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
11247600000003

第3章 在游戏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大自然不仅在智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方面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大自然是绚丽多姿、五光十色的,其中包含了无穷的神奇和奥秘。父母指导孩子进行本章所介绍的小游戏,就可以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中,认识姿态各异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以及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从而丰富孩子的知识,开拓孩子的视野。

072.体验“地震”

所需材料

一张桌子,一摞书本(或其他物品)。

游戏方法

将一摞书本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用力左右摇晃桌子,书本很容易就晃倒了。然后爸爸和妈妈将桌子抬起来,上下晃动,让孩子在旁边仔细观察。这时书本也会产生歪斜,但不容易全部倒掉。

科学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造成地面振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的结构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于地壳中。地球的转动及地壳内部不停地变化会产生力的作用,导致地壳变形、错动、断裂,于是便发生了地震。实际上,地震就好像是上面游戏中的桌子晃动,对地面上的建筑损害很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面也分左右和上下晃动,使地面上下移动的地震波为纵波,左右移动的为横波,地震发生时这两种波一般都存在,不过横波的破坏力大一些,纵波的破坏力小一些。

073.海啸来啦

所需材料

塑料盆,清水。

游戏方法

将清水倒入塑料盆中,约为总体积的2/3.让孩子用手在塑料盆下面敲打,就会发现盆里的水表面出现波动。如果加大敲打的力度,水的波动就随之变大,甚至会形成不小的波浪。

科学知识

与上面游戏的原理相同,如果海底发生地震,海面上也会出现大的波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啸。海啸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巨大的波浪,呼啸着越过海岸,袭击岸边的城市、村庄、港口及其他设施,淹没良田,中断交通、通讯,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

074.制造“厄尔尼诺”

现象

所需材料

玻璃缸,锅,水杯,清水,墨水。

游戏方法

在玻璃缸中注满清水。再用锅烧一些热水,然后倒入水杯中,加入适量墨水。将少许染有颜色的热水轻轻倒入玻璃缸里的水面上。让孩子用嘴对着水面吹气,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玻璃缸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水层,一边是带有颜色的深水层,一边是一个浅水层。停止吹气后,有颜色的水又会流回原来的地方。

科学知识

游戏中产生的现象,就是现实中的“厄尔尼诺”现象。它是一种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就会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075.“火山”喷发了

所需材料

3个空胶卷盒,小匙,圆规,

玉米粉,醋,小苏打粉。

游戏方法

在三个空胶卷盒内分别倒入半盒醋,将其中的两个盖子用圆规扎十个小孔,另外一个不扎孔;在三个盒里都放一点小苏打粉。然后在第一个盒中加入一匙玉米粉,盖上扎孔的盖子。第二个盒子盖上扎孔的盖子,第三个盒子盖上没有扎孔的盖子。让孩子退后一段距离,观察三个盒子发生的变化。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加入玉米粉的第一个盒子,盖上的小孔冒出一些气体,接着盖子跳起来,或者向一边歪斜,同时流出黏稠的液体。第二个盖上扎孔的盒子,会有白色液体从孔中向外喷出,好像喷泉一样。第三个盖子没扎孔的盒子,盒盖会猛地弹开。

科学知识

这是因为醋和小苏打粉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气体。第一个盒子中由于加入玉米粉,使醋变得黏稠,重量增加,从而阻碍它向外喷涌,混合液只是向外流出。第二个盒子盖上有孔,所以液体会喷射出来。第三个盖子没扎孔,因此会将盖子弹起来。

游戏中的原理与火山喷发差不多。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中流动着温度极高的岩浆,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岩浆中含大量挥发成分,由于岩层的层层覆盖,使挥发成分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遇到地壳脆弱或是有裂隙的地方,挥发成分就急剧被释放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会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灰可被喷到高空,进入大气平流层。平流层上热下冷,没有空气对流,几乎很少发生雷、雨、风等天气变化,因而火山灰很难消除,可以停留好几年,阻挡太阳射线,导致地球气温下降;此外火山灰能损坏飞机引擎,使航空运输业蒙受巨大损失;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会形成酸雨,对环境形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火山烟尘中含有大量的氟和硫磺,会刺激人类的眼睛、鼻子和喉咙,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火山爆发喷出的巨石及可能形成的泥石流,可损毁道路、桥梁,淹没乡村和城市,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影响。

076.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所需材料

小塑料花盆,水,土,小刀。

游戏方法

将土装入小塑料花盆中,浇上一些水,放在太阳下晾晒。等到土的表面结成一块硬皮之后,用小刀从中间划开。让孩子用双手挤压塑料花盆的侧面,盆里的土就会从小刀划开之处向上隆起。

科学知识

游戏中盆土隆起的原理,与地球上形成山脉的原理差不多。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表面也是由许多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会受到两种力量的挤压:一种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造成的东西向的水平挤压;另一种是由于在不同纬度上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地壳向赤道方向的挤压。这两种挤压再加上地壳受力不均所造成的扭曲,就形成了各种走向的山脉。一般来说,地壳中比较坚实刚硬的部分,在地壳发生运动的时候,往往发生断裂,在断裂的两侧相对上升或下降,就会突出地面成为高山。但许多时候是大面积地升降,可以海拔很高,地势仍然比较平坦。此外,有些山脉是由火山爆发带出来的石块和火山灰堆积起来的,这种山形成的过程相对比较短。

