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指南
11237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21世纪影响人类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对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是心理疾病。人们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从这里发出的指令是正确的,人们的一切活动则处于正常“轨道”;从生理的角度看,则一切相安无事,机体健康,百病难侵。正如中医所讲:精神内守,病从何来?如果司令部的工作(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人们平常对健康的理解往往只偏颇于身体健康的范畴,常常忽略心理健康的问题。什么叫健康?“健康”一词,原指身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与疾病。这种解释主要指身体健康,是不全面的,因为人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即:一个人的心理机能正常,没有心理缺陷与障碍。科学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大脑功能的健康,就是人的情感、知觉、性格、意识都处在平衡、稳定的状态。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尤其是身处转型期社会的人们,要想保持心理健康又谈何容易!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在干扰着人们,有太多的诱惑让人“心旌摇荡”;有太多的欲望让人“欲罢不能”。因此,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心理障碍困扰着芸芸众生,有谁能在这“苦海”中跋涉而又不受到伤害呢?这本《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指南》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减少心理伤害,摆脱心理不健康所带来的痛苦,从而正确认知人的心理问题,健康而和谐地生活,愉快而有效地学习、工作。

心理健康在一个人特别是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人才的健康成长,光有才能发展是不行的,还必须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才素质修养。在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中的“品性”更为本质与重要,“品性”是人才素质与健康成长的根本,这对于人才的健康成长起着核心与关键的作用。

根据调查资料,在一般情况下,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远不如身体健康,人的才能发展远不如品性的发展。古时候江西金溪的神童仲永为什么没有成才?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心理素质不完备,才能与品性彼此发展不协调。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司马光可以说是大家公认的才子,长期的社会阅历与历史考察使他对才能与品性的关系有不同常人的见解。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并健康成长,取决于才能与品性两种素质是否完备无缺,发展是否平衡。司马光说,德才兼备并和谐充分发展之人是圣人,无德缺才之人是愚人,德的发展强于才的发展之人是君子,而德的发展弱于才的发展之人是小人。这种观点与当前美国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美国心理学者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个人成功因素中80%的作用在于“情商”,而只有20%的成功因素是“智商”。司马光的“德”即品性,与“情商”相当,而“才”即才能,与“智商”相当。换句话说,只有“情商”与“智商”充分发展并相互协调的人才能成为天才与伟人,“情商”与“智商”都较低又不愿发展的人是蠢人,“智商”中等但更重视“情商”发展的人将来能成为人才,而只注重发展“智商”不注意发展“情商”的人最终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指南》,带有一定的普及性质,是一部既具常识性,又具实用性的书籍,编著者的目的是要帮助家庭配合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完成,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基础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因此,人们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懂得一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和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偏颇,往往只重视知识、智力方面的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本书的一些章节就是帮助人们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颇,或许在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方面,能尽一些努力。社会的和谐,首先需要家庭的和谐;而家庭的和谐,更需要每个人心理的和谐来构建。这就是笔者编著此书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