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女人果然来自金星
11248000000022

第22章 抚育孩子,你的作用无人可以替代

别让我们的宝贝患上父爱缺失症

家庭之中,除了夫妻感情、婆媳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亲子关系。孩子是一个家庭之中最幼小、最需要被保护和宠爱的对象。而谈到孩子,不可避免就要说到孩子的抚育问题。很多人认为,作为母亲的女性,在孩子的抚育中,应该是最重要的,而作为父亲的男性,更重要的事情是养家。很多男人都觉得,带孩子应该是女人的事儿,常常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抚育,是抚养和教育,男人履行了自己抚养的责任而忽略教育的责任,就不会成为一个好父亲。

我的家庭是在农村,可以说是属于“超生游击队”的,家里兄弟姐妹三人。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几乎从来没有出席过我的家长会。我的弟弟妹妹的家长会,也都是我的母亲和我出席的。参加多次家长会,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出席家长会的家长,大多数都是女性,极少有男性家长。参阅一些家庭教育的资料时,我也发觉,做家庭教育咨询的也基本都是母亲。这说明,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位老师发现,自己的学生彬彬不像同龄的男孩那样爱玩爱闹,活泼开朗,他性格孤僻,有点胆小自卑,一有什么问题就找妈妈,还总娇弱爱哭。家访的时候,老师才知道,原来彬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彬彬是由母亲一个人教育的。因此,彬彬出现了这样偏柔弱的性格特征。由于父亲在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孩子在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情况下情感障碍十分突出,他们表现得十分孤僻、任性、多动、依赖性强、自尊心低、自制力弱、胆小自卑、攻击性强等特征,在心理学领域,这种情况称为“父爱缺失症”。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瑰宝,是爱的结晶,相信女人经过怀胎十月,经历生产的苦难,会对孩子产生浓厚的爱意,作为父亲,一个男人也见证了这一奇迹。每一对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可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没有及时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孩子缺少男性教育,那他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都会受到限制,孩子很可能会有心理上的阴影和性格上的缺陷,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母亲是海,温柔而包容,那父亲就是山,强壮而高大。多数孩子都会依恋母亲而崇拜父亲,在中国的传统中,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严父慈母”。父亲和母亲,都是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性和女性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对方的缺陷,让孩子的成长更加顺利。

父亲,孩子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父亲,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男性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是孩子一生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角色,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巨大。

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通常,男性具有独立、果断、坚强、自信、勇敢、积极、开朗等个性,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那孩子就会下意识地学习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性格特点。在心理学家麦克·文尼的实验显示,接触父亲时间较多的孩子,人际关系更为融洽,性格开朗,做事有进取心和冒险精神,显得更坚强勇敢。而且父亲在与孩子的接触中,会无形向孩子传递关于社会秩序、准则、规范等,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眼中往往与伟岸、高大、能干等形容词相关,他们会通过父亲这个男性角色联想到男子气概,并从中学习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亲的教育,具有社会化的性质,他能给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的更宽广的社会竞争意识。在与家庭之外的人的交往中,父亲的作用比母亲更好一些。而且相比母亲,父亲在一个家庭中更有权威性,孩子往往从父亲身上能得到解决权威、道德品质、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问题的启示。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慈祥的,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则是威严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往往是孩子的榜样。由此可见,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比母亲对孩子的说教或溺爱,父亲与孩子在一起,更多地会参与到游戏玩耍中。父亲是一个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游戏玩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更令孩子兴奋和刺激的变化多样的游戏,父亲的雄性力量可以带给孩子更多乐趣。而且作为男人,父亲活动范围大,接触到的事情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让孩子眼界更开阔,社会生活更丰富。通过与父亲的游玩,孩子会更懂得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能更适应社会竞争。

另外,父亲在孩子的性别意识塑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父亲参与教育,会对孩子的性别角色的意识和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角色的典范,他从一个父亲身上学习到什么样的性格和行为才是男性所具备的。对女孩来说,父亲可以教给她们关于异性的不同,并在心底形成对男性的第一印象,这些印象和不同,直接影响到女孩长大后与异性的交往。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跟踪调查12年得出结论: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的成绩往往更好,在社会上也更容易成功。由此可见,父亲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可从母亲那里学习到语言、生活知识或者技能等方面的只是,而父亲则更多教给孩子如何动手操作,比如修理车辆、使用工具等等,这样孩子会对亲自动手操作更感兴趣,激起他的探索精神、想像力和创造性,并能让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综上所述,父亲,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育孩子,男人需要更多技巧和耐心

作为男人,父亲的角色是你人生中最重要也必须做好的角色,如果放弃或者忽略对子女的教育,那就是父亲的失职。很多男人对自己在孩子抚育中的失职会找各种理由,工作太忙没时间、不会带孩子、孩子太爱哭、女人本分就是相夫教子等等,这都是男人偷懒的借口。孩子的两个人生的,教育孩子,人人有责,尤其是男人,更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父亲的责任,对孩子需要更多技巧和耐心。

对女人来说,男人永远都有小孩的一面,即使是在成为父亲后,男人还是有任性的时候。大部分男人在成为父亲后,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不如女人有耐性,他们不能保持长时间的热情。男人高兴时会把孩子宠得欢天喜地,不耐烦时对孩子大多冷淡,生气后又会任意打骂让孩子哭哭啼啼。男人的忽冷忽热,凭着自己性子对孩子,会让孩子性格变得乖戾。对于父亲的反复无常,孩子幼小的心灵并不会分辨是非,也无法理解,会表现得无所适从,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为人处事都有很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亲,男人应该对孩子多一点耐性,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他们脆弱的心,经不起身边最亲爱的人的打击。

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父亲,往往是执棍棒的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往往是权威和严肃的代名词,对孩子,男人往往态度强硬粗暴,刚多柔少,宽严失度,这也是严父慈母这一说法的由来。男人的这种态度,往往会让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久而久之,父亲和孩子之间会严重缺乏沟通,没有达到教养的目的。父亲,是一个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男人要善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刚柔并济、宽严结合,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对你是“敬”而不是“怕”,这样更有利孩子的成长。

“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仅母亲很重要,父亲亦是如此,男人不应把孩子的抚育教养归责于女性身上,要认真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父亲,男人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塑造榜样的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承担有教养的人,这样才会带给孩子正面的力量,让他长大成才。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教育目标和方法要一致,否则也会让孩子不知如何是好。在孩子的成长中,男女双方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各执一词,比如男人要孩子帮忙做事,女人会说孩子还小呢。男女双方对于这些孩子成长中的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会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先统一意见,进行良好沟通。如果父母说法不同,要求不同,那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父母也就没有威信,难以教养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