077.模拟陨石降落

所需材料

酵母片,汽水瓶,清水。

游戏方法

将水倒入汽水瓶中(几乎倒满),酵母片掰成两半,将其中一半投入水中。观察酵母片的变化,我们会看到酵母片一边溶解,一边分裂成许多小碎块。沉到瓶底的时候,这些碎块就越来越小,几乎看不到了。

科学知识

游戏中酵母片下沉、溶解、消失的过程,与宇宙中陨石形成的过程差不多。陨石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一种物质。它可以是石质的,也可以是铁质的,或者是石铁混合物,也叫做“陨星”。与游戏不同的是,陨石的俯冲速度特别快,其表面与地球大气层接触时产生摩擦,造成了自身燃烧,发出亮光,因此也被称为流星。流星下落过程中,大部分伴随着分裂爆炸成为太空中的灰尘,剩余没有完全燃烧的部分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石。

078.神奇的雷电

所需材料

桌子,大金属烤盘,塑料布,硬币,橡皮泥。

游戏方法

这个游戏最好在晚上进行。先把塑料布铺在桌子上,将橡皮泥粘在大金属烤盘底部中间位置,然后让孩子抓住橡皮泥将烤盘在塑料布上摩擦几下(注意手不要碰到烤盘),抓住橡皮泥把烤盘提起来。关掉房间里的灯,把一枚硬币放在烤盘底部的边缘。这时我们会看到放硬币的地方迸出火花,拿硬币的手也会受到轻轻的击打。

科学知识

金属烤盘经过摩擦而带上电荷,硬币接触烤盘时,电荷会从烤盘转移到硬币上,然后转移到持硬币的手上,所以会受到轻轻的电击。大自然中的雷电,其形成原理基本上与游戏相同。在天气闷热潮湿的季节,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气,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雷电现象。

079.模拟地球表面及内

部的活动情况

所需材料

塑料布,杯子,水,沙土。

游戏方法

父母和孩子一起动手,拉住塑料布的四个角,使之悬空并与地面保持水平。往塑料布中堆放一些沙土(注意沙土要适量,避免损坏塑料布)。让孩子在塑料布下面用手做出各种动作,向上顶起塑料布。这时沙土就会随着手的动作而不断改变形态。然后取来一杯水,倒在沙土上,沙土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科学知识

如果说游戏中的沙土相当于地球的表面,那么塑料布下面手的运动,就相当于地球内部熔岩的运动,水就相当于地表的风化等环境作用。从这个游戏中,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地球表面及内部的活动情况。地球表面之所以起伏不平,主要是因为地球的内部充满能量,巨大的能量使地壳发生运动,地壳受力不均就会使地表扭曲、断裂、褶皱、陷落,从而形成高山、深谷等。同时,地球表面也会受到外力的作用,两种作用叠加,导致地球表面凸凹不平。

080.瓶中的云

所需材料

空饮料瓶,几个瓶盖,冷水,吸管,锥子(或剪刀、其他带尖的金属硬物),热烟灰,胶带。

游戏方法

将冷水倒入一个空饮料瓶中,摇晃均匀后把水倒出来,接着往里面加入一些烟灰。用锥子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以刚好插入吸管为宜),插入吸管,用胶带将吸管周围密封。拧紧瓶盖,通过吸管用嘴用力向瓶中吹气。停止吹气后快速用手指堵住吸管。松开手指,瓶中的空气冲出吸管时,我们就会看到饮料瓶中产生了“云”。

科学知识

往饮料瓶中吹气时,里面的空气受到挤压,相当于给瓶子加热。瓶里残留的水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松开吸管后,瓶内的空气压力减小,温度下降,水蒸气重新恢复原来的状态,再加上烟灰的运动,所以我们会看到瓶口上方的云雾。

自然界中的云,其形成原理也是如此。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中的水分吸收热量后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层。水汽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体积就会发生膨胀。膨胀时要消耗自身的热量,所以上升的空气温度逐渐降低。而温度降低之后,容纳水汽的能力越来越小,饱和水汽压减小,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继续降低,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来。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当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时,就是所谓的云了。云能够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因此当云层比较薄时,我们看到的是白色;云层较厚而使得太阳光线不能通过时,我们看到的就是灰色或黑色。

081.自制冰花

所需材料

水杯,玻璃片,热水。

游戏方法

将热水倒入杯中,上面盖上玻璃片。玻璃片沾上水汽之后,立即将其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几分钟之后把玻璃片取出来,就会看到上面结了一层冰,而且有美丽的花纹。

科学知识

把玻璃片放在热水杯上,杯中的水汽就会吸附到玻璃片上。玻璃片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之后,上面的水汽遇冷就会形成冰。游戏中形成冰花的原理,与现实生活中形成冰花的原理是相同的。室内的空气潮湿而且温度较高,室外的空气干燥而寒冷。当玻璃周围的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室内的水汽沾到玻璃上,就会缩成一团,紧贴在玻璃上面结冰,因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美丽冰花。

