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成长的学习细节
11238700000027

第27章 学习用品勿遗忘、不乱放

有一部分学生到校后,不是今天忘带了家庭作业本,就是明天落下了课本。学生不带作业,老师无法了解,无法反馈;不带课本,学生就无法朗读,无法预习,无法上课,整堂课学生都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到了中高年级,这成了部分学生不回家做作业的挡箭牌。在学习上表现为懒散,作业想做,做一点;不想做,说在家里。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还没有学会自己整理学习文具。在家里,作业做好就完事,桌上是课本,地上是作业本,一切等着家长收拾。在学校里,课桌里塞得满满的,课本、本子、垃圾,什么都有。老师不强调,从不整理。如果这习惯不改正,到了高年级,做了哪些作业也不知道,放在哪里更是说不出来。假设这种不良的习惯一直带到成人后,可以想象有多么可怕?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的东西自己放,特别是自己的学习用品,绝对养成不遗忘、不乱放的好习惯。

生活实景:

三年级的小刚同学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看看他的书包:教科书、笔记本、文具,甚至连垃圾都胡乱地塞在里面,还常常会把东西随手乱扔。等到上课要用文具的时候,不是找不到这个,就是忘了那个,既影响了听课效果,也常常给自己带来麻烦。

有一次,年终期末考试到了,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考试好了,自然过寒假心情就愉快的多,否则自己总以为无颜面对父母,无论是成绩好与坏的孩子都会有这种心理,当然小刚也不例外。小刚已经跟父母约定好了,只要今年年终考试能够进入班里的20名之前,爸爸妈妈就带他去北京游乐园去玩。所以,小刚对这次考试非常重视。

考试开始了,小刚在自己的书包里使劲地翻着文具盒,“哎呀,我昨天睡觉前准备好的铅笔难道忘了放进去了?”小刚自言自语。

10分钟了,但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铅笔,于是急得大哭起来。多亏前桌同学多带了一支备用铅笔,才帮了小刚的大忙。但经过这阵焦急,自己心慌得厉害,顿时很多以前做过的题,此时却不知道怎么下笔。又过了10分钟,他又开始了找橡皮……

就这样,一次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考试就这样泡汤了,因为他忘了带铅笔、橡皮、削笔刀。

成绩出来后,小刚名列倒数第八名。拿到成绩后,一回家好几天就不说话。爸爸看到了小刚的举动,然后亲切地说:“小刚,考试不好没什么,只要你能接受教训,还是可以考到好成绩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嘛!”

小刚听完爸爸的话后,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不是我不会做,是因为我忘了带铅笔和橡皮了,因此一慌张什么也不会了。”

“如果你事先都准备好,都带上它们的话,你觉得你能排到第几名?”爸爸看着委屈的孩子说。

“起码也得15左右的样子。”

“哈哈~那你知道怎么改了吗?”

“知道了,以后做事要认真,不能丢三落四了,特别是自己的学习用品。”小刚保证地说。

“这就对了,咱们去游乐园去。”

“啊?真的?是真的吗?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犯这种错误了!”

后来,小刚丢三拉四的习惯慢慢改了过来。现在再翻翻小刚同学的书包,书本和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十分有条理,找东西很方便。就连他的书桌下面的地上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纸屑。

十年后,小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著名的北京大学。

细节感言:

面对很多孩子的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我们做老师和家长应该第一个站出来帮他们纠正。比如,作业做好后,一开始家长要示范指导,要及时督促孩子整理学习用品,告诉他自己的事自己做,千万不要做孩子的保姆。如果孩子不及时整理,限制一下孩子的活动,事后家长千万不要去补救。家长的一次代劳,往往会留下这样的后遗症:家长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却没感觉,不领情,似乎家长代他受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要让孩子“自作自受”,“吃一堑,长一智”“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让孩子明白做事要有责任心,做事要有始有终。

做为孩子,我们首先要明白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对我们学习的消极影响,立志从现在起纠正这些不好的习惯,以养成今日事今日毕,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绝不乱扔、乱放,更不能随手遗忘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