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男孩的50个密码
11233100000005

第5章 细节4在磨难中学会坚强

记得一位哲人讲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人能够永远快乐幸福地度过每一天;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坦然地面对坚强和软弱。让我们成熟的,是经历的,是磨难的;让我们成功的,是坚定的,是顽强的;让我们幸福的,是追求的,是执着的。

让孩子学会坚强,我们就要给孩子适当的机会经受挫折和困难的磨炼。可以让他经历“受委屈”的锻炼,引导孩子面对“委屈”,如何排泄不满,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可以让他经历“受挫折”的磨炼,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思考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还可以给他“受磨难”的锻炼,一件事情,一波三折,反反复复,经过努力最后取得成功!他会在经历了各种挫折之后,自己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坚强起来。

海啸中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的印尼少年陈健安,惊魂甫定就想方设法找来课本自学;四处捡垃圾的肯尼亚男孩姆旺吉,把上学机会视为有生以来收到的最好礼物,每天早上都冲在行走人潮的最前头。

尽管苦难的发生并不以人们善良的愿望为转移,但当孩子的身心因遭遇灾难而蒙受重创,我们祈望社会对他们有更多关爱,也祈望这些孩子在苦难中继续成长,从娇嫩的花朵成长为坚强的树。

在日本,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冬天打赤脚,用冷水毛巾擦澡;在德国,政府开办了为孩子成长设立重重障碍的“磨难营”;在英国,学者呼吁学校在强调快乐教育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意志坚强。他们研究发现,意志坚强的孩子不大可能成为任人欺负的受气包,他们更积极更乐观,并且往往不会因最初的失败而放弃努力。

孩子能否在挫折失败甚至灾难中学会坚强,关键是大人们在这些时刻是否表现得坚强,尤其是平时是否有意识地教育培养孩子自立自强,勇敢面对困难。如今我们不少父母和家庭,一方面“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又对孩子宠爱有加,生活“全包”,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缺乏自立能力,过分依赖父母和家庭,经不起任何磨难,碰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甚至一蹶不振,更不要说在灾难中选择坚强了。

居里夫人曾先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学金,而她的长女伊雷娜与其丈夫在母亲逝世后的第二年,也荣膺诺贝尔化学奖。伊雷娜说:“这是妈妈培育与熏陶的结果。”居里夫人用无比宝贵的精神“乳汁”精心哺育着她两个年幼的女儿,她鼓励孩子要勇敢,训练她们“不怕黑”,不许在打雷时把头藏在枕头下,甚至也没有因丈夫车祸的惨死而不许女儿们单独出门。居里夫人将坚强“遗传”,使女儿创造了奇迹。

坚强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强是一种坦然坚定的态度;坚强是一种品格,坚强是一种力量;坚强创造奇迹,坚强孕育希望;坚强是成熟的象征,坚强是胜利的保障。孩子不仅属于家庭,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学会坚强,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也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还应当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磨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毅力,锻炼他们的意志。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一生平安顺利。但人有挫折河有弯,谁都不可能躺在玫瑰花床上度过一生,有时甚至可能遭遇个人力量所无法抵御的灾难,比如突如其来的地震,比如流血漂橹的战争,比如久治不愈的重病等等。

常言道,苦难是一笔财富。何以如此?因为苦难不费一言半语,便能使孩子不得不学会坚强。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这绝不是在说,孩子要成材就必须受苦受难。恰恰相反,不管国情有多少差别,不管文化有多么不同,天下父母心永远都一样,那便是盼望孩子无灾无难度过一生,如果不得不受苦,也一定要少些,再少些。每当天灾人祸发生,最扣动人们心弦的,从来都是最弱小无助的孩子们的遭遇,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不需要任何语言来诠释。

经历风风雨雨,方有春华秋实。如能不屈不挠,生命即不平凡。教育孩子坚强,不是不让他们哭泣,而是让他们学会不放弃,不让任何外界打击、泯灭自己内心的那颗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