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93

第93章 父母会接受你的拥抱吗?

现在有一种潮流,好像啥事都要学外国,什么看外国大片、过洋节、吃洋餐、穿洋装等等,连对父母孝敬,都要学老外,一会儿提倡亲吻父母,一会儿提倡拥抱父母,还美其名曰:与世界接轨。

对于世界上一切优秀的东西,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但是决不能生搬硬套,囫囵吞枣,只学其形式和皮毛,而忘了自己的祖宗。就譬如说拥抱父母这件事吧,拥抱这个礼节在国外很常见,两个从未见面的人,就能做到当众拥抱。外国人拥抱父母拥抱了多少年,父母晚年仍然很少得到子女的关爱。而中国人数千年来,还要说亲吻拥抱父母,就是平时父母和子女之间肢体接触都很少,但中国人孝敬父母却是世人公认的。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门逐渐被打开,西方的思想潮流和生活方式大量涌入国内,中国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和生活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譬如说对爱的表达,中国人一向是矜持和含蓄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心理和个性,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为什么我们非要放弃自己的个性,而一味地向外国学习呢?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这是每个子女和每个父母的家事,外人没理由指手画脚。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什么事物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譬如在我的故乡,先前人们只有在父母年老无力或腿脚有毛病走路不方便时,才去搀扶父母。如果父母行动灵活,行走时一般子女不会去挽父母手臂的。可是现在乡下也能见到子女挽着父母闲逛的镜头,只是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不过,这样做的大都是有文化的子女或父母,或是从城里打工回乡的农民工。

我一向比较欣赏国人传统的对爱的表达方式和社交礼节。我们的祖先在交往中,连握手这样现在最常见的社交礼节都不用,更不用说去亲吻或拥抱了。人们见面采用的是互相拱手问好的方式。

我看这种礼节就挺好,尤其是遇到2003年“非典”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我们古人这种礼节就更体现出它的文明和科学。中国人对父母的爱,自有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在我的家乡,先前乡村中人们都是用剃头刀理发,但是一般情况下,儿子不会给父亲剃头。为什么?觉得儿子摸碰父母的头有不尊重之嫌。因此,哪怕儿子剃头技术再好,也都是请别人来为父亲剃头。这种爱究竟是一种愚昧的爱,还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呢?对此我不想随意褒贬。

子女爱父母,重在内容,重在心爱。在形式上究竟怎样表达,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要看子女习惯如何去做,二要看父母能否接受。如果大家都喜欢传统文化,觉得学洋礼节别扭,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迫自己去习惯、去适应呢?我看中国传统的对父母的爱的形式就挺好!亲吻拥抱都表达不了对父母的爱,我们用不着去刻意模仿别人。当然,如果有人喜欢拥抱父母,而父母也乐意接受,我看也没有必要反对。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只是没必要一味地去提倡、去引导。

人们总说父母因其儿女而青春长驻,而这委实是父母亲从其子女所得到弥足珍贵的心理收获。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