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名媛理财术
11249400000062

第62章 走出购买保险的常见误区

许多准备购买保险的女性朋友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如不知道买什么保险、保的是什么、买的保险价钱高了、买的保险不给赔……其实,这正是她们走入投保误区的几个表现。想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了解购买保险容易进入哪些误区。如果一不小心投保进入了误区,肯定会直接影响你的利益,甚至有时会得不偿失。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则关于保险的笑话。

两位老太太,一位中国人,一位美国人,死后在天堂碰面。美国老太太说,我过的非常好,房子住了30年,临死前终于还完了房货。中国老太太也很高兴地说,我存了一辈子的钱,终于在临走时买到了房子。美国老太太又说了,我年轻时买了养老保险,所以晚年过得很舒适。中国老太太说,我自己没有买,省吃俭用给7岁的孙子买了份养老险,以后他老了就不愁了。

听了中国老太太的话,大概会觉得可笑。孙子只有7岁,要给他交那么多年的保费,等到五六十年后他退休,通货膨胀成什么样,没人能说清楚,也就意味着这笔保险金,到时对孙子可能没有多大用处了,但对于现在老太太的生活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两位处于相同社会阶层的老太太,因为观念的问题,生活质量却迥然不同。那么,我们购买保险时如何才能不像中国老太太那样事倍功半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常见的误区。

——买保险可以“发横财”

通过保险进行理财,就是通过购买保险合理安排和规划资金,避免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带来的财务危机,同时使个人资产获得稳定的保值和增值。

通常,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一些投资类保险所的分红只是附带功能,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一些女性朋友购买了投资连结、分红保险等投资类保险后发现,收益与预期相差太远,这可能与一些营销员只强调投资收益有关,但是一些人购买保险只图赚钱的不成熟投保心态也是造成落差的原因。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明白,买保险是发不了横财的。

——年轻时不用买保险

由于年轻时负担不重,女性朋友大多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认为保险要到年纪大的时候才有用。实际上,买保险,越早缴费费用越低,而且可以获得保障的时间也越长。与此同时,购买保险也是对父母负责任的一种体现,确保发生意外时,使父母老有所养。对于没有储蓄观念的年轻女性朋友来说,买保险还有另一项作用——“强制储蓄”,可以帮助她们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

——分红保险可以年年分红

分红产品不一定能保证年年分红,因为其红利来源于保险公司经营分红产品的可分配盈余,包括费差、利差、死差等。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是决定分红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投资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红也会越多。而且年度分红率的高低,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死亡实际发生情况等。另外,保险公司的每年红利分配要根据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来决定,必须符合各项监管法规的要求,并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投保者可以通过分红业绩报告、电话服务中心及特别通知等方式获知年度分红率,但按照规定,保险公司不得通过公共媒体公布或宣传分红保险的经营成果或者分红水平。

——单位买的保险足够了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许多单位、企业都为职员购买了保险,包括养老、失业、疾病、生育、工伤等,但这些保险所提供的保障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根本不能满足家庭风险管理规划和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因此建议女性朋友还是应该购买一份商业保险,以获得更好的保障。

——先给孩子买保险

很多家庭买保险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重孩子轻大人。孩子固然需要保障,但是,女性朋友们首先应该明白,如果大人发生意外,对家庭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要远远大于孩子。因此,首先为大人购买寿险、意外险等保障功能强的产品才是正确的保险理财方法;其次,为孩子购买一些健康和教育类的保险是保证家庭财务合理的完美补充。另外,在资金投入数目上,应该给大人、特别是顶梁柱投入越多越好。

——重复投保相当于双保险

多买不多赔的险种包括寿险中的住院医疗、家庭财产险、车险中车损险等。而保险公司定损也是按实际情况确定赔偿金额,如类似医疗费用保险等产品都采用保险补偿原则,需要有报销凭证,所以保险买得太多,不仅浪费了保费,而且无法得到更多保障。

谢娟分别在A、B两家保险公司购买了医疗费用型保险,保额各为15000元,她以为自己投两份保险,如果生病就可以得到两家保险公司同时赔偿。承保后,谢娟有一次生病住院,一个月后,共花费了18000元的医疗费。谢娟拿着住院证明先到A保险公司获赔了15000元后,又到B保险公司,却被保险公司告知,只能对剩下的3000元进行理赔。

医疗保险按照保障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医疗费用型保险,就是保险公司根据合同中规定的比例,按照投保人在医疗过程中所花费诊疗费和合理医药费的总额来进行赔付;另一种是医疗津贴型保险,与实际医疗费用无关,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规定的补贴标准,对投保人进行赔付。谢娟投保的就是费用型保险,所以即使买了很多同类型的保单,得到的理赔也不会比实际支付多。消费者应该从整体上客观评估对自身以及家庭的风险状况和财务状况,多考虑缴费能力,再理智购买保险。

——只要投保都能得到保障

有时候,保险的保障范围跟我们的理解并不相同。例如,保险公司定义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的“重大疾病风险”不是一个概念,许多疾病都不能获赔。然而许多人购买保险时,对这种情况并不了解。只是在保险代理人、营销员和亲朋好友的鼓动下购买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险种,事后才发现问题。这时如果再要退保,就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可谓进退两难。

马上行动:

1.想要越早得到保障就要越早开始自己的保险理财计划。

2.面对保险经纪的推销攻势要理性判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3.投保前一定要注意保险条款和内容,不要糊里糊涂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