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11235800000017

第17章 送戏还要送新观念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雷锋的这段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侯艳,也不例外。

作为自治区青联常委、区直机关青联常委、宁夏文化厅团委副书记,侯艳演出的大部分时间在贫困的农村。那些痴痴爱着秦腔老调的百姓,使侯艳在舞台上收获掌声,更令她看到贫穷山区百姓生活的艰辛。

常年奔波在基层侯艳在地处偏僻的宁夏固原、西吉、盐池、同心、海原等山区农村,时常能见到一张张面容黑瘦的脸,和他们身上破烂不堪的衣衫,以及脚上露着脚趾的鞋子。住在这样贫困的村民家中,侯艳的心常被揪扯得疼痛不已。

他们生活得太苦了!

尽管国家每年都拿出大量的资金扶持,但由于地处偏僻,仍然有很多农民无法脱离贫困。

目睹农民生活的艰难,再看到城市人们物质生活的优越,鲜明的差距使侯艳萌发了扶贫助困的念头。

每次下乡前,在团长朱正雄的支持下,侯艳都要以团委的名义,组织剧团和一些文化界人士进行捐助。很快,一件件衣服、一双双鞋子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从爱心人士手中筹集而来,被分好类打成大包,装到宁夏秦腔剧团的演出车上,带到乡下。

最初,边演出、边助困的活动,仅限于对村的形式。也就是到达演出的村子,先与村委会联系好,把捐助物资交给他们,再一一发给需要的村民。

但时隔不久,一个农村戏迷反映的情况令侯艳震惊不已。

那是一个得到捐助的偏僻村子,村民们与外界联系极少。几十户人家没有几间看起来像样的房子,干旱缺水使这里的农民收入低下,靠着国家救济款勉强度日。

宁夏秦腔剧团到这里后,不但为村民们演出,还捐助了一些衣物。然而,贫穷和自私蒙蔽了村官的心,这些东西最后没有真正落到需要帮助的村民手中,而是被他们私自拿到集市上当作“二手货”卖了。

宁夏秦腔剧团再次去这个村里演出时,一些村民悄悄将这个事告诉了侯艳。侯艳自然十分气愤,但同时她也意识到,扶贫助困活动的方式、方法存在着不少问题。

有了这个教训,再次带着筹来的物品下乡送戏,侯艳就和剧团的演员们直接将物品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这样一来,前往山区送戏的宁夏秦腔剧团又多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送戏中,常常是宁夏秦腔剧团的戏还未开场,戏台就被村民围个水泄不通。他们带着渴望和期待,从演员们手中接过一包包物品,充满感激。

看到群众生活艰难,侯艳心中像压了块石头一样沉重。

山区群众不仅需要古老的秦腔去充实心灵的空白,更需要解放思想,改变落后的生活面貌。

这期间,侯艳听说政府为改变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面貌,要进行“吊庄移民”。可是,很多村民不愿意离开贫瘠而缺水的土地,致使移民工程进展缓慢。他们不愿意走出大山的心理表明,地域环境的闭塞直接影响着山区群众的思想。

因此,对贫困群众真正的帮助还是要使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改变命运。于是,侯艳与秦腔剧团同事们时时不忘将现代新戏及时送到农村,也将城里人的新观念、新思想带到群众之中。

唱戏、助困,如今成为侯艳每次下乡送戏缺一不可的两项任务。作为自治区青联常委,她深感到肩上担子沉重,要延续的不仅仅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还有维护社会和谐的巨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