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和慈母,是中国家庭常见的两种角色。很多家庭至今延习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有不同的教子观念,导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孩子不知道该听父亲的,还是听母亲的,也就不知道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与此同时,孩子犯错后往往会去寻找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甚至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 一位曾经与丈夫有不同教育观念的母亲
孩子有了过错后,爸爸批,妈妈护,这样会不会抵消了教育效果呢?以前我认为不会,因为我觉得丈夫批评孩子之后,孩子心情是不会好的,这时候我护着孩子,会给他一点心理安慰。谁知,我却渐渐发现孩子变得不分是非,、有错不肯承认,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幸亏我及时意识到了错误,改变了丈夫批时我坦护孩子的习惯。
丈夫是幼儿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是大专毕业的,也有自己的家教理念。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常常有不同的意见,于是各吹各的号。
丈夫讲究卫生,每次看到儿子吃饭时掉了饭粒、用了玩具后不放回原处时,就会不高兴地指出儿子的错,并教育他改正。每当这时,我就会站在孩子一边说:“孩子还小,别对他要求那么严格,大了自然会注意的。”
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不爱整洁的毛病。丈夫批评他,他就会找我庇护,每次总能顺利过关。儿子得到我的庇护后,总会甜甜地说:“妈妈最好。”儿子在更多方面都听我的,我常常自鸣得意、引以为豪。
有一次,儿子犯了错,不承认,丈夫要打他,儿子跑到我面前寻求帮助。我平生最反感大人打孩子,因此和丈夫发生了争吵,越争、越吵越不服气、越不买对方的账,结果儿子反倒成了观众,看我们俩唱对台戏。
事后我反思了这件事,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后来,我又发现儿子学会了察言观色,谁对他有利他就听谁的,他还会利用我和丈夫之间教育观点的分歧,寻求“保护伞”,甚至有时故意制造矛盾,让我们吵起来,这样他就可以“渔翁得利”。儿子说一套、做一套的表现让我意识到我和丈夫必须统一战线,不然会毁了孩子。
于是我和丈夫约定:假如我们对教育孩子有不同看法,要背着孩子协调,而不应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这样可以在孩子心中树立我们的威信。我表示再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爸说的没用,得听我的”之类的话。孩子现在懂事了很多,并能虚心接受批评、自觉改正错误。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站在统一战线上,保持高度一致,共同批评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严父慈母没什么不好,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不能一个严,一个松,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那样会让孩子钻了空子,学会了见风使舵,变得油嘴滑舌。
与严父慈母不同,有的家庭恰恰是严母慈父,母亲对孩子严厉管教,父亲却时常宽容和放纵。母亲批评孩子不注意卫生,父亲却说:“没什么,小孩子都这样。”母亲刚刚教训完,孩子哭泣的泪水还没干,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哄哄孩子,甚至给孩子一块糖,仿佛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无端的责难和惩罚。这样的家长所表现出的并不是教育和指导,而是有意偏袒、庇护,是一种溺爱。往往母亲费尽心思纠正了孩子的毛病,孩子还没下定决心改正,就被父亲一个赞许的眼神肯定了。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双方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不能达成统一的教育思想,就很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协调,在无形中就会对某个亲人过分依赖。孩子会想:反正有爸爸管着、护着,妈妈不会把我怎么样,于是便放纵自己,不注意控制自己不良的言行。孩子在父亲的支持下,把母亲打败了,挫败了母亲纠正他错误行为的意图,孩子错误的倾向便助长了。
面对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请双方首先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绝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先恐后地你一言、我一句,使孩子不知所措,难辩是非。因此,教育孩子时,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要插嘴。夫妻双方可以一方与孩子交流,另一方耐心倾听,这样可避免产生分歧和矛盾。这一点最好成为夫妻双方教育子女共同遵守的约定。
教子链接: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常常会引起彼此间的争端,这会使孩子无法正确认识错误,甚至利用父母间的矛盾逃避应付的责任。父母需要明确的是,父子与母子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三者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但并非要按照同样的模式处理关系。父亲(母亲)如果不同意母亲(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绝不该在对方教育孩子的时候进行野蛮的干涉。尤其不应当面阻止和提出反对意见,伤了对方的感情不说,还会让孩子在中间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