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11243500000073

第73章 怀着宽恕之心去了解别人

1931年5月7日,纽约市警察局开展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型追捕行动,追捕臭名昭著的克罗雷。他是个滴酒不沾的清教徒,也是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同时更是个大名鼎鼎的双枪神枪手。经过几个星期激烈的围追堵截,克罗雷终于走投无路了,最后,他只得逃到他情妇的公寓里以死相拼。

一百五十多名警察把他藏身的公寓围得水泄不通,然后在房顶上挖了个洞,往屋里扔催泪弹,同时在周围楼房的屋顶上架设好了机关枪。没多久,警察与罪犯之间的激烈的枪战开始了。克罗雷躲在屋里厚实的沙发后面,不断向警察开枪。这场警匪格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据保守估计,围观群众至少也有上万人,大家都为能欣赏到这出千载难逢的大闹剧而兴奋不已。

最后,克罗雷终于被警察抓住了。警察总监马路尼说,这位以双枪闻名的神枪手是纽约治安史上罕见的凶犯,他杀人就像切葱,他将被判处死刑!

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克罗雷自己又会作何感想呢?当警方人员围剿他藏身的公寓时,发现了克罗雷给自己的亲人留下的一封信,写的时候因伤口流血,信纸上留下了斑斑血迹!克罗雷的信是这样写的:“在我的外表下面,是一颗疲惫的心——那是仁慈的,不愿伤害任何人的心。”

在被捕前夕,克罗雷驾着汽车在长岛一条公路上跟一个女伴调情。这时来了一个警察,走到他停着的汽车旁边说:“请出示你的驾驶执照。”

克罗雷二话不说,突然拔出他的手枪,朝那个警察连开数枪,警察倒地而死。接着克罗雷从容地从汽车里走出来,捡起那个警察的手枪,又朝地上的尸体放了一枪。这就是克罗雷所说的:“在我的外表下面,是一颗疲惫的心——那是仁慈的,不愿伤害任何人的心。”

当克罗雷被判死刑坐上电椅时,他会说“我这是咎由自缺吗?不,他永远不会那么说的,相反,克罗雷最后的一句话是:“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保护自己1

可见,穷凶极恶的克罗雷丝毫不觉得自己很坏。

事实上,和克罗雷一样到死都执迷不悟的罪犯,多得数也数不清。我们不妨再听听下面这些话:

“我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人们,使他们获得幸福,过着舒服的日子,而我所得到的只是社会的侮辱和通缉。”

这是美国黑社会的头号人物阿尔·卡彭所说的话,他非但不认为自己是个坏人,反而还振振有词地以为自己是个慈善家——他认为社会误解了他的善行。

达奇·舒兹是纽约最大的流氓,在因内讧而毙命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说,他是为群众造福的人。

星星监狱的负责人华赖·劳斯说:“在星星监狱里,几乎没有哪个罪犯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会告诉你,自己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或开枪伤害别人,他们为自己反社会的行为辩护,坚持认为政府不应该把他们囚禁起来。”

不仅是阿尔·卡彭、双枪手克罗雷、达奇·舒兹和监狱的暴徒认为自己很无辜,就是一般的人在面对自己的过错时,态度又能好到哪儿呢?

已故的沃纳梅克曾这样说:“30年前我就明白了,责备别人是不明智的。其实每个人自己所做的事都很难十全十美,又怎能苛责别人呢?”

沃纳梅克很早就明白了这一点,可是我却到四十多岁才参透个中奥妙。

批评别人是没有用的,它只会激发别人的防御心理,使其竭力为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严重时还会激起别人的反抗。

以前的德国军队就有一个惯例,无论是对一件事情有多么不满,都不许立即提出异议,必须等到第二天怨气消失后才能申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有这种必要——尤其是对唠唠叨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脾气暴躁喜欢训人的上司,以及那些吹毛求疵的刻薄的人来说,尤其需要谨记这一点。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批评别人是毫无效果的。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那场著名的争论至今还让美国人记忆犹新: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共和党的分裂,让民主党的威尔逊晋身为白宫主人,而且迫使美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我们不妨简单回溯一下这段史实。

1908年,罗斯福离开白宫,让塔夫脱任总统,自己跑到非洲猎狮子。当他回国后,情形发生了变化,他指责塔夫脱太保守。为了掌控下届总统提名,他组织了进步党。这几乎使共和党滑向了崩溃的边缘。就在那次选举中,塔夫脱和共和党只获得了巴马特州和犹太州两个州的赞助,这是共和党历史上的惨败。

罗斯福责备了塔夫脱,可是塔夫脱有没有责备自己呢?当然没有。塔夫脱两眼含着泪水委屈地说:“真不知道怎么样做才好,我已经尽力了。”

