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11248800000007

第7章 姓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

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作为人文学科的人的姓名历史更为源远流长,姓名不仅携带着每一个家族的盛衰信息,更携带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信息,成为整个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因此可以说,从一个人的姓名,不仅可以窥见个人、家族的昌盛与否,更可以窥见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变化与盛衰,所以,自古以来姓名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把它视为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之学者对于姓名学之研究,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仅是“同姓名录”据笔者所知就有百卷之多,早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梁元帝撰《同姓名录》1卷,唐代续有增补,改为《古今同姓名录》。明代的余寅又撰《同姓名录》12卷,周应宾又补1卷,清朝的王廷灿再补八卷,清朝王辉祖著的《九史同姓名略》72卷,补遗4卷,增补1卷。同姓名的就有如此之多,而且,能被学者们搜罗到的都是知名人物,其他就可想而知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姓名之学犹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光照万代、辉映九州。所以我们泛舟在祖国姓名学的海洋中畅游一番,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确有其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与民族共存

《词源》中说:传统者,传诸后代而成为统纪也。文化既然可以传诸后代成为“统”,当然有它的合理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王朝更换了,一种政治体系被取代了,但是,传统文化并不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结束,相反,在一个新政权产生和发明创造。所以,孟子说:“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姓名是传统文化的“宠儿”

“夫立为名号,所以为自尊也”。虽然姓名只有两三个字,但人们在取名时,比买一座房子,置一座庄园,写一篇文章,著一本书要慎重的多,因为一个名字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人的一生,更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后和他的后代。社会越发展,经济愈繁荣,人民文化水平愈提高,姓名也就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封建王朝的达官贵人起名时,都是设宴请长者命名,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还得到皇上的赐名。民国以后,民权比封建社会有所改善,一般百姓起名,也要请个有学问的人去翻翻《康熙字典》,但那时大多数劳动人民还处于文盲状态,且贫困者较多,买不起礼物,请不起客,好的名字取不上,只能阿猫、阿狗的与动物为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经济也日益富裕,为宝宝取个好名字,已成为文明时代的时尚,有的年轻父母在为孩子酝酿佳名时,甚至从怀胎之日起到宝宝哇哇落地,还没能够想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于是,起名公司便应运而生了。所以说,起名公司的成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经济富裕之使然,是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体现。昔日为贵族所专用的好名好字,如今一般百姓也都可以大胆使用,而不怕犯什么忌讳了,正如大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一诗中的末两句所写的那样:“旧时王榭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吕氏春秋》谈“正名”

由秦丞相吕不韦集中三千宾客而著成的《吕氏春秋》一书,书成后,悬之国门,谓能增减一字者奖千金。就是在这部《吕氏春秋》中,有一篇专论“正名”的文章,开头两句是“名正则治,名丧则乱”,接着又指出,“凡乱者,刑名不当也”(古代刑、型通用)。说是一件事之所以被搞乱,是因为名称不当所引起,最后下结论说:“桓公尝以此霸也,管仲之辩名审实也”,这就由为人命名扩大到为一切事物命名。把命名的重要性,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步。

管子论“正名”

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他的《管子》一书的“心术”一篇中指出:“物固有形、形固有名,”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形事物都必有名,并且要“以形务名,督言正名”,以有形的实践和勉励言语来实现名字中的吉利含义。从心物辩证的深度进一步阐述:“应也者,以其为之者人也。执其名,务以其所成,此应之道也。”就是说正名之后,心理活动要与之相应,而心理活动能否与之相应,全靠人自己去操作,怎么操作呢?执其名之含义,开出花结出果实来,也正是毛主席生前所常说的:“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

荀子论“正名”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见《荀子》导读)荀子名况,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生于公元前334年,卒于公元前236年。在他十分丰富的学说中,有一篇文章专论“正名”,其中有一段专论人之正名,他说:“散名之在人者,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为之虑。”简言之:即是人各有其秉性,喜、怒、哀、乐也都是触景生情因事而发,而人有心,心能思虑,能选择。能选择“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然后又说:“是散名之在人者也,是后王之成名也。”就是说:人不仅要选择好名,而且做事要选择正利,行为要选择正义,好名与事实相符,在普通百姓也好,一国之君也好,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成名于天下。他还强调不能“析词擅作名以乱其名”;不能“托为奇词以乱正名”,指导后人不要用冷僻字、奇怪字作名字,那样做非但不能抬高自己身价,反而乱了正名。

荀子对于改名的指导意见

耐人寻味的是,荀子中还有一段论述,似乎是专为成年人改名而写的,他说:“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然后所为有名,于有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告诉我们在为成年人正名时,必须对于他的原名有所剖析,针对原名的缺陷,用新的名字去补救,从而察其同异,视其吉凶而决定新名方案,然后荀子又说:“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

《史记·孔子世家》论“正名”

