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百善孝为先(高中卷)
11236800000047

第47章 爸爸是一座山

我是大山的儿子,从小便开始读山。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深沉稳重。

山,刚直伟岸。

爸爸是一座山。

爸爸站着,是峰;爸爸躺着,是岭。我爱我的爸爸。爸爸是山,我是山上的一棵树,踩着爸爸宽宽的肩,我爬呀,长呀。

爸爸是山,我是树,山哺育了树。

爸爸很爱我,爱得粗犷,爱得实在,就像大山哺育小树,一边把自己的生命化作涓涓爱流输送给成长中的树,一边盼着树越长越茁壮,越长越挺拔。

爸爸是山,我是树,山是树的教练。

爸爸从不迁就我。学走路时,跌倒了,要扶我起来的是妈妈,喊“爬起来”的是被妈妈埋怨的爸爸;逢沟遇坎,要抱我过去的是妈妈,鼓励我自己跨越的还是爸爸;犯错误时,立即有爸爸的巴掌帮助改正,尽管巴掌并不重,但终究让我改正了许多。

爸爸是山,我是树,山熏陶着树。

爸爸从不修饰他的话,他的话,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句子,但清楚明了;爸爸从不多说话,但说出来,便掷地有声。你听:“既然是树,就应该长成栋梁!”这是爸爸教给我的,是浓缩了的为人之理。爸爸虽是农民,但对子女的要求却非常严格。因此,无论干什么,绝不敢懒懒散散、马马虎虎。爸爸就这样以他沉稳的步子带着我走到了今天。爸爸的性格,造就了我的性格。

爸爸是山,我是树,山是树的依托。

妈妈常说,爸爸是家里的支柱,没有他,家就要散。是呀,爸爸奉献给家里的不只是经济和物质,更有那深沉的父爱啊!爸爸的爱,把家庭凝成了一个整体,失去了它,全家将会失去生气。

爸爸是山,我是树,山总是惦念与关怀树的成长。

朱自清忘不了父亲的背影,我忘不了爸爸那双流露着希冀、闪烁着刚毅的眼睛。在他的注视下,我由幼稚变得成熟,由怯懦变得坚强。如今,爸爸老了,但那双眼睛却从未离我左右。忘不了啊,爸爸的眼睛;忘不了啊,爸爸的关怀。

妈妈,您累了……

天还没黑,您已经睡了,您太累了。

——题记

夏天的夜是静谧的,窗外间或传来几声蟋蟀的哀鸣。起风了,站在妈妈的床前,借着朦胧的月光,看到她紧蹙的眉头,仿佛睡梦中也无法卸去那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的生活重担。

白天,母亲又在地里劳动了一日。从早到晚,母亲总是这样在地里忙碌。地里的麦苗蹿起一寸多高,嫩绿的麦苗闪着油光交错摇曳,泥土和麦苗在地里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直沁肺腑。一只黄狗,几只雪白的羊,还有撒欢的牛群,荡漾着生命的气息。

五月,地里那些无名的草总是疯长起来,这是敌人,庄稼的敌人,母亲的敌人,母亲得将它们铲除。猫了腰,低了头,母亲手中的铲锄“噗噗噗噗”地翻出一溜泥烟,杂草纷纷倒下。清晨的风起了,把麦苗拱得飒飒摆动,一只阳雀叫着,从地头轰然起飞,美丽的颜色在空中格外耀眼。远山,近溪,太阳,村落,淡白的炊烟,排队的牛群,唱歌的孩子……都在母亲的视野中,显出一种温柔的图景。我想母亲是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诗,那躺在课本里被我们读了又读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仿佛不是唐代某位诗人所作,而是母亲所为。母亲是站在庄稼地里最为朴素、最为动人的诗人。

母亲17岁就到我们这个家族里来了,结婚几年后,父亲一病不起,我们在母亲泪水与艰辛的喂养下一天天长大,长成了花,长成了树。母亲培育的花与别人家的花一样香艳,母亲培育的树与别人家的树一样茁壮。可是母亲,似乎生就的土命,依然站在庄稼地里。母亲就像一只候鸟,飞遍天涯海角后,又找到了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那种对土地的执著与热爱愈来愈牢不可破。每年,母亲都站在春光的枝头,用犁头跟土地对话,让种子跟土地同根。长出了庄稼,庄稼是绿的;长出了绿色,绿色是代表了希望的;长出了希望,希望是诱人的。顶着夏日的辣热,母亲的剪刀在地里又修又剪,皮破了,趼老了,汗干了,手粗了。秋日的阳光跟在母亲身后,啃着泥土,吃着青草,舔着庄稼。母亲挽起裤脚,走进庄稼地里收割,庄稼风起云涌,一派金黄的浪,母亲穿行在浪里挥动着镰刀,所到之处,浪一排排倒下。

不知何时,泪水爬满了我的双颊,夜幕早已降临,月亮缓缓地爬上树梢,蟋蟀欢快地叫着。风早已停了,为母亲盖严被子,我轻轻地退了出来,害怕惊醒沉睡中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