082.瓶中生雾

所需材料

敞口杯,小碗,热水,清水。

游戏方法

把清水倒入小碗之中,放入冰箱冷冻,当碗中的水结冰后取出。将热水倒入敞口杯中,当热水不再冒气时把盛有冰块的小碗慢慢靠近杯口。我们就会发现盛放冰块的小碗周围渐渐出现一层白雾。

科学知识

雾是潮湿的暖空气被冷却后产生的。在敞口瓶中,水面以上的部分充满着潮湿的暖空气,当这些空气被冰块冷却时,就有一部分水蒸气变成了小雾滴。

083.人造霜露

所需材料

玻璃杯,碗(与玻璃杯容积大致相等),清水,一小杯盐。

游戏方法

将清水倒入碗中,放入冰箱冷冻。结成冰后取出来,捣成碎块,倒入玻璃杯中。再将一小杯盐倒入碎冰之中,进行搅拌,注意观察。一会儿,玻璃杯外面会产生一些小水珠,而在顶部靠近冰盐混合物的地方,小水珠则结成了霜。

科学知识

当一个物体比它周围空气的温度低很多时,在它的表面上就会形成露珠;如果这些水滴的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就会结成霜。玻璃杯上的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后形成的;当盐和冰混合在一起后,它们的温度降到水的冰点以下,于是玻璃杯表面混合物的地方,小水珠就变成了霜。

084.杯中雨滴

所需材料

较大的广口瓶,普通水杯,带绿叶的新鲜树枝,清水,植物油。

游戏方法

在杯中倒入清水,滴上一层植物油。将带有绿叶的新鲜树枝插入杯中,然后把杯子放在阳光下。把广口瓶倒过来,扣住水杯及树枝。过一会儿,我们就会看到广口瓶的内壁聚起许多水滴。

科学知识

广口瓶中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呢?

由于杯中的水被植物油覆盖,因此水滴不可能是水直接蒸发的,那么只能来自于树叶。植物吸收的水分通够通过叶面上的毛细孔排到空气中。杯中的空气经阳光照射后,温度升高,促使植物的水分蒸发。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以后,水汽就会在广口瓶壁上凝结,水滴越聚越多,慢慢地又落了下来,如同下起了毛毛细雨。

085.水往高处流

所需材料

桌子,碗,水杯,小木块,纸巾,水。

游戏方法

将水杯和碗放在桌子上,碗内倒入清水,杯底用小木块垫高。将纸巾撕开,紧紧拧成一股“绳索”。将纸巾拧成的绳索从中间折弯,一端伸入碗里的水中,另一端搭于杯的内壁。过一会儿,碗中的水会通过纸巾绳索渗透到杯子里。

科学知识

如果水杯的位置相对于碗来

说足够高的话,碗中的水将会全部吸到杯中。这是由于纸巾的纤维之间有无数个小空隙,水进入这些小空隙,会沿着“绳索”不断向上移动,这就是毛细现象。水分从植物的根部移动到其他部位,与游戏中的原理相同。

086.揭秘冷热对流现象

所需材料

一张玻璃纸,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冷水,热水,染料。

游戏方法

将热水倒入一个玻璃杯中,冷水倒入另一个杯中,然后在热水中加入一些染料。用玻璃纸盖住冷水杯口,将它翻转过来,倒扣在热水杯上,抽出一半玻璃纸。这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下面杯中带颜色的热水迅速上升,与上面杯中的冷水混合起来,变成较淡的颜色。

科学知识

水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所以热水比冷水轻。由于较重的冷水沉了下来,热水就被推到上面去了。这一现象就叫做对流。值得提醒的是,在4℃以上,水在加热时会发生膨胀,而在0℃和4℃之间时,水受热反而会发生收缩,降低温度时反而会膨胀,这就是冰为什么比水轻的原因。

087.为什么冬天冷夏

天热

所需材料

两个相同的金属片,黑色墨水。

游戏方法

将黑色墨水涂在金属片上,让其自然风干。将其中一个金属片立起来接受阳光的直接照射;另一个放平,接受阳光的斜射。

10分钟之后,让孩子用手触摸金属片,他会感到立起来的金属片比平放的金属片温度要高。

科学知识

上面的小游戏表明,接受阳光直射要比斜射吸收更多的热量。同样的道理,冬天太阳光线斜射于地面,地面上每单位面积受热少,再加上白天时间短,所以气温低。夏天则相反,太阳直射地面,白天时间又长,所以气温高。

088.模拟鹅卵石的形成

过程

所需材料

带盖子的玻璃杯,几块方糖。

游戏方法

将几块方糖放入玻璃杯中,盖上盖子,让孩子使劲摇晃玻璃杯。过一会儿,里面的方糖不仅体积变小,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方块,而变成了椭圆形。

科学知识

游戏中方糖的变化,与鹅卵石形成的原理相同。鹅卵石是一种纯天然的石材,在漫长的地壳运动过程中,河床中的砂石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不断受到挤压、摩擦和碰撞,最后失去了不规则的棱角,成为光滑、漂亮的鹅卵石。

