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进取心:穿越大海的海鸥
11242800000017

第17章 冯玉祥

冯玉祥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却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

由于家境贫寒,童年的冯玉祥只断断续续念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练习写字买不起纸笔,就用一根细竹管,顶端扎上一束麻,蘸蘸稀薄的黄泥液,在洋铁片上涂写。

1896年,15岁的冯玉祥在保定府五营练军正式入伍。在兵营中,每逢操练之余,粗识一些文字的冯玉祥便开始读武侠小说,如《封神演义》《绣像彭公案》《施公案》。他说,“一半是为的看热闹,一半也是企图多识些字。”“初看时半懂不懂,只管囫囵咽下去。读完一遍,从头再读,读长久了,书中大意也渐能领悟。”正是凭着耐心、虚心、恒心,冯玉祥还读完了《三国演义》。

升任本哨的小教习后,有着强烈上进心的冯玉祥开始攻读军事书籍,如武卫左军编的《操法》《阵法》以及新建陆军七项等等。他得暇即读,有时彻夜不睡,偷偷地就着灯前读。初时十句不过懂得三句,其余都茫然不解,于是各处找人求教。看到冯玉祥苦读得体力不支,朋友好言相劝。他说:“我就是念书念死了也好,免得变成一个庸碌无知的废物,消耗世界上的食粮,一点事也不能做”。

读书成了冯玉祥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青年的他涉猎的书目不断扩展。当他看了《饮冰室文集》的序文,得知《纲鉴易知录》一书,便立刻到北平琉璃厂书店里花了一两六钱银子买来一部,日夜死读,时刻不离手。一次,被他们的上司王化东统领见到了,高兴地连声夸奖,说:“我们营里的年轻人居然也有看《纲鉴易知录》的,真是了不得!”随着官阶提高,冯玉祥阅读的范围也在扩展,《左传》《易经》《书经》《诗经》《群书志要》等逐渐一一进入他的读书视野。

冯玉祥曾因爱读书而结识了国学大师级的人物王铁珊、邓鉴三。邓鉴三是冯玉祥早年最敬爱的一位朋友。冯早年读书水平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他的帮助。比如说,他告诉冯玉祥,多读古文,可以触类旁通,要是熟念二、三百篇古文,一定就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了。冯玉祥依计开始念《古文释义》,由邓先生随时为其讲解,随时自己偷空念,每篇念至能够背诵方肯罢手。这样读了不到百余篇光景,觉得就有了不少的进步,普通的文章不用讲解,即能自己领悟。再来翻阅《纲鉴易知录》一类的书,情形就大大不同,以往看不懂的,这时很容易懂了。尝到甜头以后,冯玉祥在一生的读书中,不断向大师求教,向朋友求教,也向比自己年轻的属下求教。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靠的就是不畏艰难的心。我们只有学习懂得了更多的知识,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最主要是这些知识任何一个人都偷不走,不管金钱或者财富,或者朋友都有可能受到诱惑,唯有知识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