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成长的学习细节
11238700000015

第15章 带着问题去学习,切忌盲目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一旦无疑,学习活动也就不复存在。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

作为家长老师,应该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作为学生,应该勤于思考,多提出问题。尽可能做到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没有目标地去学习。这样,学习的过程才能够有针对性,学习效率才能够大大提高。

生活实景: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教室气氛最大的不同是,西方国家教室里总是吵吵闹闹的,只要学生不懂老师的讲解时,就会接二连三地发问,以致教室气氛经常很热闹。

相形之下,中国的教室却静悄悄的,学生只会带着耳朵静听老师的讲解,热心地记笔记,几乎忘了会发问的嘴巴了;老师往往也为了要完成既定的某种课程进度,而继续往前进。可是,一考试下来,却发现了解授课内容的学生还不到一半。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学习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这种差别也许和美国人分得清清楚楚的个性,及授课方式的不同有关,可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问题。有人曾经提出美国家长询问孩子情况时的第一句话是:“你向老师提了多少问题?”而我们的家长总喜欢问孩子得了多少分,本来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治学格言,现在却被一些人遗忘了。所以有必要重新提倡“学贵多问”。

小美是沉默不语的小学生。老师经常很有耐心地询问小美:“你为什么上课不发问?”

小美总是很轻地回答说:“我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老师就很迷惑,为什么小美没有问题要问呢?这种连该问什么都不懂的学生,不管上什么课,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一定是不知所语,只能在迷迷糊糊中打发那一堂课。

其实,发问并没有好坏的分别。刚学发问的时候,不必拘泥于“应该问得漂亮”,大可从小小的疑问来问起。一旦养成发问的习惯,日子一久,你就自然觉得该问的事情实在很多,而问得越多,学习的乐趣也就越来越高了。

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组织了几个同学和小美成立一个“疑问交换会”,让她和同学们互相切磋、思考、讨论。如此一来,同学们不但可以从中发现一知半解的事多得超乎想像,而且可以借由讨论,去求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小美的收获更是很大,她不仅可以很大胆地在同学面前提问题,还能在上课的时候向老师举手提问。

自从小美养成了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后,学习成绩就有了飞速的提升。

细节感言:

任何一堂课你不可能在45分钟内全部消化,这中间肯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果你一个问题都没有,说明你并没有听懂课,换句话说,你的知识没有经过大脑的传输,也就算不上是你的知识。

人类的大脑虽经再三强记,最后还是会记住,但是这种硬逼着自己强记的知识是不管用的,没有多久就又忘得一干二净,发生不了很大的效用。但是如果不断有疑问,就会促使你去寻找答案,而即使要记忆,也能因为深刻的了解而记得更牢固。如果学生总是羞于向老师开口,那么他得到的知识也就越少,积累的疑惑就会越多,不懂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成绩肯定会下滑。

因此,要想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快速提高,必须养成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好习惯。切记:“问是一时之耻,不问是一生之耻”的俗语,正说明了不懂而发问不但不羞耻,反而值得赞扬。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真正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及重点,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