究竟是谁对谁错呢?我不知道,也无须知道。不过我想指出的是,不管罗斯福怎样批评,塔夫脱都不会觉得自己是不对的。相反,那只会使塔夫脱竭尽全力为自己辩护。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迪伯特唐油田贪污案。这个轰动全美的事件,使美国人民多年来一直愤愤不平。

贪污事件的主角是哈定总统任上的内务部长阿尔伯特·霍尔。当时霍尔被委派主持政府在爱尔克山的油田出租事宜。那块油田是政府预备未来海军用油的保留地。而霍尔竟然未经招标,径自把这份丰厚的合约给了他的朋友杜海尼,并收了10万美金的贿赂。

接着,霍尔又用高压手段,命令美国海军进驻爱尔克山把附近油井的采油者赶走,以免他们影响爱尔克山的石油产量。这些被武力赶走的同行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跑进法庭,揭发了爱尔克山油田一亿元的贪污案。这件事发生后,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几乎使哈定总统的行政系统瘫痪,共和党人的声誉也急遽下降,而位高权重的霍尔也锒铛入狱。

此时,霍尔后悔了吗?不,根本没有!

几年后,胡佛总统在一次公共演讲中暗示,哈定总统的死与一个朋友的出卖有关。当时霍尔的妻子正好在场,听到这话,她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声嘶力竭地叫着:“什么……哈定是被霍尔出卖的?不,我丈夫从未出卖过任何人。即使这间屋子堆满了黄金,也不会诱惑我丈夫做坏事。相反,他是被别人出卖才走向刑场,被钉在十字架上的。”

由此你可以明白,人类的天性是做错事只会责备别人而绝不会责备自己,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当我们想批评别人时,最好想想阿尔·卡彭、克罗雷和霍尔等人。

批评就像饲养的鸽子,迟早会飞回来的。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批评的对象会为自己辩护,并反过来谴责我们。

1865年4月15日,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在一家简陋的公寓卧室中,被袭击后的林肯虚弱地躺在床上。床铺太小,修长的林肯只能斜躺着。房内的煤气灯发着惨淡的光,墙壁上一幅名画的复制品隐约可见。

在林肯即将去世的时候,陆军部长史坦顿感慨地说:“全世界再也没有比躺在这儿的人更完美的了。”

林肯为什么能如此深得人心呢?我花了10年时间研究林肯的一生,并用整整三年的时间写了一部书,书名为《林肯性格的魅力》。

尽管我对林肯的为人处世和家庭生活了如指掌,但我还是对他待人接物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难道林肯从来都不批评人吗?不是。他年轻时住在印第安纳州。那时他不但喜欢批评别人,还爱写信嘲笑别人。他往往把写好的东西扔到大街上,使人们很容易发现。其中有一封信,引起了很多人对他的反感。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春田镇做律师后,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攻击反对他的人,有一次的行为影响了他的一生。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个名叫詹姆斯·席尔斯的自大好斗的爱尔兰政客,他在春田的报纸上写了一封匿名信讽刺他,结果搞得全镇沸沸扬扬。席尔斯一向很自负,这件事使他恼羞成怒,后来,他终于查出这封信是林肯写的,于是他跳上马,找到林肯,宣布要与他决斗。

林肯虽然很不愿意,但也不好意思拒绝。身高手长的林肯选择了骑兵用的大刀,并向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刀术。后来幸亏双方监护人的调解,他和席尔斯约定在密西西比河沙滩上举行的这场决斗才不了了之。

那件事情让林肯终生难忘。从此以后,林肯再也不写侮辱人的信,再也不讥笑别人了。

美国内战的时候,林肯接连五次委派新将领到波多马克河的第七战场,每次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林肯失望极了,他怀着沉重的心情独自在屋子里踱步。那时,几乎有一半的美国群众都哗然指责这些无能的将领,但林肯却依然保持着平和的态度。他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不要批评别人,免得被别人批评。”

当林肯的妻子和身边的人刻薄地批评南方人时,他总是这样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在相同的情形下,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的。”

可是,如果说谁有资格批评别人,那毫无疑问就是林肯了。

1863年7月1日至3日,在盖茨堡爆发了南北两军的激烈战斗。4日晚上,李将军率领南军趁大雨连夜撤退,退到波多马克河。这时,他们才发现河水猛涨,根本无法渡河。背后的北方军队正穷追不舍,南军的情势异常危急。林肯认为这是扭转局势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果断地作出决定,下令米德将军取消作战会议,立刻追击南军。

谁知米德将军对总统的命令置若罔闻,仍然按原计划召开作战会议,一味耽误时间不说,还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进攻。没多久,河水逐渐消退,李将军率领部队渡河,扬长而去。

