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男孩的50个密码
11233100000081

第81章 密码30让女孩自己有决择权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女孩是需要保护的,更是娇嫩的象征”。所以孩子的一切都由家长决定,没有一点自主能力。而美国孩子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很独立,大事、小事都由自己安排决定,这和他们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关,也和整个社会追求个体独立有关。

美国法律规定,16岁可以考取汽车驾驶执照。Amanda在她16岁生日那天早晨,她起床后就看到了一张爸爸、妈妈写的生日贺卡,同时还附有一张图。她按照图上的指引,从家里的不同角落先后找到了车内装饰物、擦车工具,最后找到了一个精美的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汽车钥匙。Amanda跑到屋外,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新车,她欣喜若狂。早餐的时候她的家长和她说好,只为她付了半年的购车贷款,算是送给她的16岁生日礼物,另外半年的贷款她需要自己付,同时汽车修理、保养和汽油费也由她自己负担。高兴之余,Amanda开始规划自己的打工计划,生活一下子紧张了许多。当她迎着同学羡慕的目光开车去学校时,很是得意了一阵。但没过几天,她又开始坐校车上学了(美国公立学校坐校车免费)。朋友问她:“怎么不开车了?”Amanda说:“汽油费又涨价了,还是坐校车合算,打工攒的钱还得慢慢还贷款呢。”

这就是美国的家庭教育,凡事和孩子讲清楚,并不强迫其接受。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一切后果要自己承担。因此,不论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课外活动上,还是放在打工上,都是孩子自己的决定,自己心甘情愿的。所以,再苦再累再难,孩子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美国教育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在关于人生设计的大事上同样如此。比如,关于高中毕业后上不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等等,美国孩子都是通过学校的升学顾问、大学招生咨询会上的专家、朋友、网络来寻找答案。很多人早早就想好了这些,并着手准备。家长会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一般都尊重并同意孩子的选择。Kate大学想学新闻,她就会有计划地利用假期时间去自己向往的大学参观、咨询,还参加有关的夏令营和会议,为的是对自己将要上的大学和专业有更多的了解。

中国的家庭教育,并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大多数家长认为,一切和提高学习成绩无关的活动都是耽误工夫。慢慢地,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淡,自立能力也越来越弱。这和家长对孩子培养的初衷南辕北辙,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1-4岁的孩子,一般家长都会以孩子太小为由凡事包办代替。其实,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应该做、做起来安全的事情,父母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做决定。哪些是幼儿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呢?

(1)自己进食。孩子想要自己进食时,就由他自行尝试,只要为他系上围兜即可。孩子在练习自己吃饭时常常会弄得满脸、满地都是,这很正常,不要因此而责怪他,剥夺他学习的机会。

(2)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天气冷的时候可以建议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外套,但对于外套里面穿什么衣服,样式、颜色如何,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3)玩具分享。当孩子不愿将玩具与同伴分享,有争吵行为发生时,别急着介入他们的争执之中,而应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4)独处的地方。当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绪不佳时,有选择独处的自主权,这段时间暂时不要去打扰他。

(5)选择玩什么和在哪儿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不妨碍他人为原则,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和在哪儿玩,在这段时间、这地方是属于他的游戏区,父母不要干扰他。

(6)允许孩子发泄。当孩子受到挫折、受伤时,让他尽情地发泄。孩子享有哭的权利,此时不要给他任何言语或肢体上的回应,等孩子停止哭泣后,再与他讨论:“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7)恋物情结。孩子对某种物品(如布娃娃、毛巾等)情有独钟时,无论走到哪儿都要带着它,但如果对它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情感依赖,就不必过多干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恋物情结会自然退却。

(8)午睡问题。大部分家长(或幼儿园)在午饭后都会安排孩子午睡,如果孩子睡觉时不断想爬起来,不要强迫他继续躺在床上,可以让他呆在房间里,以不干扰别人休息为原则。

女孩需要的是“娇美”,而不是“软弱”,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苦,经受任何牵绊或者磨难,他们总是觉得女孩小,让女孩自由选择,她们就会任性妄为,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因此什么事都替孩子决定,这样只会让孩子成为别人思想的追随者,遇到问题只会求助别人,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家长要让女孩自己多做决定,将自主权交还给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