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章前:人格塑造,这的确是一个很冷门的话题。世事纷繁,斗转星移,有多少人关注过自己的人格健康?所谓人格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倘以此为准绳,这个忙碌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具备了健康的人格?人格塑造,这并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讲一位英俊的少年叫纳喀索斯。一天,他于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无心恋及他人他事,在水边依依不忍离去,终于憔悴而死。后来,心理学上便以纳喀索斯的名字来命名一种新病——自恋症。
人格,是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学识、素质的内在结构与行为表现的有机融合。实际上,人格的病变不仅包括自恋,还有依赖、偏离、分裂,更多的情况则是长期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我们经常说:“我以我的人格担保……”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以我们的人格作为担保呢?那是因为我们首先假定我们的人格是独立的,是相对稳定的,不会轻易改变的,比如我是一个善良的人,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往后也还是这样。
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表现出来的人格往往是不稳定的,甚至是出尔反尔的。在我们自身利益不会受到侵犯,或者能够确保自己不会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基本可以做到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但是如果反之,我们就不一定能够保持我们的人格了,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昧着自己的良心或逆着自己的本性做一些事情。
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内心的真实。生存是艰难的,为了生存,我们有时候不能不放弃什么,牺牲什么。但有一点,作为一个成人,作为一个已满18周岁的公民,必须去学习并且追求的,那就是对于自己行为后果的毫不推卸的承担。这种对于自己行为的担当就是精神的独立,也就是人格的独立。
独立的人格一旦形成,便容易形成一种特殊的魅力——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即人品,指的是一个人的本质。人生在世,人品至关重要,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即使你的事业再成功,赚了再多的钱,有着再多的人所不及的长处,也算不得优秀,充其量是个富翁或在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罢了。人格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长期实践磨炼出来的。如毛泽东的豪放、周恩来的儒雅、邓小平的坚毅,即使在他们与世长辞多年以后,仍令人魂牵梦萦,堪称人格魅力的典范。而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有轰轰烈烈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所为,也有平平常常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的。具有优秀人品的男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既体现在大是大非上,也体现在平日的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上。
想起了一首打油诗:人格最珍贵,终生与人随,可以钱少无权位,丧失人格最可悲/人格无高低贵贱,它不因钱少位卑贬值,也不因钱多位高身价增倍,无论是谁/君不见,一些人被钱、权所累,辛辛苦苦争了一辈,终日里心理失衡,如五里烟云坠/莫让钱权所累,莫惹钱权是非/黄金的枷锁最沉重,精神的樊笼锁智慧。
有点诙谐,有点世俗,但这首诗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