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144

第144章 帮助父母洗浴时要注意什么?

定期洗浴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洗浴不仅清洁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如有条件,老年人每周至少需洗1~2次温水澡。

洗浴虽然人人洗,经常洗,似乎只是一件生活小事,但是对洗浴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的。尤其是老年人洗浴时,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首先是洗浴要讲究时间。这里所说的时间,有三个意思。一个是什么时间洗浴,一个是洗浴应该多长时间为宜,还有一个就是什么时间不宜洗浴。

一、什么时间洗浴,最好应尊重老人的喜好和习惯。早晚、中午或上下午都可以。不过专家建议,老年人最好在午睡后再洗浴为宜。因为经过午睡老年人恢复了体力,洗浴后距晚饭尚有一段时间,距晚睡还有更长的时间,这样不但不影响晚餐进食,也使湿发容易变干不影响晚间休息。

二、洗澡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老年人大都身体虚弱。因此,一定要控制洗浴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最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否则,洗浴时间过长,尤其是沐浴站立时间过长,有的老人会发生眩晕、恶心等危险。如果使用浴盆,洗浴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三、饭前饭后半小时内禁止洗浴。因为人在饱食后,副交感神经正在兴奋状态,胃肠蠕动加快,各种消化酶分泌增多,全身血液也比较集中地流向内脏器官,对食物进行紧张的消化和吸收。如果饱食后立即去洗澡,就会使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突然转入抑制,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这样消化系统血流量骤然减小,增加了心脏功能负担,容易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发作。老年人如果在饥饿的情况下洗浴,容易发生乏力、头昏等症状,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因此,老年人既不要在饥饿时洗浴,也不要饱食后立即洗浴。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后再洗浴为好。

其次是洗浴水温。当然,洗浴时的水温应尊重老人的习惯。但是,也要格外注意,控制好水温,以免发生危险。因为老人特别是瘦弱的老人皮肤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迟缓,有些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敏感降低,因此老人洗浴时很容易发生烫伤。一般来说,洗澡水的温度为40℃左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洗浴水温要稍低一些,以37℃~38℃为宜。

最后是安全问题。老人尤其是高龄体弱的老年人洗浴安全不容忽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洗浴时要有专人陪护,以防发生意外。

2.老人精神状态不佳,或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脸色等不正常时不应洗浴。

3.防滑。浴池地面应铺防滑地板,要选具有防滑功能的拖鞋,浴池墙壁上最好装上防滑扶手。

4.防烫伤。对老人洗浴时的水温陪护人员最好亲自浸试,及时调整水温,防止烫伤。

5.防劳累。过度疲劳可诱发多种疾病,年高体弱的老年人最好选用盆浴或坐式淋浴。站立式淋浴体力消耗大,而且更容易滑倒。

6.控制浴室温度,防止过热过冷引发老人不适,浴室、更衣室温度要保持裸体也不觉得过冷过热,以25℃左右为宜。尤其注意洗浴后不要着凉,防止感冒。洗完后马上用浴巾把身体擦干。

7.老年人洗澡清洗皮肤,应当选用香皂(含碱少),或婴儿用香皂,或硼酸皂等,这些皂的刺激性小,一般搓一次即可达到清洁皮肤的目的。

由于有所谓良心这种东西,所以正同眼睛可以判断事物的美丑一样,也能立即判断出行为的善恶。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