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016

第16章 为什么说“人老病多”?

人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就会逐渐多起来。于是就有了“人老病多”的说法。

“人老病多”的说法有两层含义:一是说老年人经常患病,病不离身,三天两头嚷嚷着不舒服;一是说老年人同时身患多种疾病。

假如你的父母经常患病,或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你也不要怨天尤人,埋怨老天不公平,为什么别的老人都没病,偏偏让你的父母把病害光了。其实“人老病多”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现象。只是你对别的老年人了解少,不知道真情罢了。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据介绍每位老人平均患有6种疾病。我国卫生部1998年调查及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1997年抽样调查发现,有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其中以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及脑血管病症的患病率最高。例如:每两人中就有一个血压超过正常值18.62/11.87kpa(140/90mmHg)。

“人老病多”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个体生命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人身体上的细胞和各种器官从生长、成熟到退化、衰老以至消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人有些疾病,与其称老年疾病,不如说是老年现象。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曾这样描述过老年人各脏腑衰退的具体表现,人个体生命发展变化过程中到老年后的自然现象清晰可见:“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髓独居而终矣”。

人到老年,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是无法阻挡的规律。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办法防治疾病,延缓衰老,但永远不能战胜衰老。例如:8岁儿童晶状体的屈光度为1500°左右,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20岁左右降到1000°,50岁前后约为200°左右,到75岁以后已降至近乎零。又如人的大脑皮层神经元从25岁左右开始丧失,以后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到60岁左右,基底核神经元丧失约40%。再如人身体中的钙质从30岁左右开始丢失,随年龄的增长持续降低,一直延续到晚年,等等。于是老年人身上就出现了老眼昏花、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消化功能降低、腰酸背痛、前列腺肥大等老年病。

衰老是生物的共同规律,而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因此作为子女,要用科学、平和的心态对待父母的身体衰老变化。

“人老病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生命发生变化中的非正常因素。如精神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社会因素等等。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走过的人生道路都不尽一样。有的命运坎坷、有的生活艰辛、有的受到意外伤害、有的承受精神压力、有的受到灾难刺激、有的嗜好烟酒、有的过度劳累、有的遭受环境污染、有的营养不良、有的身处动荡社会、有的身患遗传疾病等等。老年人身上表现出的各种疾患,大都能在他们的人生中找到致病的蛛丝马迹。

老年人患病数目往往与年龄成正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据北京医院统计,60~69岁组人均患9.7种疾病,90岁以上组人均患11.1种疾病。表现形式有的是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如一位老年人可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及胆石症等疾病;也可以是同一器官的多种病变,如心脏可同时存在冠心病、肺心病、瓣膜及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等等。

年轻时,我们身披彩虹,直跃天穹。年老时,我们的汗水散发出另一种气息——痛风、发烧、风湿、喜怒无常、多疑、烦躁、吝啬。

——美国散文家爱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