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是我国人民的智慧产物。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风筝”,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至于风筝的得名,据《古今事物论》记载,五代时有人做纸鸢放飞,上装竹笛,有风吹入,竹笛便发出丝竹之声,故名风筝。
古人认为,放风筝时,拉线凝神,通天顺气,随风送病,有病皆去。从保健医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正月灯,二月鹞(风筝)”,放风筝的最好季节是二三月份,这时候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出来放风筝恰好能够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吐故纳新,清热去闷,有助于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正因如此,放风筝也就成了一项老少皆宜的休闲娱乐和祛病健身的方式。“我亦曾经放纸嬉,今来不道老如斯。”明代著名画家徐渭《风筝诗》中的这句话则体现出放风筝的乐趣。我原来有一个邻居,30多岁,自己开了家宾馆,年收入几十万元。过去,他为了事业,四处奔波,整日劳累,基本就没有什么休息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不再像创业初期那样艰难,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也开始注意休闲放松,时常去桑拿房和酒吧放松心情。然而,他发现自己与家里人越来越生疏,尤其是与孩子之间,形同路人,缺少必要的沟通。于是,一有时间,他就带孩子去放风筝。他曾经对我家人说,每当他看到风筝在天上飘、孩子在地上欢笑时,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他觉得自己不仅是在放风筝,更是在放飞快乐的人生。
背井离乡,北漂求学的日子里,我更是时常思念放风筝的时光,有事无事总喜欢到北京博物馆的广场看别人放风筝。“当风筝遇上风即使快乐的痛,仍能乘着狂风在天空中爱得英勇……”风筝在空中自由地飞,我的心却在漫无边际地想。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在放风筝,父母在线的那一头努力地奔跑,为的是儿子能够自由翱翔于广阔的天空;我在线的这一头为了梦想,背负着希望,努力地飞呀、飞呀……
其实,我飞得再高再远,也始终飞不出父母关爱的目光。一条亲情的线会永远牵连着我,使我遇上狂风,也不会迷失方向。而当我飞累、飞厌的时候,这条线就会把我安全地接回家,像风筝回到手中一样。
放风筝很简单,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跑,天地之间,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