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43

第43章 思念是一种病

寂寞是心灵的孤独,如高山之巅上的雪莲,美丽、肃静,悄然绽放在独处的日子里。思念是打捞爱的朝夕过往,在孤独中培育一朵情感之花,日子越长,相思的花香越浓烈。

2007年,为了事业有所突破,侯艳决定去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先生王景旗非常赞成她的想法,并主张她就读导演系,戏曲行业导演很缺,就读导演系将使侯艳以后的人生多出一条路来。

宁夏秦腔剧团的领导也非常支持侯艳外出进修学习,她的进修,无疑使剧团又多了一个具有导演秦戏能力的人才。

一个朋友对侯艳说,结婚的女人需要一些独处的时光,在专注于一项事业的时候,寂寞和孤独便是日子的从容。

淡然处世,潜心于自己的事业中,这样的孤独和寂寞如育着的花蕾,经受着失意的风雨,承载着攻克的喜悦,能够使人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彼岸。

初到北京,王景旗看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的很多学员多数租住地下室,每间只有二十几平方米,用公共卫生间,月租400元,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为了让侯艳生活得舒适一些,王景旗帮她租了一个离学校很近的两室一厅,虽然每月的租金较高,但是,环境好,房子宽敞、干净。

有了可心的房子,有了学习的目标,侯艳自以为可以暂时脱离婚姻生活,如那位朋友所言,以沉寂之心,深入对事业的追求钻研中。

然而,进修的日子,侯艳忽然觉得自己根本无法适应王景旗不在身边的生活。与王景旗结婚后,家里家外的事情一向不用她操心费神,都由王景旗一人包揽,她只管做小娇妻,撒娇、撒懒。

进修的日子则不同,生活的琐碎要自己一件一件去打理,比如水卡、电卡、天然气卡的充值,她猛然发现,原来支撑一个家,居然有这么多项开支。

一次,侯艳排队缴纳电费,前面竟排了一百多人,她的腿都站得都麻了,这使她意识到生活中的小事原来如此耗费精力。

侯艳婚姻生活的几年里,这些事情一向由王景旗打理,她从未听见抱怨之声。通过缴纳电费,侯艳悟出,原来王景旗为家庭默默付出的是如此之多。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说晚安,没有人陪着压马路,消费也没有人冲在前面结账,侯艳觉得又孤独又寂寞。

到达北京不久的一个黄昏,侯艳在北京居所附近闲逛,一个街边小店放着王菲的歌:“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寞里……”

每一句歌词都像针穿过她的耳膜,扎在心上。因为这首歌,侯艳呆呆站在那里,想念着王景旗。

又是一个平淡的早晨,侯艳倚着明窗,深邃的眸子望着窗外,心灵的空洞使她憔悴。猛然,王景旗的身影再次落入眼帘。

诗人歌德曾说:“书本之中最奇妙的书,乃是爱情之书;我曾加以细读,只有几页是欢愉,全篇却都是痛苦,其中有一节别离的叙述。”

整整一周,侯艳不想说话,对着饭菜吃不下,每晚独自掉眼泪。

爱是多么甜蜜,分离是多么痛苦啊,侯艳想念银川的家,想念在王景旗像大哥哥一样呵护的日子。在他身边,不用算计钱够不够花,可以组织亲友派对、心血来潮的旅行、策划神秘晚宴……

侯艳一说,王景旗就会把一切办好,不让她生活中有一丝委屈和操劳。

王景旗的真挚,王景旗的关爱,与王景旗经历的风风雨雨时常浮现在眼前。为了能够在北京天天和心上人对话,侯艳跑了两天,终于,她的房子里通了宽带。每晚,和王景旗视频聊天,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侯艳进修期间,王景旗先后来北京看过她三次,每次都带来很多北京买不到的食品和她最喜欢的毛绒玩具。

王景旗的到来,令侯艳像孩子过年一样高兴,整天和他腻在一起撒娇。每次王景旗离开,侯艳就会回到寂寞里,失去了依靠。

相聚的日子总是很短,思念的日子总是很长,侯艳品味着孤独,品味着夫妻分离的滋味。

日子在思念中终于一天天过去了,一年的进修终于结束。

侯艳居住的出租房里,堆满资料和王景旗带来的布娃娃和各种日常用品。即将离京的时候,面对这一大堆东西,她有些无措,王景旗送的每一件礼物都是精挑细选的,舍不得丢掉,又不知该如何把它们运回家去。

王景旗听说后,决定开车去接妻子回家,这时,他才刚刚拿到驾照四个月。

一路带着地图边看边走,王景旗开车到达呼和浩特市已是晚上十点半,他找了一间宾馆住下。凌晨四点醒来,继续上路。

车开到北京时,王景旗下错了一个路口,又想尽办法绕回来。整整两天的路程和太少的睡眠,令他疲惫不堪。

费尽周折见到侯艳时,疲倦的王景旗兴奋得像孩子,他将从银川带来的肉夹馍和辣椒夹馍,放在侯艳手里说:“这是你爱吃的。”一眨眼,就靠着妻子睡着了。

侯艳抚摸着王景旗蓬乱的头发,在心里暗暗说:“好了,这下再也不用过孤独、寂寞的日子了。”

生活有时候平淡得像一口枯井,掉进这口枯井里,似乎无法体会爱的激情。只有分离,才会令人想起曾经拥有的光彩,对生活大彻大悟。

侯艳很感激,这个世界上有王景旗这样的爱人,给她一份纯净而又绵长的感情。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金钱、名利淡如水,有一个深爱的人,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