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百善孝为先(高中卷)
11236800000001

第1章 序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和而不同、包容共生的民族特色,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绵延五千年而经久不衰的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百善孝为先》的出版,对于在学校教育中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从青少年身边的事做起,探索新时期青少年德育途径有重大意义。

以修身立德、齐家治国为要旨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已经成为几千年来激励广大青年关注民生、兼善天下的济世情怀。长幼有序、知恩图报的伦理道德准则,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的纽带。我国《孝经》中所宣扬的“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的以人为本、以德立身的思想,“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的爱民、亲民、为民的思想,“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教育思想以及“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的公共道德思想,等等,在现代社会仍然闪烁着智慧的思想光芒。中华民族历史上辈出的民族精英和社会贤达,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无一不是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楷模。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千秋不变的人格追求,也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青少年学生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只有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才能把孝敬父母的情怀扩大到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百善孝为先》是宁夏教育系统开展“孝敬父母月”活动一年来的重要成果。从2007年开始,宁夏教育系统把每年的5月确定为“孝敬父母月”,在全自治区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孝敬父母月”活动。这项活动是深情回望传统、接续传统的活动,是通过倡导孩子们感知父母恩情从而学会做人的人格建设活动,是塑造向善向美之心从而帮助孩子们完成“精神成人”的意义重大的教育活动。活动通过挖掘青少年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教育资源,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影响熏陶青少年的心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项活动的主题是:学会感恩、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围绕主题,在所有学校开展了“九个一”活动:学校组织一次“孝敬父母”主题班团队会、开展一次“父母辛苦了”主题征文比赛、举办一次“学会感恩”主题演讲会、倡导每位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头)、给父母写一封信、陪父母参加一次户外活动、为父母自制一件生日(节日)礼物、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与家长进行一次谈心活动。活动伊始,组织者就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实实在在的文化活动,更奉为一种使无数青少年获益的德育事业,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唤醒青少年“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季羡林)、行孝向善、关爱社会的良知,让他们体会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为把这项活动进一步深化、制度化,从而为家庭、学校、社会探寻一条积极的、可供借鉴的德育途径,还开展了评选“百名孝星”活动和致父母信件的征文活动。广大青少年学生以满腔的热情、认真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投入到这项活动中。

作为这一活动重要成果的作品集——《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由征集的六十多万份青少年学生写给父母的家信和感言精选而成。这些发自学生肺腑之言的心声,抒发了新一代青少年学生对父爱、母爱的情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读后令人震撼,很受教育。这是一部青少年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唤醒更多学子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怀,树立祖国未来建设者优良品质的励志教材,也是一部创意新颖、构思独特,由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出来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的出版,对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师、家长以及青少年都值得读读这本书。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08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