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97

第97章 子女能“教育”自己的父母吗?

“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一条流传千年的古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历来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现在提出让子女去教育帮助父母,这是不是反传统?是不是不孝之举?

我觉得,不能这样看问题。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但对于其中的糟粕要敢于摒弃。谁说子女就不能“教育”父母?现在时代不同了,古时候那种“父让子死,子不敢不死;君让臣亡,臣不敢不亡”的愚昧思想早就没了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父母与子女之间在学习新知识上应当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应相互教育,相互学习,相互为师,彼此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而父母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子女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当好父母的老师:

一、学习新技术。现在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老年人由于思想观念、身体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对新的事物接受起来比较慢一些,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思想。其实这不是老年人不喜欢新技术,而常常是他们不了解、不掌握。这个时候,就需要子女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手把手地去教会父母。像电视机、手机、银行卡、游戏机等操作使用,以及车辆驾驶技术等方面,年轻人头脑灵活,手脚麻利,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强,完全可以做父母的老师。

二、享受新生活。父母和子女经历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上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子女有义务引导父母改变更新观念,接受新思想新生活,学会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譬如父母过度节俭的问题。有的老年人手里的钱越攒越多,可是生活水平不见提高。总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时甚至到了和自己过不去的地步。这时,子女就要从点滴做起,先从父母容易接受的事做起,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父母进入新的生活模式。譬如用温暖柔软的羽绒服替换下父母打着补丁的旧棉袄;买一辆轻便实用的电动车,换下父亲那辆骑了几十年高大笨重的“老飞鸽”;或者为父母送上一部手机,让父母感受“千里耳”的神奇等等。当然,有时候父母说不定会为此假装生气,拒不买你的账。那是因为他们舍不得花钱,过不了几天,大多数父母便会“就范”,让你的孝心不会白费。只是叮咛“今后再不要乱花钱了”。因此,子女不要老是借口“父母顽固不化”,自己独自享受新生活,而把父母扔在一边。

三、遵守新秩序。“言教不如身教”。这句话用在子女教育父母上也很灵验。要教育父母,子女首先要带头做好。譬如过马路不拉着父母闯红灯,不乱丢垃圾,不让爱犬随地“方便”等等。要知道老年人也是有模仿能力的,子女模范带头作用对父母的示范榜样同样是不可低估的。

当然,子女教育父母毕竟不同于父母教育子女,一不能给脸色看,二不能动之拳脚,要讲究方法,学会循循善诱。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就是说,父母有错,要委婉劝告,不可不管;他不听,也不可放弃不管,更不可怨恨。

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

——英国哲学家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