089.温室效应

所需材料

温度计,塑料袋,橡皮筋。

游戏方法

将一支温度计放入塑料袋中,在袋内充满气体,然后用橡皮筋把塑料袋口扎紧。把塑料袋放在太阳下面,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变化。我们会发现塑料袋里的温度比外面高出许多。

科学知识

塑料袋吸收太阳的热量后,由于是密封的,散发的热量很少,所以温度比外面高出许多。人们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利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种植农作物的。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人们燃烧过多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而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的增多相当于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反射,于是地球表面温度逐渐升高,类似于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所以这种现象也叫温室效应,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可给人类带来气候变暖、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面积增加等严重危害。

090.自制太阳钟

所需材料

空花盆,笔直的细木棍(或金属细管)。

游戏方法

将空花盆放在从早晨到晚上都能照到太阳的地方,把细木棍垂直地插入花盆底部的小孔中。这样细木棍在花盆内壁的影子将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根据钟表所指示的时间,让孩子在花盆的内壁标上每一小时的刻度。只要是晴天,我们就可以根据花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了。

科学知识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运转,太阳看起来好像是在一个半圆形的轨道从东向西绕着我们运行。所以,细木棍在花盆内壁上的影子也随着太阳光线的移动而移动,这样就可以清楚地指示出时间的变化。

091.水为什么不结冰

所需材料

两个同样大小的水杯,食盐,清水。

游戏方法

这个游戏适合冬季进行。两个水杯中倒入等量清水,在其中一个杯内放入食盐,放盐过程中不停搅拌,让水中的盐达到饱和状态。晚上将两个杯子一起拿到室外。第二天早晨再去看,会发现清水已经结冰,而加入食盐的杯子则仍然保持液体状态。

科学知识

为什么游戏中的两个杯子会出现不同结果呢?这是由于水结冰所需的温度(冰点)与含盐的比例有关。含盐量越高,冰点下降得越多。因此加入食盐的水很难结冰。

092.流沙的形成

所需材料

花盆,细小的沙子,塑料软管(刚好塞入花盆底部的小孔),碎石块(或别的重物)。

游戏方法

花盆中装满细小的沙子,把碎石块放在沙子上面。把塑料软管一端塞入花盆底部的小孔,一端接在水龙头上。打开水龙头,让水通过塑料管进入花盆底部。过一会儿,我们发现上面的碎石块沉到沙子下面,看不见了。

科学知识

干燥的沙子呈固体状态,各个沙粒互相紧挨着,能牢牢托住上面的物体。但是从沙子下面进入的水淹没了沙子,这时,沙子像一般液体一样,再也托不住其他物体了,碎石块就会慢慢沉到下面。一个走进流沙的人会被沙子淹过头顶而死亡,也是同样的道理。

093.铁钉的颜色变了

所需材料

炭火炉,钳子,铁钉。

游戏方法

用钳子夹住一根铁钉,放在炭火炉上加热(最好由家长来操作)。让孩子观察铁钉的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铁钉先变成红色,接着又变成桔黄色,最后变成白色。

科学知识

铁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

而发生变化,宇宙中的恒星也具有这种特性。当我们仔细观察星星时,会发现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比如在最亮的恒星中,织女星是蓝色的,天狼星是白色的。

094.河底的天然肥料

所需材料

淤泥,花。

游戏方法

父母带着孩子去河边挖一些淤泥。然后找来两盆生长状况相差不大的花,给其中的一盆培上带回来的淤泥,另外一盆则保持原样。两个星期以后会发现,培淤泥的花长得更高更强壮了。

科学知识

河里的水草和鱼虾在死掉以后,身体腐烂,和河底的泥土混合形成淤泥,这种淤泥富含植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养料,是天然的肥料。花草在这样的土中生长,当然会更加茁壮了。

095.走出“迷宫”的土

豆芽

所需材料

将要发芽的土豆,花盆,湿土,空鞋盒,两块硬纸板,剪刀,胶带纸。

游戏方法

花盆中装上湿土,再把将要发芽的土豆埋到里面。把花盆放入鞋盒的一角,用剪刀在鞋盒的另一侧挖一个圆孔。再用胶带纸将两块硬纸板固定在鞋盒里面,相当于设置了两道障碍。接着将鞋盒盖上,放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几天之后,我们会发现土豆芽通过了黑暗的“迷宫”,从鞋盒的小孔中生长出来。

科学知识

这个小游戏证明了植物向光生长的习性和力量,这是因为植物均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指挥着植物的生长方向。即使进入鞋盒的是十分微弱的光线,也能使土豆芽弯弯曲曲地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由于在黑暗的鞋盒中无法制造叶绿素,所以长出来的土豆芽是白色的。

096.了解根和芽的生长

特性

所需材料

塑料盆,清水,即将发芽的种子(如小红萝卜或扁豆种子),两块玻璃板,吸水纸,橡皮筋。

游戏方法

把快要发芽的种子放在吸水纸上,夹在两块玻璃板之间,用橡皮筋紧紧缠住。往塑料盆中倒入适量清水,把固定好的玻璃板放入盆中,放到窗台上。每隔两天把玻璃板翻转一下,变换角度。过几天之后,种子就会发芽,而且无论如何翻转玻璃板,它的根总是向下生长,幼芽总是向上生长。

