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11237200000069

第69章 柴胡加芒硝汤

“治法”

利胆通腑。

“组成”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

“服用方法”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方义分析”

柴胡加芒硝汤是由1/3剂量的小柴胡汤加较小剂量的芒硝。此方具有清余热与软化硬结大便的作用,是一服善后调理的方剂。适用于余热未清,大便干结而不属于阳明里结之证。如属阳明里结,则宜用调胃承气汤。

柴胡加芒硝汤是通过调理中焦,来缓解少阳诸证。不是小柴胡汤加芒硝,而是1/3小柴胡汤加芒硝,两者在剂量上有明显区别,临床应用亦不同,应予注意。这说明调治脾胃乃仲景重要的治则。

“方歌”

柴加芒硝两解方,三分之一勿相忘;

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历代论述”

章虚谷《伤寒本旨》:“此方以小柴胡三分之一,而重加芒硝者,因其少阳之证,误用丸药下之,余热留于阳明而发潮热,故仍用小柴胡和少阳,加芒硝咸寒润下,以清阳明之热,不取苦重之药峻攻也。”

徐灵胎《伤寒类方》:“此药剂量轻者。按大柴胡汤加大黄、枳实乃合用小承气也。此加芒硝,乃合用调胃承气也,皆阳明少阳同治之方。本草芒硝治六腑积聚,因其利而复下之,所谓通因通用之法也。潮热而利,则邪不停结,故较之大柴胡用药稍轻。”

“现代研究”

本方可用于治疗便秘等症,证属少阳兼阳明里实者。

“病案分析”

1.谢某,女,62岁,于2009年8月来诊。患者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右胁下隐隐胀痛,背部困疼,口苦咽干,大便偏干,舌红,苔腻略黄,脉弦细数。曾在某医院确诊为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不愿手术治疗。门教授诊后处方如下:柴胡9g,黄芩6g,姜半夏9g,党参9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郁金9g,片姜黄9g,芒硝(冲服)6g,生姜3片,大枣4枚。10剂,水煎服,每日1剂,饭前半小时服。20天后复诊,自述服药后胀痛明显减轻,纳食转佳,大便正常,效不更方,前方剂量酌减,继服巧剂,药后诸症消失,随诊1年无复发。

按语: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之枢,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有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脾无肝胆不能升清,胃无肝胆不能降浊。脾胃有病可以影响到肝胆,肝胆功能失调亦可以影响到脾胃。脾气健运则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身体健康,如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临床上胆石症病人常出现食少、腹胀,这都是脾失健运的结果。门教授深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理,重视“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临床用药每以白术、茯苓同用以加强小柴胡汤健脾扶正之功。同时结合患者体质强弱、寒热的不同随证加减,如患者年老脾弱,则人参、甘草、大枣等健脾扶正药为先;如患者体质偏寒,则在上方基础上加良姜、香附温胃散寒、理气止痛。同时还要加芒硝,大便正常的用6g,大便偏稀的用3g。思路之新,用药之巧,足可师法。

2.陈某,女,65岁,退休工人。1975年4月28日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而住院。病者3天前右上腹部疼痛,日渐加剧,继而阵发性绞痛,向肩背部放射。伴有往来寒热,胸胁胀满,恶心呕逆,口苦而干,大便3天未解,曾用解热镇痛剂,抗生素治疗,无显效。体查:体温38.1℃,脉搏82次/分,血压150/90mmHg,急性病容,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动明显,肝脾未扪及。舌质淡红,薄白黄苔,脉弦细,过去有同类病史,曾在某医院作胆囊造影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根据脉证,本是大柴胡证,因正气偏虚,故不用大柴胡汤,而用柴胡加芒硝汤加减:柴胡10g,法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2g,川楝子10g,郁金10g,白芍15g,海金沙15g,甘草5g,元明粉10g(冲服),1剂,水煎服。

第二天,大便得通,腹痛减轻,继用原方去元明粉,3剂药后,体温正常,腹痛基本消失,余证减轻,仍照方服5剂,诸证消除,继以柴芍六君子汤调理,住12天出院。

按语:本症属大柴胡证,但大柴胡汤方用大黄、枳实,其泻热通腑之力较强,宜于体实之人,该患者久病体虚,不堪重药。所以,以扶正祛邪之小柴胡汤加轻量芒硝,重在软坚润燥,药后大便得通即症减,遂以柴芍六君子汤扶养正气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