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53

第53章 守望与传奇——《红伶》写作手记

当最后一行文字在电脑键盘上敲出,一部书稿宣告结束。然而,我的心却迟迟不能平静,与本书主角,宁夏秦腔剧团演员侯艳多次采访交流的情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苍茫世界,人流涌动,时而顺流倾泻,时而逆流奔腾,时而形成漩涡和浪峰。侯艳,这位风姿绰约的女性,在人海中就这样款款向我们走来,优雅、自信、从容,在我们眼中站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采访中,她爽直、健谈,这些,使我们在初见她时,无法与之同古老的戏曲秦腔联系在一起。

随着采访深入,不知不觉间,我们走进了侯艳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

一段路程,有脚印,也有记忆。采访中,侯艳很会引领我们的思绪,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她的世界,感受一个传统戏曲演员波澜不平的内心。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直以来,秦腔被称为戏曲艺术的鼻祖,是我国整个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像很多传统戏曲艺术一样,在时代发展中,秦腔艺术也受到很大冲击,正在经历瓶颈期。

在宁夏,秦腔很少出现在城市舞台上,它大部分的观众在农村,与民间的风尘与疾苦朝夕相伴,这就要求秦腔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精神。

通过对侯艳家人、领导、同事、朋友、戏迷们进行采访,我们揭开了她曲折而充满传奇的艺术人生篇章。有人说,女人是本难懂的书。那么,青年秦腔女演员侯艳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70后的侯艳对古老的秦腔艺术爱得深、爱得痴,一年当中,她的舞台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艰辛的付出,报酬却十分微薄。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生存,侯艳做过生意,演过电影、电视剧、小品,在影视圈中发展顺利。如果她就此改行,或许如今已经闯出另一片事业的天地。

但秦腔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她给了自己一个人生定位,这就是她的一生只属于秦腔,只有戏曲舞台才是她的安身立命之地。她的责任是延续、继承、发展这门戏曲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与同行们共同构建起秦腔艺术的瑰丽大厦。

侯艳人生中的金色春秋就在这样的守望中度过。

时间飞逝,演绎人生苦乐,行走秦腔舞台,四季流转变化,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成就了侯艳美丽的生命华章。

本书不是一部偏重艺术的人物传记,目的是希望在秦腔艺术继承、发展的过程中,写出一位追求者的执著历程。使更多人走近秦腔、热爱秦腔、亲近我们中华的传统戏曲文化。

因此,撰稿过程中,我们以点带面将侯艳人生的波澜和盘托出,没有刻意美化,只是将她的事业、家庭、情感等诸多经历以散文、故事的形式来呈现。侯艳是宁夏优秀的秦腔女演员,我们侧重她对事业的真,对爱情和亲情的纯。

本书收录了侯艳九篇博文,这些博文是她工作与生活点滴记忆汇集的花絮。

我们还搜集和整理了侯艳较多的照片,随文穿插,以求图文并茂,从不同视角来展现侯艳艺术人生不同时期的风貌。

在写作手法上,我们力求生动,希望能做到雅俗共赏。

感谢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提供了很多素材、资料及图片,使我们在较短的时日内完稿。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撰写的仅仅是侯艳人生历程中的部分故事,她生活中许多有趣甚至有意义的经历未能一一述及,无法做到全珠完璧,有负读者和戏迷期待之心,尚敬祈见谅。

本书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以下同志的支持,特此致谢!

以接受采访顺序为序:

朱正雄 韦军 王猛 肖雅君 罗晓英 侯金柱

罗永成 杨桂珍 王景旗 蔡宁 侯君 侯博洋

“秦韵”丛书编写组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