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成长的学习细节
11238700000045

第45章 在学习中学会观察思考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的知觉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验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科学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当然,也可以先理解科学的结论,然后通过观察来验证这些结论。

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作为学生,要想继承这些自然科学的成果,要想真正学会它,同样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通过精心的实验,高效地重复前人所进行的通向成功的类似观察,再经过思考,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因此,实验观察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生活实景:

张老师是某中学的语文老师,平时,他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

批改作文时他也发现,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他常常告诉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他告诉学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他还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

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然后再思考。

张老师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去年他接了刚入学的两个高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

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

在随笔里,张老师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一年多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张老师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他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蓝的制作》后,他又布置一篇作文《××菜的制作》,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在观察中,他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

由于张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尤其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作品。同学们渐渐变得喜欢观察、会观察,从观察思考中让自己的各科成绩受益匪浅。

细节感言:

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留心你身边的日常事物吧,它将使你获得知识,使你发现生活的真谛。

为什么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教材中,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呢?为什么老师把演示实验是否做成功作为上课成败的关键呢?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以便有可能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许多结论,就是在这些实验观察后,通过思考而诞生的。

同样,在政治、历史、地理和美术等学科的学习中,也离不开观察,都需要自觉地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否则,思维活动将会变成无源之水而枯竭。老舍说:“尽管他生活在工厂里,农村里,身边有许多令人激动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因此,到提笔时,他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了。”一个学生在什么时候写作文最顺手呢?一般是在认真观察了社会或自然之后。

总之,观察是每个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也是将来发现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认真培养自己的这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