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11234800000029

第29章 泛酸以毒攻毒——治胃酸以酸治酸法

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反应(pH约为0.9~1.5)的液体,每日分泌量约为1.5~2.5L。盐酸由壁细胞分泌,通常胃酸即指盐酸,分为游离酸和结合酸。在纯胃液中,大部分为游离酸。正常人在空腹时胃液的总酸排出量约为0~5mmol/d,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后分泌速度有所下降。盐酸的主要作用是激活胃蛋白酶原,杀死食物中的细菌,进入小肠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胃液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钙、镁的吸收。因此胃酸分泌过少或缺乏,常可产生腹胀、腹泻或消化不良诸症。胃酸过少或缺乏,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部分溃疡、胃癌等病人。

另一方面,胃酸分泌过多也会对人体不利。过高的胃酸对胃和十二指肠有侵蚀作用,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胃腺分泌的盐酸给胃蛋白酶以适于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而胰腺和小肠腺的碱性分泌液却能中和胃酸,并造成碱性或中性环境,为胰蛋白酶发挥作用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胃蛋白酶是胃液的几种消化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消化能力的代表,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pH值为2)。pH值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随之降低,当pH值升到6时,此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有些胃酸缺乏的病人,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较少。黏液中含多种大分子物质,常覆盖在胃黏膜表面,有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并保持胃黏膜不受坚硬物质的机械损伤;黏液还有中和、缓冲胃酸和抵抗胃蛋白酶消化的作用,当胃液的酸度增加时,黏液变得更黏稠。内因子是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黏蛋白,强烈的与维生素B12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合物,附着在回肠壁的特殊受体上,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胃酸缺乏的病人,内因子的分泌量则很少。

胰腺中的碳酸氢盐可协助中和进入小肠的胃酸,使肠内的pH值不至于过低,可使肠黏膜免受强酸的腐蚀,是防止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环节。

所以,在治疗胃病的过程中,过多的酸要抑制,但还必须保证胃中的酸性环境,使胃蛋白酶的活化能力不至于下降。在治疗过程中,加入生乌梅、生山楂、木瓜、五味子等品,可以增加胃酸量,提高消化功能,使胃功能增强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医学求是》曰:“水寒土湿,木郁不达,风木冲击而贼脾土,则痛于脐下;胃气上逆,浊阴不降,相火虚飘而贼胃土,则痛于脐上。痛于下,则温其水,补其脾,达其肝木而东升;痛于下,则清其风,和其胃,敛其肝木而西降,不用香燥而痛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