知道这件事后,林肯气愤不已。当着儿子的面,林肯愤怒地说:“上帝啊,开什么玩笑?南军已经唾手可得了……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人都能手到擒来,如果是我,早就把他捉住了。”

在盛怒之下,林肯给米德写了封信!补充一句:在林肯的这段时期中,他是非常克制,措辞非常谨慎的,所以1863年的这封信,可以说是最严厉的斥责了。林肯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将军:

也许你还不知道放任李将军逃走的严重后果。他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如果能将他捕获,再加上我们最近的几次胜利,就可以立即结束这场战争。

可是照现在的情形来看,战事将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既然上次你不能成功地追击李将军,你又怎么能保证再次袭击的成功呢?对你,我已经不抱什么幻想了,因为你已经让黄金般的机会逃脱了,这真让我痛心。

亲爱的读者,你们觉得,当米德看到这封信后,会作何感想呢?

不过米德永远也看不到那封信了,因为林肯根本就没有寄出去过。这封信是林肯去世后,别人从他的文件中发现的。

据我猜想,林肯在写完这封信后,望着窗外,喃喃自语:

“再想一想,也许我不该这样仓促。对坐在宁静的白宫里的我来说,命令米德发起进攻,是轻而易举的,可是如果当时我在盖茨堡的战场上,像米德一样目睹了太多的血腥场面,也许我就不会急于向李将军进攻了……如果我的个性也像米德一样优柔寡断,那么我可能会做出和他一样的举动。

“现在事已至此,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如果我寄出这封信,虽然可以消除我的心头之恨,但米德却会感到委屈。引起对方不快还只是小事,万一他盛怒之下,辞去军队的职务,岂不是太可怕了吗?”

于是,林肯终于没有把信发出。因为林肯从过去的痛苦经验中知道,尖刻的批评是无济于事的。

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在他任总统期间,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都会坐在座椅上,仰头望着墙上的林肯肖像,这样问自己:“如果林肯处于我目前的困境之中,他会怎么做呢?”

当我们想批评别人时,不妨看看钞票上的林肯头像,以提醒自己冷静对待。

也许你很想指正身边的人,这固然是出于好心,但你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呢?即使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改变自己也要比指正别人有效得多。

“敢于向自己宣战的人,必已肯定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是英国诗人勃朗宁说的。如果一个人想达到完美的境界,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只要他能够不断完善自己,那么他的前景必然会非常美好。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随意指摘别人了。但这样做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我年轻时朝思暮想着自己能出人头地。当时我正准备给一家杂志社写一些关于文坛作家的文章,为了了解美国著名作家戴维斯的写作方法,我特意写了一封信向他本人请教。

在这之前,我曾收到过一封信,信末有一句补充:“信系口述,未经过目。”当时这两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写这信的人一定是位日理万机的大人物。于是,在给这位大作家戴维斯写信时,为了吸引他的注意,我特意在后面也补充了这句话。

结果可想而知。戴维斯不仅没给我回信,反而把我的那封信也退了回来,并在下面潦草地写了个批复:“态度之倨傲无以复加。”

是的,我明白自己做错了。但他的这种方式还是让我耿耿于怀。甚至10年后,当我听到戴维斯去世的消息时,我对自己当时所感到的羞辱仍然记忆犹新。

如果你想激起别人一辈子的憎恨,其实很简单,几句尖刻的批评就可以达到目的。

当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应该记住的一点是,我们面对的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感性的动物。批评是一种危险的导火线——一种能使自尊心火药库爆炸的导火线,这种爆炸,有时会置人于死地。

曾有这样一件事:胡德将军因为受到人们的批评并被禁止带兵上法国前线,其自尊心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成了他短命的原因。

苛刻的批评,曾使英国文坛上最出色但也最敏感的小说家哈代失去了继续写作的勇气。年轻时拙于人际关系的富兰克林,后来却成为极有外交手腕、知人善任的人才,甚至被任命为美国驻法大使。他成功的秘诀是:“坚决不说别人的坏话,尽量多称赞别人的长处。”

批评、斥责甚至诽谤别人,这是最愚蠢的人都会做的事情,当然,也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会这么做。

那些具备了优异的品格和自我克制能力的人,都有一颗谅解与宽容的心。英国思想家卡莱尔曾经这样说过:“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知道该怎样对待普通人。”

让我们怀着宽恕之心去了解别人吧。只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就一定能培养出宽人严己的美德。

如果我们了解了事情的全部,我们就能宽恕全部的事情。正如英国大文豪约翰博士所说:“上帝在末日之前,都不会去审判别人1那么,普通如你又何必去批评别人呢?因此,从现在起,记住,待人处世的第一大原则:不要过分责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