科学知识

植物有着与动物感官相似的结构,它的根永远都是朝地心生长的,而幼芽则向上生长。那些生长在斜坡上的植物,它的根也不是垂直于山坡斜面,而是朝着地心方向生长的。

097.观察渗透现象

所需材料

玻璃杯,干黄豆,清水,金属盒盖。

游戏方法

玻璃杯盛满干黄豆,加入清水直到杯口,然后将玻璃杯放在金属盒盖子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玻璃杯中的黄豆慢慢膨胀,然后陆续掉落在金属盒盖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科学知识

游戏中黄豆膨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渗透过程。水透过黄豆表皮渗入黄豆细胞并溶解其养分,产生的压力使黄豆胀大。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也是靠它的细胞壁吸收的,如果得不到水分,植物就会枯萎。

098.烟雾跑哪去了?

所需材料

泡过的红茶包(约2 0克,带有一根细线),广口瓶,玻璃片,香烟,镊子。

游戏方法

将红茶包晾干备用。让爸爸点燃一支香烟,用倒立的广口瓶收集一些烟雾,然后从侧面推过玻璃片,盖上瓶口。将广口瓶翻转过来,小心移动玻璃片,露出一个小口,迅速将红茶包放入瓶中,再推回玻璃片,将广口瓶密封。让孩子仔细观察广口瓶,会发现里面的烟雾越来越少,直到完全消失。30分钟之后移开玻璃片,用摄子取出红茶包。用鼻子闻闻广口瓶中的空气,几乎没有烟味儿了。

科学知识

广口瓶中的烟雾为什么会消失呢?原来红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把烟雾全部吸到里面去了。利用红茶的这种特性,可以有效抑制鞋柜、冰箱等处的异味。

099.人造叶脉

所需材料

树叶,鞋刷子,吸水纸。

游戏方法

取一片树叶放在吸水纸上,用鞋刷轻轻敲击叶子,让刷子上的毛垂直作用于叶面,而不要来回刷。然后再轻轻顺着一个方向刷,直到叶面上出现许多小孔,最后只剩下叶脉为止。

科学知识

游戏中树叶的表皮和叶肉都被刷子敲落、刷掉,其中的水分被吸水纸吸收。剩下的叶脉,是一种比较结实的有些木质化的植物纤维组织。

100.白色鲜花变颜色

所需材料

玻璃杯,两个小玻璃管,红墨水,蓝墨水,带梗的白色鲜花,小刀,清水。

游戏方法

两个小玻璃管中倒入清水,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和蓝墨水,搅匀之后放入玻璃杯中。将白色鲜花的花梗底部用小刀切开,分成两半,分别插入两个小玻璃管中。让孩子仔细观察花梗和花朵的变化。过一会儿,分开的花梗就被染上红色和蓝色。几小时之后,白色的鲜花便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蓝色。

科学知识

红墨水和蓝墨水分别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毛细孔被吸到花朵上,颜色留在花瓣上,很多水分又通过花瓣的毛细孔排到空气之中。

101.紫菜头的神奇作用

所需材料

紫菜头,白醋,碱水,四个玻璃杯,菜刀,案板,纯净水,开水,筷子,滤网。

游戏方法

用菜刀在案板上将紫菜头切碎(最好由家长动手,避免孩子被刀切伤),倒进盛开水的玻璃杯,用筷子搅成汤汁。30分钟之后,用滤网滤去渣滓,将剩下的溶液倒入一个玻璃杯。另外三个玻璃杯中分别放入纯净水、白醋和碱水,然后分别倒入一点过滤好的菜汁。片刻之间,三个杯子中的液体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放纯净水的杯子变成紫色,放白醋的杯子变成红色,放碱水的杯子则变成了绿色。

科学知识

紫菜头具有一种特性,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变红,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变绿,在中性溶液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实际应用中,人们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指示剂,来测试溶液的酸碱度。

102.制作无土盆栽

所需材料

塑料盆,一块布,一根带绿叶的萝卜,菜刀,小刀,牙签,细绳,清水。

游戏方法

塑料盆中倒入清水(水离盆的边缘约3厘米),将一块布盖在盆上。将萝卜用刀横切成两半,带叶的一半放在布上。接着,将装有萝卜的水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持水盆中的布是湿润的。几天之后,萝卜顶端就会发芽,这时用小刀在萝卜的切面挖一个小洞。将牙签穿进萝卜中,用细绳拴住牙签,把萝卜挂在窗户前(发芽的一端朝下)。之后定期给萝卜的洞里浇点水,保证充足的水分。再过几天,我们就会发现,吊起来的萝卜茁壮地生长了。犹如一盆漂亮的萝卜盆栽,非常漂亮。

科学知识

虽然萝卜不是水生植物,但是将萝卜吊起来以后,下端就形成了天然的花盆,而这个花盆为萝卜盆景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加上定期浇水,萝卜盆景自然可以茁壮成长了。