被国际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教育家之首的孔子,对正名尤其重视,《史记·孔子世家》第54自然段,有这样记载:“是时……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日:“卫君侍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日:“必也正名呼”?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日:“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孔子弟子中,子路是一员猛将,讲起话来不大文雅。针对卫王想请孔子管理政治,子路就迫不及待的问孔子,您主政以后,那一件事放在最前做呢?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子路说:老师太迂腐了,名有什么好正的!孔子一生气就骂开了:你这个粗野的小东西,你要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呀!子路虽粗猛但却明理,听老师一讲解,自然就懂了。

老子论“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道德经》在自己的祖国好象不太行时,可是他在国外的销售量仅次于圣经,里根当美国总统时,在一次国情咨文里,说美国能长久治安,就是根据《道德经》中“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法则来治理国家的,日本、英国、德国、荷兰的学者们都对《道德经》十分重视,不论是政治的、军事的、人事的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道德经》中对于“名”曾一再提到过,如“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名可名,非常名”等等,向人们指出:人类之有姓名,是人类从猿人到智人的进化过程中的分界线,猿人虽能从动物中“走”出了人的雏形,但只能制造简单工具,只能嚎叫,一直进化到智人时,才用姓名来分别你我他,老子所说的“无名万物之始”是指动物的演化由太古代原生细胞及原生微生物,到古生代甲胃鱼舟到中生代恐龙出现,再演化到有各种哺乳类的“新生代”,“有名万物之母”是指人类主宰地球的“全新世”即《易经》中所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的文明时代。因为只有到了文明时代人类才能推知吉凶,才有智慧趋吉避凶,而姓名也由简单的区别彼此的符号进步到具有各种吉祥含义的称呼,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对自己名字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简单的吉祥含义已不能满足每个阶层的人们需要,虽然还是“名可名”,但却要“非常名”了。有个性、有含义、有品位,有心理暗示、甚至带有洋味儿的名字已成为时尚。名字成为负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的一叶与时俱进的扁舟。

佛家更重视名

佛教各宗中,有一个“净土宗”。佛教是讲究个人修行的,通过修行,升华人格,达到“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最高标准,也是毛主席生前对张思德的称赞语。修行的方法有多种,“净土宗”则是用称名的方法,佛家的术语中叫“持名念佛”,又叫“执持六字洪名”,说俗了,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初学者念“六字洪名”,在阿弥陀佛前面加上“南无”两字。南无者,恭敬也,念久了,可不念“南无”,只念“阿弥陀佛”四字,再念久了,“佛”字也可以不念,只念“南无阿弥陀”,佛教净土宗认为,通过专心一意念佛的名字,便可与佛感应,得到佛的护持,消灾免难,最终“生”到佛的净土中去。佛教中佛的化身很多,菩萨更是不计其数,各有其名,并且各有分工,分散在各个世界教化众生,我们这个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有“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分别住在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和五台山。其中“观音菩萨”以女身出现,表示母爱,最慈悲,因而很多佛教信徒尤其是女性佛教弟子喜欢念观音菩萨名号。据佛教经书说,观音发誓要救苦救难,所以有苦有难的人专心念观音菩萨名号,就可以解除苦难,起码在精神上可以得到解脱,佛教这一持名念佛的方法,的确可以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可以排除烦恼,增益智慧。人们在情绪不定时,心神不安时,心理想着观音菩萨的慈悲像,口中念着观音菩萨名号,的确可以进入到一种恬静舒适的境界,一时间无人无我、无争无扰,融融然,陶陶然,悠悠然,飘飘然,简直自己就变成观世音了。久之便可引起生理上的变化,有病除病,无病健身,心身安逸,智商提高。佛教把名字运用到如此美妙的地步,难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了。

名字在谈恋爱中的妙用

谈恋爱固然不可不用名字,但是,利用名字来“控制”对方,则是古人的妙用。有一首小艳诗曾透露过“天机”,这小艳诗最后两句是:“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檀郎者,男友也,这是说俊男靓女们,每当三五良朋、二三知己、同窗同事、这伴那伴于酒酣耳热之时,于崩崩擦擦之际,耳鬓厮摩,肌肤相接,大男子往往变成“小温柔”,钢铁汉往往幻成“巴结仔”,一时春情萌动,便有可能多“生”出几只手来,这时,一个日夜熟悉的声音忽然从耳边响起——小玉呀,小玉呀,给我送瓶饮料来!——虽然听来与自己无关,但她的震慑作用却是非同小可。这是利用名字的声音捆住“多情”男友的一着妙棋。

名字的威力

汉朝李广将军,骁勇善战,尤其箭法高明,百发百中,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他的箭能射进石中三寸,比现在的步枪子弹还要厉害。有一首叫做“塞下曲”的唐诗,专门描写他的箭法,诗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他的威名远扬塞外,匈奴人别说不敢和他正面交锋,就是听到他的名字也吓得心惊胆战,他被封为右北平太守时,匈奴人好几年都不敢来侵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这样写道:“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名字的厉害

