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男孩的50个密码
11233100000026

第26章 细节25培养男孩永不言弃的精神

永不言弃,是对目标的追求,是对事的态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最重要的品格和大成的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给自己设计一条奋斗之路,也就是要认准人生奋斗的目标,一旦目标确定,你就要全力以赴,以积极执著的态度来完成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永不放弃。然而,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一旦遇到失败、挫折时,不退缩不动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暂时的失败所击倒。

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1994年,河南一个农村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饱受伤痛的母亲不辞而别,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和父亲病后捡到的遗弃女婴需要照顾……这个家庭的重担压在当时只有12岁的长子——洪战辉身上。十几年如一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照看时常发病的父亲,抚养捡到的妹妹……

面对这样的变故,洪战辉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父亲、妹妹、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唯一能做的只是坚持,再坚持!在日记中,他这样写到:“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家庭,还有对社会。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一份责任让洪战辉支撑住,一份永不言弃让他逐渐成熟。几度面临辍学,洪战辉没有放弃,而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艰难的维持着妹妹的生活、治疗父亲的疾病,完成自己的学业,这看似没有可能的事情被他在汗水与血泪中见证着。

艰难的生活让洪战辉学会了自立、自强,以至于在人们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他选择了拒绝:“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洪战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在最最困难的时候想过退缩,但最终他还是决定了要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力量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家长往往会冲上去,把这种障碍排除掉。在家长看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家长的代劳让孩子失去了许多体验的机会,也形成了很多性格上的缺陷。爸爸刘根正认为:“孩子必须学会适应失败,但是,也必须养成永不放弃的习惯。”

小敏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对玩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玩积木。有一次,小敏画了一幅关于宫殿的画,并兴致勃勃地把几副积木混在一起,摊到地上,准备按图纸建造一项“浩大的工程”。然而,这个“工程”实在是太大了,他整整搭了一晚上,却只完成一小部分。

吃过晚饭,小敏对这个“建筑”失去了耐心,准备收拾起来,上床睡觉。

“小敏,”刘根正拉住儿子的手,“来,爸爸和你一起搭。”

“好啊。”小敏笑了,“我要搭宫殿——我自己的宫殿。”

有了刘根正的帮助,“工程”进度明显加快。第二天是星期六,刘根正又带着儿子忙活了一整天,终于把“宫殿”搭完了。搭完最后几块积木后,刘根正特意借了相机,和小敏在积木前拍照留念,还买了汽水一起庆祝。

这件事情,在小敏脑海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另一件让小敏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上了小学之后,他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份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这种东西,每个人在上小学时几乎都做过,不过,却没有几个人能将计划坚持下来。小敏也是如此,做学习计划时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占满了。看到这个计划,刘根正要求小敏修订,甚至还添上了打游戏机30分钟、与小朋友玩30分钟……小敏一看就急了,觉得爸爸这不是在做计划。

“计划,就在于坚持按计划进行。”刘根正说,“我可以不改你的学习计划,不过,你要想好,你能坚持吗?”

“那,就按你改的计划好了。”想了很久,小敏才同意了爸爸的要求。

果然,在同学当中,只有小敏一直在按计划学习,而且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而他的那些做了密不透风学习计划的同学,不但放弃了计划,学习成绩也忽高忽低不稳定。

刘根正认为,让孩子养成做事不放弃的习惯很重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应当制订计划,按计划行事,遇到困难了可以寻求帮助,可以改变一些策略,但不能放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