103.永不掉落的叶子

所需材料

花瓶,带有叶子的小树枝,水。

游戏方法

在花瓶中放入适量的水,把带叶的树枝插入花瓶中,然后放在屋内的角落。让孩子经常观察树叶,但千万不要用手去碰。大约一个月之后,我们会发现树叶全部变黄干枯,但是不会掉下来。

科学知识

叶子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柄固定在茎上的一层薄膜叫做离层细胞,它的细胞壁非常薄。每当秋天来临,落叶树的离层细胞会产生化学一种物质,把这些维系着离层细胞的细胞壁消化掉,最后只剩下运输管把叶子和茎连在一起。由于风的作用和叶子本身的重量,叶子就很容易掉落下来。在上面的小游戏中,由于不是秋季,因此不会产生消化离层细胞壁的化学物质,再加上没有大风吹动,所以叶子即使干枯变黄了,仍然会待在树枝上。

104.蛋壳长出根来了

所需材料

鸡蛋壳,植物种子,杯子,水,土,细绳。

游戏方法

杯子中倒入适量水,将植物种子放入杯中,浸泡一晚上(以植物的种子生出芽为佳)。在鸡蛋壳中加适量土,浇上水,使蛋壳内的土壤保持湿润。把浸泡好的植物种子埋入蛋壳的土里。用细绳将蛋壳吊起来,挂到光线充足的地方。以后每天都往蛋壳中加适量水。七八天之后,我们会看到植物的根从蛋壳中钻了出来。从远处看去,就像鸡蛋壳长出根来一样。

科学知识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植物种子发芽后又长出了胚芽。胚芽在湿润的土壤中非常容易扎根继续生长。在保证水分和营养的情况下,植物的根就会顽强地从蛋壳中钻出来。

105.植物真的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吗

所需材料

一株绿叶植物,铁箱子,保鲜膜,细线,蜡烛,打火机(或火柴)。

游戏方法

绿叶植物放入铁箱内,用保鲜膜把铁箱子包起来,用细线紧紧扎好,防止漏气。两天两夜之后,把保鲜膜打开,迅速用打火机点燃一支蜡烛放进铁箱。这时,我们会看到蜡烛马上就熄灭了。

科学知识

大家都知道,在氧气充足

的环境中,蜡烛是可以继续燃烧的,而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火自然会熄灭。在上面的游戏中,蜡烛很快熄灭,也是因为铁箱中缺少氧气。平常人们都说植物呼出氧化,吸入二氧化碳,铁箱中怎么会缺少氧气呢?原来,植物与人和动物一样,呼吸时也是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只是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时,才会产生大量氧气。到了晚上,见不到太阳,光合作用自然停止,植物只会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

106.提取花香

所需材料

一朵鲜花(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有盖子的水杯,水,酒精。

游戏方法

在水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将鲜花的花瓣放入杯中,滴几滴酒精。

将水杯盖拧紧(或者用保鲜膜密封),然后放到光线充足的地方。一个星期后,让孩子拧开水杯,取出水杯中的一点水,涂抹在手掌上,我们就会闻到芬芳的花香。

科学知识

鲜花的花瓣中包含一种油细胞,能够分泌出芳香油,这种油就是花香的来源。把酒滴入浸泡花瓣的水中,就可以将花瓣的芳香油提取出来。因此,把含有花香的液体涂在手掌上,具有挥发性的酒精就将鲜花的香味散发了出来。

107.花茎滴“血”

所需材料

几朵带茎的淡色花朵,红墨水,小刀。

游戏方法

将花朵的茎插入红墨水中,

过一两天之后,花朵将会变成红色。用小刀切掉一小段靠近底部的花茎,观察截面,可以看到花茎会流下点点“血滴”。

科学知识

由于毛细作用,花茎会吸收大量红墨水,将其从中间切断,渗透出来的红墨水就像血液一样滴落了下来。

108.植物呼吸

所需材料

凡士林,盆栽植物。

游戏方法

在盆栽植物的四五片叶子正面均匀地涂一层厚厚的凡士林,在另外四五片叶子的背面均匀地涂上厚厚的凡士林。每天观察两种叶子的变化,我们会发现正面涂有凡士林的叶子基本正常,背面涂有凡士林的叶子却发蔫了。

科学知识

植物叶子的背面,有许多气孔,相当于人类的呼吸通道。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都要经过气孔。涂上凡士林堵住气孔之后,叶子无法呼吸,自然会枯蔫而死去。叶子的正面没有气孔,因此涂上凡士林后不受影响,仍然能够正常生长。

109.判断树木的年龄

所需材料

一根树木,锯子。

游戏方法

找一根树木,用锯子从中间锯开。观察截断面,能看到一圈一圈的花纹。

科学知识

我们在游戏中看到的花纹,是木本植物主干横断面上的同心圆轮纹,叫做“年轮”。这是由于一年内季节气候不同,树木生长的情况也不相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春天和夏天生长旺盛,细胞较大,木质较松;秋天和冬天生长缓慢,细胞较小,木质较紧。这两层不同的木质就构成一个同心轮纹。由于每年都会形成个轮纹,所以根据轮纹就可推测树木的年龄。

