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发现价值
11242300000088

第88章 根据主力持仓量决定操作策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摸清主力的底细,最重要的当然是主力的持仓情况。

计算主力的持仓量,可以很好的帮助投资者判断主力目前所处的阶段,如果是建仓阶段就应该伺机跟进;如果是出货阶段就应该赶快平仓出局。这其实也是股市制胜的一个要点。但要非常精确地知道主力的持仓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用某种方法去大致估算它。

1.根据阶段换手率判断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股价处于低价位区域时,成交相当活跃,换手率很高,但股价的涨幅却很小,一般都是属于主力的吸筹行为。就这方面因素来说,股价在低位区域换手率越大,表明主力吸筹就越充分,这点也提醒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那些股价在低位,但成交量变化较大的个股,它们将是下一阶段机会较多的一批个股。一般来说,换手率以50%为基数,每经过倍数阶段如2、3、4等,股价走势就进入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主力持仓发生变化。

利用换手率计算主力持仓的公式为:个股流通盘×(个股某段时期换手率——同期大盘换手率)÷3

此公式的实战意义是主力资金以超越大盘换手率的买入量(即平均买入量)的数额通常为先知先觉资金的介入,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股。因此,主力一旦对冷门股持续吸纳,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主力手中的持仓量。所取时间一般以60—120个交易日为宜。因为一个波段主力的建仓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例如:某股流通盘为8000万股,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该股连续90个交易日的换手率为250%,而同期大盘的换手率为160%,据此可算出:8000万×(250%——160%)=7200万股;7200万股÷3=2400万股。因此,主力实际持股数可能在2400万股之间。也就是说,主力的持仓量可能处于流通盘的30%左右,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主力参与的时间较短,股价仍有波折。

2.从价量背离来判断

一般来说,随着股价上涨,成交量会同步放大。若上升过程中成交并未放大,保持均衡状态,甚至价量背离的个股,筹码通常已集中在主力手中。对这些个股可重势不重价,主力持有大量筹码,在未放大量之前即可一路持有。

3.根据底部周期的长短判断

对吸货期很明显的个股,简单算法是将吸货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货期,即可大致估算出主力的持仓量。主力持仓量=吸货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户投资者的买入量)。吸货期越长,主力持仓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主力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上市后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是黑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不经过充分的吸货期,其行情难以持续。主力为了降低进货成本所以高抛低吸并且不断清洗短线客,但仍有一小部分长线资金介入。因此,这段时期主力吸到的货,至多也只达到总成交量的1/3—1/2左右。所以忽略散户投资者买入量的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1/3或总成交量×1/2.例如,有一个5000万流通盘的股票,经过长期下跌后进行横盘整理。最近一段时期出现成交活跃的现象,经过走势图上分析,确定前期最低价为主力吸筹的起始日,并从这个起始日起至250日均线附近已经有9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5500万股,主动性买入量为1700或2700万股左右,那么我们就可以估计得出这段时期主力吸筹的数量为1700—2700万股之间,但分析时最好以低持仓作为基点,以免受其误导。

4.从分时走势和单笔成交来判断

若分时走势极不连贯、单笔成交量小,通常主力持仓量较大、筹码集中度较高。

5.根据个股整理期该股的表现来分析

有些个股吸货期不明显,或是主力卷土重来,或是主力边拉边吸,或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货,难以明确划分吸货期。这些个股的主力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期的表现来判断。从成交量上来看,如果主力始终在增加持仓量,则成交量是不会放大的,往往是涨时持平,跌时明显萎缩。如果不符合这个规律,每轮上涨都有明显的放量,下跌时逐渐缩量,则主力的持仓量不大,而且有可能在减少。

基本面分析要点:

1.要非常精确地算出主力的持仓量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用某种方法去大致估算它。

2.根据主力的持仓量来决定操作策略,当主力处于建仓阶段就应该伺机跟进;如果是出货阶段就应该赶快平仓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