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86

第86章 “心病”何处觅“心药”?

——父母用药提示之十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外在表现。医学研究表明,不但疾病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不健康的心理也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两大支柱。尤其是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多,因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大。

有人根据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把老年人分为四种类型,即慈祥型、拘谨型、麻木型和跋扈型。前2种类型对身体健康比较有益,后两种类型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麻木型的老年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各种刺激的反应不敏感,往往以“看破红尘”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事物。孤独闭塞,对人冷淡,这部分老年人心理环境很单调,生活乏味,常常对未来丧失信心,心境低沉,从而使自身的抵抗力降低,容易生病。

跋扈型性格的老年人,性格粗暴,孤芳自赏,傲气凌人,固执甚至偏激。在家庭中往往是家长作风严重,唯我独尊。这种类型的老年人情绪不稳定,有损于身心健康。他们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由于他们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较低,在生气发火时,有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作。

人的心理疾患不仅与性格有关,也与所处环境有关。比如大的天灾人祸,悲痛、恐惧、绝望,都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造成心理障碍。

巴甫洛夫说过:“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老年人心情忧郁,惊慌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可使人体功能紊乱,甚至加速衰老。

事实证明,人的心病与疾病是一对孪生姐妹,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医学工作者在对食道癌的普查中,也发现心理因素与食道癌发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中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的就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人们都知道身体不健康会生病,可是有些人并不懂得心理不健康也会生病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身体疾病而引起心理疾患,最后心理疾患又反过来加重身体疾病;一种是身体本来并无大病,只是由于心境不佳引起身体疾病,最后由于身体疾病,又反过来加重心理疾患。不少病人在生病前都有存在不良的个性情绪的特点。如果不及时诊治,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损害身心健康。

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治”。对于心理疾患,我国中医理论很早就很重视。《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就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述。近年来,心理健康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现在各大医院相继都开设了心理门诊,社会上各种心理咨询机构也越来越多。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心理治疗正广泛用于各种心理疾患的治疗中。作为子女,应该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如果怀疑父母心理和精神方面有问题,就及时去看心理医生。遵照医嘱,做好对父母心理疾患的治疗和护理。改变人们对心理疾患“不疼不痛不算病”的偏见。

在对父母进行心理治疗护理的同时,也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增加疗效。不过应该注意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普遍对吩噻嗪类抗精神药的耐受性降低,且易产生低血压、过度镇静及不易清除的迟发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剂量宜减少。老年人三环类抗抑郁药代谢和排泄减慢,对其敏感性增强,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因此用量宜减小。老年人对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也较敏感,且半衰期比年轻人长,长期使用可产生生理依赖性,停药后可出现戒断症状,因此,不宜滥用。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