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穷养男孩的50个密码
11233100000013

第13章 细节12不可卖弄自己的聪明

聪明是一件好事,因为聪明的人明白如何解决问题,少犯错误。但是“聪明”也不净是好事,尤其是自认聪明、聪明过头,将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绝大多数男人也都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可是事实上,世上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几乎是没有的,而本不聪明却要自作聪明的人,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一则笑话说:有个人,天天闲得无聊,抓了几粒稻子吃起来,觉得又扎嘴、又苦涩。他想:如果把稻子去掉皮壳,再煮熟就是非常好吃的米饭;如把煮熟的米种到地里,将来收获时不就更好吃了吗?于是,他煮了一锅米饭,撒到地里。结果可想而知,这便是自作聪明的结果。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但杨修却处处耍小聪明。有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完花园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墙围,改造妥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随从的官员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了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又有一回,塞北送来一盒酥孝敬曹操,曹操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一盒酥”三个字,放在案头上,自己径直出去了。屋里其他人有的没有理会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拿妄动。这时正好杨修进来看见了,便堂而皇之地走向案头,打开礼盒,把酥饼一人一口地分着吃了。曹操进来见大家正在吃他案头的酥饼,脸色突变,问道:“为何吃掉了酥饼?”杨修上前答道:“我们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话怎讲?”曹操反问道。杨修从容地应道:“丞相在酥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赏给大家吃的,难道我们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曹操见又是这个杨修识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乐哈哈地说:“讲得好,吃得对,吃得对!”其实内心已对杨修产生厌恶之情了。杨修误以为曹操真欣赏他,所以非但没有丝毫地收敛,反而把心智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上,并不分场合地耍弄自己的小聪明。

曹操为人奸狡,且疑心很重,总害怕别人暗中谋害自己。他曾经吩咐左右:“我在梦中好杀人。只要我睡着了,你们千万不要走近我。”一次,曹操白天在军帐中小憩,不慎将被子蹬到地上了,一个值勤的侍卫赶紧过来捡起被子给曹操盖上。不想此时曹操从床上一跃而起,拔出宝剑一挥,剑落处,近侍的人头已搬了家,而后曹操又上床睡觉了,在场的人谁也不敢言语。过了半晌,曹操醒来,见一近侍躺在血泊中,装着大惊失色的样子,问:“什么人杀了我的近侍?”大家以实情相告。曹操悔恨梦中杀人,痛哭流涕,并下令厚葬这位侍卫。大家也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误杀,今见侍卫获厚葬之荣,不但不责怪曹操,还称赞曹操体恤下属的精神。杨修却知道曹操绝非梦中误杀,而是有意而为,即证实他“梦中好杀人”是诳言。杨修倘若只是悟出了曹操的用心,不表露出来,这倒是真聪明。可他忍不住,生怕别人看不出自己的聪明,便在为那位近侍举行葬礼时,指着近侍的棺材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曹操听到这句话,不再是简单地厌恶杨修,而是想寻机除掉他了。

杨修的最后一次聪明的表露,是曹操自封为魏王之后,自引兵与蜀军作战,战事失利,数次进攻蜀军总不能奏效,处于进退不能之时。再战下去,不仅耗费钱粮且会疲惫士气,如果真的撤兵,无功而归则会遭人笑话。是进是退,曹操心中犹豫不决。此时厨子呈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有感于怀,觉得眼下的战事,有如碗中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他正沉吟间,夏侯淳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夏侯淳传令众官,都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干,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淳。夏侯淳大惊失色,立即请杨修到帐中问道:“您为什么叫人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你怎么知道?”夏侯淳又问。杨修笑道:“鸡肋者,吃着没有肉,丢了又觉得可惜。魏王的意思是现在进不能胜,退又害怕人笑话,拖下去没有好处,不如早归。明天魏王一定会下令班师回朝的,所以我叫众人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淳说:“您可真算是魏王肚里的蛔虫,知道魏王的心思啊!”于是,命令军士收拾行装,寨中各位将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入睡,就手按宝剑,绕着军寨独自行走。只见夏侯淳寨内军士,各自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我没有下达撤军命令,谁竟敢如此大胆,做撤军的准备?他急忙回帐召见夏侯淳,夏侯淳说:“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归回的意思。”曹操叫来杨修问他怎么知道,杨修就以鸡肋的含意对答。曹操一听大怒,说:“你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不由分说,下令斩了杨修,把其首级悬在辕门外。曹操终于寻得机会,除掉了杨修,杨修也终于结束了他聪明的一生。

对于曹操斩杨修,一般人都会认为是曹操心眼小,借机杀人。其实关键是杨修聪明过头。不知道杨修在临死时,知不知道自己被处死的真正原因。也许他认为自己很聪明,殊不知,他输就输在这个聪明上了。

世上有真聪明与假聪明之分。可惜的是有些人属于假聪明,却并不自知,其结果可想而知。杨修就是这样,经常不看场合,无视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结果自然越来越遭人讨厌和憎恨,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不难看到类似的情形。每个人都想表现得很聪明,但如果一个人总耍小聪明就成了一种愚蠢。面对人生际遇时,切勿自作聪明,而要学会糊涂。

为什么做人要提倡“别卖弄自己的聪明”呢?因为“聪明”是相对的,是对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人而言的。你在这个人面前很聪明,而在另一个人面前,很可能就不怎么样。所以,教会男孩把“聪明”作为自己的资本,这反而是没有“心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