110.松树为什么四季

长青

所需材料

松树的叶子(即松针),宽草叶,显微镜。

游戏方法

从公园的松树上摘几根松

针,再剪一片其他花草的宽叶子。让孩子用鼻子去闻,松针有一种油脂的气味儿,宽叶却散发出青草的味道。再用显微镜观察两种叶子,会看到松针的表面布满油脂,几乎看不到蒸发孔;宽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薄膜,蒸发孔清晰可见。

科学知识

松针叶子表面的油脂犹如一层棉衣,既可以防寒,又可以避免水分蒸发,而且松针表面积非常小,所以水分更加不容易蒸发。这样一来,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松树仍然能够保持青翠碧绿。

111.土豆变软了

所需材料

土豆,碗,菜刀,案板,水,食盐。

游戏方法

将一颗土豆削皮,洗净,在案板上用菜刀切成小块。将切好的土豆块放在碗里,加满清水,再加入三勺食盐,搅拌均匀。三小时之后再去观察,会发现土豆已经变软,好像柔软的橡皮一样。

科学知识

由于浸泡土豆的水中食盐浓度大,土豆中的水分会渗透出来稀释盐水。土豆内部的水分减少之后,就会变成干瘪柔软的“橡皮”。

112.脆弱的苔藓

所需材料

几株苔藓(保留根部的泥土),广口瓶,玻璃片,二氧化硫气体。

游戏方法

将苔藓放入广口瓶中,在瓶内充入一些二氧化硫气体,用玻璃片盖好。七八个小时之后,我们会看到苔藓的叶子变成黑褐色或黄色,再过几个小时,有的苔藓就会干枯死亡了。

科学知识

为什么苔藓在短时间之内就会干枯死亡呢?主要是因为苔藓的生理结构非常简单。将苔藓拿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它的叶片是单层细胞,没有其他保护层,外界的气体很容易侵入细胞。只要所处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千分之五,苔藓就能敏锐地感受出来,短时间之内就会干枯死亡。利用苔藓的这种特性,人们可以用它来监测环境污染。

113.为什么叶子会在秋

天掉落

所需材料

带叶子的盆栽小型植物,冰箱,广口瓶,干燥剂。

游戏方法

将小型植物连盆一起放入广口瓶中,再将干燥剂放入瓶底。清空冰箱的冷藏室,并且保持无水状态,把广口瓶放进来。两三天之后,取出广口瓶观察,里面的植物叶子几乎全部掉落了。

科学知识

在上面的游戏中,我们为小型植物制造了相当于秋季的环境。由于广口瓶内加入了干燥剂,植物叶片会蒸发大量水分。同时由于冰箱内温度很低,根部的活动减弱,从土中吸收的水分相应减少,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为了继续生存,叶柄和枝连接的地方会形成隔离层,不再向叶子输送水分。叶子没有水分,就会慢慢干枯死亡,最后掉落下来。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之后,植物蒸发消耗的水分减少,由此得以安全过冬。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秋天叶落是植物保护自我、继续生存的一种有效措施。

114.枫叶变红

所需材料

一片枫叶,醋。

游戏方法

从树上摘一片枫叶,让阳光照射一整天。然后在枫叶上滴一滴醋,我们会看到枫叶马上变成了红色。

科学知识

当叶子脱离树木之后,不

再向树木输送养料,在阳光的照射下,由于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养料送不出去,会变成花青素。花青素具有遇酸变红、遇碱不变的特性,所以叶子会变成红色。据科学测定,枫树、黄栌、火炬等树的叶子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花青素。秋天来临之后,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减少,光照减弱,植物中的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花青素却迅速增多。由于枫树等植物叶子中的细胞液是酸性的,所以会变红。而其他多数植物所含的花青素很少,或者虽然花青素含量较多,但细胞液不是酸性的,所以叶子不会变红。

115.惊慌不安的蚂蚁

所需材料

蚂蚁。

游戏方法

家长带孩子在屋外找一个蚂蚁洞,让孩子对着成群结队的蚂蚁呼气。仔细观察一会儿,会发现蚂蚁开始惊慌不安起来。让孩子停止对着蚂蚁呼气,蚂蚁就会恢复正常的活动状态。反复如此,蚂蚁都会有同样的表现。

科学知识

科学研究表明,蚂蚁的触觉十分灵敏,当我们对着它呼气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对蚂蚁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蚂蚁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互相传递这种信息,其他蚂蚁收到信息后就会感到惊慌不安。当我们停止对其呼气时,蚂蚁自然会恢复正常状态。

116.摔不死的蚂蚁

所需材料

蚂蚁。

游戏方法

抓一只蚂蚁,不要弄伤,然后将其高高抛起。我们发现,蚂蚁落地后毫发无损,仍然可以正常爬行。

科学知识

物体在降落过程中都会受到空气的阻力,物体越小,其表面积与重力的比值越大。也就是说,它所受到的阻力越容易与重力保持平衡,因此降落的速度不会越来越快。这就是蚂蚁从高处落下后不会摔死的原因。

