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发现价值
11242300000037

第37章 利润表——你选择的企业,到底是

家境富裕还是入不敷出

利润表主要提供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通过对利润表的阅读和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到企业以下情况:上市公司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可据此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得到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可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可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可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股票投资决策。一般来说,通过阅读利润表,投资者能够了解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好坏,如果盈利较多,则说明公司经营能力较强,后市上涨空间比较大,有较大的投资价值;而如果亏损较多,则说明公司经营水平较差,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购买亏损公司的股票,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确保投资成本的安全。通过比较公司近几年的利润表,可以了解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对投资者而言,这是非常有用的信息。

一般而言,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是放在一起的,它的意思是指企业有了净利润后能分给股东多少钱。因为企业的净利润并非全部分给股东,而是要留下一部分作为企业后续的发展资金,这包括任意盈余公积金和法定盈余公积金,还有法定公益金。此外,如果企业为了将来有更大的发展,可能会留下更多的资金,如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甚至不直接以现金分红,而是把利润转增作为股本形式留在企业,这些都要在分配表中分别扣除。利润分配表的编制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 年初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金转入

第二步: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第三步:未分配利润(留到来年再分配)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数据,能起到这样几方面的作用:

1.通过近几年实现利润的情况,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2.评价公司的经营成果与效率水平,从而衡量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成功程度。

3.通过审阅利润分配表中的利润分配数据,既可以了解公司由于报告期获得了新的利润之后而增加所有者权益数,又可以了解公司本年度可供分配利润的净增加额,并用本年度可供分配利润的净增加额除以公司的总股本,可以得出每股可供分配利润有多少,而这种每股可供分配利润的多寡,就是投资者选股的主要依据,比每股净资产高低更有意义。因此,投资者可结合公司在年报中的分配预案,从中揣摩出公司股利政策,进而分析公司属于开拓型还是保守型企业。开拓型企业的股票在大牛市中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然投资风险也比较大;保守型企业则比较适合在股市进入熊市时进行投资,因为其抗跌性往往较强。

通常,在分析利润表时,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考察:

1.企业的“收支结构”

企业的收支结构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企业的总利润是怎样通过收支来形成的,第二是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是怎样通过不同的收入和支出项目构成的。

利润表的起点就是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是多少,总支出是多少,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后总利润是多少。通过分析可以判明企业盈利形成的收支成因,能够揭示出企业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从整体上说明企业的收支水平。

收支结构的第二层分析实质是揭示各个具体的收入项目或支出项目占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重。由于不同的业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不同,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业务取得的收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业务取得的收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不同。分析收入结构可以把握这种差别。

2.企业的“盈利结构”

盈利结构分析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分析企业总利润中的各种利润所占的比重。分析盈利结构是为了对企业的盈利水平、盈利稳定性和盈利的持续性等作出评价。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盈利的总规模,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总盈利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它不能揭示企业盈利的内在品质。企业盈利的内在品质就是指盈利的趋高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只有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才能得出这方面的信息。

企业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盈利水平,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是形成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它对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越扩展,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比重越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就越高。

分析企业的盈利结构可以发现企业的盈利是否稳定。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的盈利水平很高,但稳定性很差,这就不是一种很好的经营状况。通常,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所占的比重,衡量企业盈利稳定性的强弱。

3.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给予股东的回报就越高,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同时,盈利能力越强,带来的现金流量就越多,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不管做任何事情,掌握一定的方法很重要,分析利润表更是需要如此,通常,在分析利润表时,要将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结合起来。

1.利润表水平分析

利润表水平分析是将表内不同时期的项目进行对比,既可以了解企业目前的利润状况,也可以分析其发展趋势。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发展的状况,那么利润表中的各项数据应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利润表中的主要项目数据出现异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各项目之间出现背离,或者出现恶化趋势,那么表明企业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为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利润表垂直分析

利润表垂直分析是将表内的每个项目都与一个关键项目主营业务收入相比,用于发现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采用垂直分析法,剖析利润表中各相关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如将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收入相比较,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毛利率,进而可以了解企业的产品或劳务的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将主营业务利润同其他业务利润相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突出,并借此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稳定性作出相应的判断;将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与利润总额相比较,可以对企业获利能力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作出基本判断。只有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时,企业的获利能力才较稳定、可靠,对此企业投资者应予以重点关注。

基本面分析要点:

1.利润表主要提供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通过对利润表的阅读和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到企业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

2.对利润表的分析最好将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结合起来,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能更准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