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
生津益气,清热降逆,和中养胃。
“组成”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义分析”
石膏清透郁热,竹叶清心导热,人参、麦冬益气生津,半夏降逆止呕,甘草、粳米和中养胃,诸药合用生津益气,清热降逆。注意方中竹叶、石膏、半夏剂量的调配关系。煎煮当以粳米熟为度。方中半夏辛温,温有利于寒凉药清透邪热,辛有利于气机宣畅,其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本方既可清其余热,又可补其体虚,清热而兼和胃,补虚而不恋邪,实为一首清补之剂,正如《医宗金鉴》曰:本方是“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方歌”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中夏甘草临;
再加粳稻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历代论述”
吴谦《医宗金鉴》:“伤寒解后虚赢,寒伤形也;少气,热伤气也;气逆欲吐,余邪挟饮犯胃也。故宜竹叶石膏汤,益虚清热,以降逆气也。”
吴昆《医方考》:“伤寒差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者,此方主之。伤寒由汗、吐、下而瘥,必虚赢少气,虚则气逆而浮,故逆而欲吐。竹叶、石膏、门冬之寒,所以清余热;人参、甘草之甘,所以补不足;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气,用粳米者,恐石膏过寒损胃,用之以和中气也。”
唐宗海《血证论》:“口之所以发渴者,胃中之火热不降,津液不升故也。方取竹叶、石膏、麦冬以清热,人参、甘草、粳米以生津。妙在半夏之降逆,俾热气随之而伏;妙在生姜之升散,俾津液随之而布,此二药在口渴者,本属忌药,而在此方中则转能止渴,非二药之功,乃善用二药之功也。”
“现代研究”
1.治疗外科手术后发热呕吐、神经性呕吐等症。也有用于治疗肝癌介入化疗后呕吐、中风呃逆的报道。
2.防治放射性食管炎:选择行纵隔放疗的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病人共30例,用口服竹叶石膏汤加减,观察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轻、中度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6.7%、13.3%。无一例发生重度放射性食管炎,表明中药竹叶石膏汤加减对防治放射性食管炎有明显效果。
3.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用竹叶石膏汤加减配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93.75%,胃镜下黏膜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表明竹叶石膏汤和兰索拉唑配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疗效。
4.治疗小儿厌食症: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68例,结果治愈53例,占77.94%;好转15例,占22.06%;总有效率100%。
5.胃、十二指肠溃疡,属虚寒证者较多,一般喜用甘温辛燥之剂,但若久病郁热,灼伤胃阴,见脘胀、干呕吐逆者,用本方加味多能获取良效。若胃胀可加厚朴、槟榔;纳呆加神曲、麦芽、石菖蒲;腹胀便秘,加槟榔、大黄;腹胀便稀加广木香、砂仁、山药。饥饿时胃脘疼痛若为灼痛,得食则减者用本方加生地、丁香;痛甚者,再加白芍、川楝子;刺痛便黑加五灵脂、蒲黄、三七;呕血加大黄炭、黄连、茜草;烧心呕逆、胃酸偏多者加吴茱萸、石决明、滑石。
6.治疗肝胆疾病:金氏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肝癌介入化疗后呕吐58例,火热太甚者,去党参、甘草,加黄连3 g,知母10 g;舌苔少、脉细,津伤较重者,加芦根20 g,乌梅6 g。42例基本控制(恶心、呕吐消失),13例显效(恶心、呕吐消失,停药后复发,再用上方仍有效),3例无效(服药后恶心、呕吐未见缓解)。总有效率为95%。李氏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胆道术后呕吐12例,12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病案分析”
1.患者,男,58岁,2010年5月12日初诊。因发热而住院治疗,热退后出现胃部隐痛较入院前加重,伴纳呆,恶心呕吐,口干心烦,舌红少苔,脉虚数。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脾胃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清热降逆。处方:竹叶10g,生石膏20g,半夏5g,麦冬20g,甘草5g,西洋参10g,粳米一撮为引。服药1剂后,呕吐止。再连服5剂后口干心烦减轻,仍纳差、便秘,予麦芽30g开胃消食,火麻仁20g润肠通便。服药7剂后诸症大减,改为养胃舒巩固治疗。
按语:《伤寒论》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是外感病高热解后的余热证。余热内扰于胃,胃失和降。有人称之为瘥后气逆欲吐证,治以清泄余热,益气养阴。方中竹叶、石膏清胃火,人参、麦冬益气养阴,半夏降逆止呕,甘草、粳米调养胃气。配伍特点:一是滋腻养阴的麦冬与温燥化痰的半夏同用,达到养阴而不腻,祛痰而不燥之目的;二是清热化痰的祛邪药与益气养阴的扶正药同用,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气,扶正不致留邪之目的。
2.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以“急性脑出血”在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给予脱水降颅压、活化脑细胞药物,应用1周后病情好转,唯增呃逆之症。予西药654-2针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不效。症见:呃声连连,声音洪亮,不能自已,面红心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实有力。投竹叶石膏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竹叶18g,石膏24g,橘皮15g,半夏9g,麦门冬24g,竹茹15g,党参15g,大黄15g,生地15g,炙甘草9g。水煎3剂后大便通畅,呃逆而止,唯心烦之症不减,上方竹叶加至24g,并加豆豉30g,再服3剂而愈。
按语:脑血管病见呃逆一症多因肺胃之热所致,热无出路,壅滞于上中二焦,胃气不降反升而致呃逆。治疗上当清热降逆通腑为要。因此投竹叶石膏汤清补两用而不伤正气,方中以竹叶、石膏清泻肺胃之热,半夏、竹茹善降逆气,且为止呕圣药,配兼以党参、麦冬等护胃养阴,更加大黄通腑,邪热随后阴而出,使邪有出路,则呃逆之症自除。心烦者多心热,加大竹叶用量并加豆豉除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