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05

第5章 以说明过失的后果代替责罚

很多孩子经常认为做错事的后果就是“惩罚”。因为他们只要一犯错,就会被父母责罚。其实,你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如果你不停止某种不好的行为,就会造成一种不良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是由于不良行为造成的,并非父母做出的责罚孩子的行为。

——一位懂得用以说明过失的后果代替责罚的父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坏东西、损坏东西的事情很常见。对于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破坏,孩子也非常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因为孩子害怕受到批评和惩罚。这时候,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心情,向孩子说明过失行为造成的后果,而不要对孩子进行简单粗暴的责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认清错误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儿子小时候,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瓶子很滑,他一失手,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摔得满地都是。

当时我看到了这一幕,并没有对儿子大呼小叫、教训或惩罚他,而是对他说:“哇,你制造了一片混乱的场面啊!爸爸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呢!”

过了几分钟,我对儿子说:“知道吗?如果我们不小心把东西弄破了,比如玻璃瓶子,地上会有很多玻璃碎片,如果不小心踩在上面,会把鞋子割破的,如果不小心扎到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就更糟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把玻璃碎片清理掉,以免对别人和自己造成伤害,知道吗?”儿子认真地点点头。

随后我拿着拖把,儿子拿着一块海绵,把地上的牛奶打扫干净了。我发现儿子干得特别卖力,特别认真。我知道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并用积极的行动表示改错的决心。

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感使孩子急于求助,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铭心。因此,父母应保持冷静,不要急着对孩子进行训斥,也不要毫不在意,而应该向孩子说明这种过失行为的后果,指出弥补过失的方法,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减少过失行为的过程。善待孩子的过失,就等于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避免再犯同类的过失或错误。作为父母,无论孩子所犯的过失是大是小,都不应该急于责罚,而应努力平静下来。暴怒对待孩子,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伤害孩子,掩盖了过失的本质,可能会使孩子一错再错。

比如,当孩子不小心抓破了同伴的脸,有的父母开口便责骂孩子:“谁让你抓人家的脸?你是不是找打啊?”父母这一斥责,反而强调了过失行为——抓人家的脸,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与父母的责任相对抗上,而难以反思自己的过失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为什么父母会批评自己。这样的批评显然不会达到父母期望中的效果。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可以以说明过失后果的方式来调动孩子的情绪体验,告诉孩子:“你把别人的脸抓破了,流了血,别人会感到很疼的,想一想,如果别人把你的脸抓破了,你会不会很疼呢?”这样有助于唤起孩子的同情心,也有助于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过失行为,从而自觉地改正。

为什么要向孩子说明行为的后果呢?目的是帮孩子加深这种“原因和结果”的观念:做什么事情是由自己决定的,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会教给孩子一种责任感。总而言之,孩子有了过失行为,父母应该给予包容和引导。这样不仅可以安慰孩子的心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这件事情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教子链接:

以说明过失的后果代替责罚,并不是不能惩罚孩子,而是要注意惩罚的方式。要在向其说明了行为造成的后果之后,将孩子与导致这种惩罚结果的行为连结在一起,例如,儿子欺负了小朋友,你可以告诉孩子这一行为的后果,再取消他晚上看动画片的“特权”,让他知道,如果再向别人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