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11237200000003

第3章 桂枝汤

第一章 太阳病方剂

“治法”

调和脾胃。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服用方法”

上五味,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义分析”

桂枝汤的主要功效为: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脾胃。从作用机理分析,桂枝汤要发挥其功能,则首先在于调和脾胃。如桂枝汤解表,以水谷之海为化源,邪藉汗而散,汗又为津液所化,津液乃脾胃运化而来,脾运强健,则津液充沛,汗源丰富,使邪随汗出。故解表必资化源。方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解肌祛邪,草、姜、枣补益脾胃,并啜以热粥,助胃气酿汗源。“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成无己指出,脾胃为荣卫之根,脾能上下,则水谷消磨,荣卫之气得以行;脾气虚衰,不能上下,则荣卫之气不得通营于外。营卫虚弱,因于脾胃,调和营卫,不离脾胃。观《伤寒论》解太阳表证诸方,皆用桂枝合姜草枣,其用心显然可见。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盖桂枝汤一方,外证治太阳,内证治太阴。”既能发汗解表治外感,又能温中补脾治内伤,其统治表里的作用机理主要在调和营卫、振奋脾阳。

桂、姜、枣、草皆是烹调的常用之物,有健脾开胃、促进食欲之妙。所以,桂枝汤实际上擅能调理脾胃,并因此达到振奋化源,滋养气血,调和营卫,协调阴阳之目的。

桂枝汤变法的衍化方剂最多,其中大多与脾胃有关。如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葛根汤(即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去桂(当是去芍之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桂枝人参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等,病证各异,但均以桂枝汤为基础,皆从调理中焦以壮化源,畅行营卫而收良效。

可见,桂枝汤为“群方之冠”并非虚言,从脾统四脏来认识,亦是如此。由此也说明,调治脾胃实乃仲景最重要的治病法则之一。

“方歌”

颈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历代论述”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余常以此汤治自汗……虚痢,随手而愈。”

“现代研究”

1.实验研究

改善消化功能:桂枝汤在整体水平上能极其显著地激活胃H-K-ATP酶的活力,对消炎痛引起胃H-K-ATP酶的抑制作用有保护效应,提示桂枝汤可能通过机体整体调节实现其提高胃H-K-ATP酶活力的作用,从而初步阐述了桂枝汤调整胃功能的可能作用机理。

2.临床研究

(1)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采用桂枝汤为主治疗35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组方: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10g,大枣10枚,灸甘草6g。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随症加减。结果治愈28例(80.0%),有效5例(14.3%),无效2例(5.7%)。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比较有明显改善。腹痛:治疗前28例,治疗后5例。腹泻:治疗前23例,治疗后4例。便秘:治疗前18例,治疗后2例。结肠痉挛:治疗前25例,治疗后3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P﹤0.01.

(2)治疗小儿厌食症: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本病68例,取得较好疗效。全部病例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白或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药用:桂枝、陈皮、炒山楂各3~5g,炒白术、太子参各3~6g,生姜2片,红枣5枚,炙甘草3g,炒谷芽、炒麦芽各5~10g。水煎,每日1剂。服药15天为1个疗程,并停用其他中西药物。用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68例中35例痊愈,30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59%。

“病案分析”

高某,女,38岁。素体不足,脾虚胃弱,常易感冒,弱不禁风,医者双补气血,如八珍汤之类,亲友馈赠补品满桌,越补胃纳越差,虚证不除。始邀笔者诊治,劝其杜绝食补药、补品,以稀饭青菜为主。处方用桂枝汤加入黄芪益气固表,炒麦芽、谷芽消食,用1g黄连苦味健胃。调治三五日,胃口渐开,食欲日增,心悸、气短、头晕等诸症好转。守方守法服药10余日,虚弱之体渐趋康复。

按语:《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病之始多为气血失调,桂枝汤调之可也。若失治误治,势必气血渐虚,则应于桂枝汤中加入补益气血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