野史中有一个名叫圣贤愁的人,开了一座酒楼,酒楼的招牌也是圣贤愁三个字。一天,八仙中的吕洞宾和李铁拐二人化装成秀才上街玩耍,一阵酒香扑来,引起李铁拐抬头乱看,一眼便看见了这座酒楼,同时也看到圣贤愁三字招牌,感到不好理解,便向身边的人打听,原来开酒馆的老板就叫圣贤愁,他以自己名字作店名,他会吟诗作赋,惯于用俏皮的“酒令”赢客人的酒喝,而且酒令都不离圣贤愁三字,当地的文人酒客多是他手下败将,他还扬言,谁能说赢了他,他就改名换姓不再露面了,而且一桌酒席全部免费招待。吕李二仙一听,自仗出口成章且又精通仙法,便笑容可掬地准备享受免费午餐,刚一点菜坐定,圣贤愁便凑趣上来:“本人一向以文会友,题目便是在下小名,二位说赢了,第一免费午餐,第二砸牌换号,若二位不幸输了,便按酒菜付钱”。吕、李二仙一听,相视一笑,便说“请,请”!圣贤愁说:“主不占客先,还是二位先请,”李铁拐说!“恭敬不如从命,不知怎么个说法?”圣贤愁说“圣贤二字由二位说,小可不才,只留个愁字吧”。李铁拐一想,世间有文才的人多的很,但会仙术的恐怕是屈指可数了,便以圣字为题,开始说“酒令”了。古时都是繁体字,“圣”字的繁体写法为“左上为耳,右上为又,下面是王字”,李铁拐说:“耳口王,耳口王,壶中有酒我持觞,席上无肴难下酒,割下耳朵尝一尝”说罢,抽出佩剑,唰唰两声,将左右两耳全部割下放到盘中,同时喝了一口酒。吕洞宾一看,老李割了耳朵,菜忌同样,我不能再割耳朵了,便说,该我说“贤”字了。繁体的“贤”为“左上为臣,右上为又,下面一个贝字”,吕洞宾模仿李铁拐的格调,信口吟道:“臣又贝,臣又贝,壶中有酒我先醉,席上无肴难下酒,割下鼻子配一配”说罢,抽出佩剑,左手提鼻,右手提剑,唰的一声将一个玉柱般的鼻子割了下来,一边放置盘中,一边喝了一口酒。圣贤愁一看,知道来者非仙即神他却并不惊慌,欠身说道:“多谢二位割爱,真叫我‘怎一个愁字了得’了!”说罢,开口念道:“禾火心,禾火心,壶中有酒我先斟,席上无肴难下酒,拔根汗毛表寸心”,说罢卷起衣袖,从手臂上拔下一根汗毛,一边放置盘中,一边喝了一口酒,吕李二仙大叫:我们一个割了鼻子,一个割了耳朵,你怎么只拔根汗毛!圣贤愁笑道:“不是二仙到此,我是一毛不拔的”。从此,圣贤愁这个名字,神鬼听了也有三分害怕。

将计就计,巧用名字赢皇帝

话说三国时的东吴,孙权称帝,他的亲信大臣诸葛瑾,字子瑜,有一个儿子诸葛格,字元孙,少有才名,称为神童,孙权十分喜爱他。一天,孙权童心大发,跟这个孩子开了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想看看这位小神童的应变能力如何。他命人牵来一头驴,在驴的长脸上写了诸葛格的父亲的名字——“诸葛子瑜”四字,因为诸葛子瑜的脸很长,俗称驴脸,诸葛子瑜是位诚实人,和孙权虽是君臣关系,但相处和睦,互无猜忌,故孙权敢于开这个玩笑。这头脸上写有“诸葛子瑜”的驴,被孙权指使的一位大臣牵在殿下走来走去,引得文武大臣一个个开怀大笑,诸葛子瑜弄得很是尴尬,驴脸越拉越长,一脸苦笑,两张驴脸,殿上殿下相映成趣,把个孙大帝笑得前仰后合,这时,只见小小的诸葛格找来了一支毛笔,在驴脸上的诸葛子瑜四字下面,添了“之驴”两字,连起来看,便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诸葛格写罢,从那大臣手里夺过牵绳,牵到他父亲面前,说:爸爸请上驴,我们回家吧,竞自把孙权的一头毛驴赖了过来,那大臣还想来抢夺,小家伙指着驴脸上孙权亲手写的字大声喝道:皇帝所赐,谁敢来夺,便牵着那毛驴,驼着他满脸高兴的父亲,一路蹄声笃笃,出了殿门回家去了。孙权眼睁睁地看着小家伙牵走了他的驴而奈何不得,从此,孙权更加器重诸葛格,后封为荆州牧兼督内外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