峡鸟岛。每年春季,数以万计的候鸟从南方迁徙而来,在这里产卵孵育。其中既有司空见惯的麻鸭、大雁,也有珍稀的黑天鹅。蓝天碧水,绿草青山,飞鸟成群,鸣声上下,给古老寂寞的塔群增添了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