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54

第54章 为什么不要轻易让父母搬离老家?

人常说:“树老恋根,人老恋家”。这话一点不假。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要让他们离开自己原来的家,搬到子女身边生活,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我就经历过这种难堪的局面。我母亲晚年时身体不好,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可我们兄妹几个又都有工作,无法回家孝敬母亲。让母亲离开老家,跟我们子女一起生活,她不肯。另外呢,母亲又极力反对给她雇保姆。

这样,我们面对的就是三难选择:让母亲跟我们走,母亲不肯;让我们回家孝敬母亲,工作又离不开;请保姆母亲又不要。母亲坚持说,她一个人在家会生活得很好。可千里之外的我们子女又怎能放得下心呢?

当时,我们是很埋怨母亲的。我心里说,母亲啊,如果您能跟我们一起生活,子女就能工作和孝敬老人两不误。可是您说啥都不愿离开老家,叫我们子女怎么办呢?

那时我觉得母亲太固执,不为子女考虑,认为母亲不对。可是现在看来,我是真正错怪母亲了!母亲不愿离开老家,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们当时没有从母亲的角度,为母亲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

老年人离开老家跟子女一起生活,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一是原来人际关系中断。老年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跟着子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先前的亲戚、朋友、熟人、乡邻等等关系都没有了。老年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在短期内结交到许多新朋友。而家中子女大都工作忙,应酬多,不可能整天陪着父母。

二是离开先前的老地方,老人会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从日常起居、购物、外出,老人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尤其是从农村来到城里的老人,城市人多车多,楼房中个人空间被压缩,感到被监督,甚至上厕所都不习惯,会有诸多不便。

三是离开老家跟子女一起生活后,老人从精神上一时很难融入这个新家庭。虽说是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可感觉还是和老家不一样。原来在老家时,吃什么饭、几时吃饭、几点起床、几点休息、住在哪个房间、家里东西怎么摆放处置等等,都是父母自己说了算。到了子女的家里后,老人会长期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尤其是面对并不熟悉的儿媳妇、女婿时,短期内父母会很难做到坦然、淡定、平静的。因此,许多老年人都爱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句俗话。

由此看来,子女不要轻易决定让父母离开自己的老家,特别是那些高龄老人,离开时更应慎重。弄不好就会给父母带来伤害。

如果你有让父母随你一起生活的打算,建议你应提前做好过渡性工作:

一、让父母尽早和你在一起生活。这样在父母身体尚健时,他们会带小孙子、为家人准备饭菜、整理家务等,这样父母会觉得他们在为这个家做贡献,会觉得这个家离不开他们,他们就会有主人的感觉。而不要等到父母年事已高时,才接他们过来,这时父母当然会觉得自己成了子女们的累赘。

二、对于父母一时不习惯在子女家的,不要太性急,可以不给父母先讲明要跟子女一起生活,只说是暂住,出来游一游,走一走。让老家房屋先留着,父母住久了想回老家时,就及时送他们回去。过段时间,再接父母来家。这样往复多次,时间一久,父母就会习惯或喜欢跟子女住在一起了。

三、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尽量抽时间,带上爱人和孩子,回老家多和父母住些时日,让父母和儿媳、女婿、孙子增加感情,消除陌生感。等到将来接父母时,父母的心理障碍就会少些。

千万注意,接父母跟子女一起住,一定要尊重父母的意愿。不能强行实施,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人想到死的时候,人生的魅力就少了些,但是心就更平静了。

——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