117.兔子拐弯羊跑直线

所需材料

绵羊,兔子(或野兔)。

游戏方法

父母带孩子到乡下找一只绵羊,想办法吓唬、追赶它,我们会发现绵羊一般会沿着一条直线奔跑。另外,再找一只兔子,将其放开(或者到野外观察野兔),我们会发现兔子奔跑途中会随时拐弯。

科学知识

各种动物的不同习性,是在长期生存的过程中形成的。绵羊的祖先经常受到狼、虎等大型肉食性动物的追捕。绵羊在逃命的过程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果拐弯的话,很容易被敌人抓住,因为那些大型肉食性动物可以迅速找到更便捷的途径截住它们。

擅长拐弯是野兔最早采取的一种逃生办法,当猎人逐渐靠近自己、扑上来的时候,它们敏捷地向侧面躲闪,猎人便会扑空,甚至会使猎人栽个跟头,兔子就会保住性命了。

118.青虾为什么会变红

所需材料

虾。

游戏方法

家长买一些虾回来,虾一般都是青色的。在烹饪过程中,让孩子在旁边观察。将虾倒入锅里,它们的颜色马上就会变成红色。

科学知识

虾的外壳中含有很多色素,这些色素大部分是青黑色的。当我们把虾放入锅中之后,色素在高温的环境中受到破坏,只剩下不怕高温的红色素。所以,青虾就变成了红虾。

119.水中看不到的奇妙

景象

所需材料

河水,空饮料瓶,玻璃片,吸管,显微镜。

游戏方法

父母带孩子到水草茂盛的河边,用饮料瓶装一些河水回来。用吸管吸一滴河水,滴在干净的玻璃片上。让孩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原本清澈的河水中自有一番奇妙景象: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正在水中游来游去。

科学知识

所谓的微生物,就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种类繁多,有些是腐败性的,可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有些是有益的,可以用来生产某些食物,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葡萄酒等。此外,有些微生物对于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青霉素最早就是从青霉菌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过程中发现的,这对医药界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20.大海里的“星星”

所需材料

乌贼(或其他海洋动物),塑料碗,盐水。

游戏方法

将乌贼(不可用水清洗)放在塑料碗中,浇上适量盐水(浓度不可太高),然后放在阴凉的地方。一两天后,我们会发现乌贼身上出现大量闪闪发光的小珠粒,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科学知识

海洋生物含有大量的磷,有的生物自己就能发光,有的与盐水混合后繁衍出细菌群落,这些细菌群落具有发光的特性。因此我们晚上在海边散步时,会发现海水中发出星星点点的亮光,这种现象就叫做“海光”。

121.动物天气预报员

所需材料

玻璃缸,乌龟。

游戏方法

家长买回一只小乌龟,放入玻璃缸中。让孩子每天观察乌龟壳的干湿情况,连同当天的天气情况一起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乌龟背部的硬壳比较潮湿时,往往会下雨。

科学知识

为什么下雨之前乌龟壳会变得潮湿呢?主要是因为乌龟背上的温度比气温略低,下雨之前气压较低,湿度增加,水汽在龟壳上遇冷凝结,好像出汗一样。实际上,许多动物都具有这种预报天气的特异功能,比如在野外的羊,如果它不爱走动,只顾低头吃草,预示着第二天将会下雨。再比如猪,如果它在上午叼草,预示36小时之后下雨;如果下午叼草,预示20个小时后下雨。还有蚂蚁,如果它们成群结队地爬到树上,预示将要下雨;如果它们非常忙碌,把挖出的土搬到洞口周围,也说明将要下雨,土垒得越高,预示雨下得越大。

122.萤火虫发光的秘密

所需材料

萤火虫。

游戏方法

家长帮孩子抓几只萤火虫,到晚上的时候放飞,我们会发现在黑暗中的萤火虫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

科学知识

如果用小刀割开萤火虫的肚子,会流出一股粉末状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虫萤光素酶,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会产生光亮。萤科的其他昆虫和海洋中的藻类生物体内也有虫萤光素酶,它们也能够发出亮光。

123.蜗牛在刀刃上爬行

所需材料

切菜刀,蜗牛。

游戏方法

将切菜刀固定好(刀刃朝上),找来一只小蜗牛,将其放在刀刃上。过一会儿,我们会看到蜗牛伸出触角,开始在刀刃上爬行,蜗牛却不会被刀割伤。

科学知识

蜗牛在锋利的刀刃上爬行,却能够不受损伤,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蜗牛全身没有骨骼,几乎都是柔软的肌肉。蜗牛爬行时,会分泌出很多黏液。这种黏液相当于厚厚的保护层,所以蜗牛不会被刀割伤。

124.兔子的耳朵

所需材料

一只兔子。

游戏方法

家长找来一只兔子,放入一间安静而宽阔的屋子。让孩子躲在角落,悄悄观察兔子的动作。只要孩子轻轻地在地上弄出响声,兔子就会竖起长长的耳朵,向孩子躲藏的方向观望。弄出的响声稍微大些,兔子就会立即跑开。

科学知识

兔子长长的耳朵上布满血管,周围的空气流动时,耳朵中的血液温度就会下降,这样兔子就能感觉到声音的来源。此外,长长的耳朵有利于散发热量,可以帮助兔子在炎热的夏季降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