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献给父母的爱:子女必读
11236000000129

第129章 什么是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后,没有遗嘱和遗赠的情况下,直接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将被继承人的遗产转让给继承人的财产继承方式。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主要根据继承人之间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抚养关系来定。没有这些亲属关系的人不能作为法定继承人。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亲属为法定继承人:

1.配偶。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赡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5.祖父母、外祖父母。

此外,父母先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可以作为法定继承人;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也可以作为法定继承人。

老年人有依法处分个人财产的权利,也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的遗产的权利,其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和侵犯。

法定继承顺序是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顺序。被继承人死亡后,并非所有的法定继承人都可以同时继承遗产。而是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先后顺序依次继承。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的规定,当被继承人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存在时,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人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时,第二顺序继承人方能继承。

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

——《旧约·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