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11233000000036

第36章 多注重换位思考

俗话说:“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别人。”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希望孩子听取批评,就应该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批评孩子。比如放下父母的架子,蹲下来批评孩子,当孩子不接受批评时,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这样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和教育。

—— 一位成功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的父亲

孩子犯错后,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批评。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要让孩子乐于接受。如果父母能把孩子当成知己、朋友,用平等的方式教育孩子,一定会取得孩子的信任,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一天傍晚,我那上初一的儿子回到家里,我发现他染了头发,马上忍不住批评道:“谁叫你把头发弄成黄色的?你还是个学生,这像什么样子啊?"儿子马上回应道:“不要你管,我愿意把头发染成什么颜色,不关你的事。”我非常生气,与儿子大吵一架,我气得不想做饭,儿子气得直接进了房间睡觉去了。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我到邻居王姐家窜门。看到王姐客厅的桌子上有一本书,于是随手拿起来翻了翻。书名叫《换一个方向》,讲的是一只屎壳螂,把一个大粪球往前推。在屎壳螂的前面,有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把它的去路挡住了。屎壳螂一不小心把粪球推到了那根刺伤,粪球深深扎进刺中。它用力地把粪球往前推,想将其弄出来,却无济于事。后来,屎壳锒绕到刺的另一面,轻轻一推,就把粪球弄出来了。

我看了之后笑了起来,这时王姐对我说:“怎么样,挺有启发的吧?”我充满疑惑地问:“有什么启发啊?”王姐对我说:“想一想,有时候父母不也是像屎壳螂那样费力不讨好吗?如果像屎壳螂那样换一个方向用力,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姐的话让我幡然醒悟,原来这个故事形象地表现了父母不懂得与孩子换位思考啊!这时我不由地想到了昨天我批评儿子的事情,心想:儿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呢?于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王姐。

王姐是一位幼儿园教师,她告诉我:“在我们教育批评孩子的时候,不仅仅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孩子,还要换一个方向,想想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要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批评指正孩子的错误和不足,给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才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

那天与王姐的交流让我受益良多,我知道,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总是以自己的喜好来评论孩子。如果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一味以自己看问题的方式批评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到非常不公。孩子会想:我怎么啦?我又没有错,为什么妈妈想怎么批评我,就怎么批评我呢?拿孩子染头发这件事来说,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他,而没顾及他的感受,让他觉得很不理解,或许这就是他极力顶撞我的原因。

我决定亡羊补牢,从此改变自己主观、武断的教育方式。因为我希望与孩子保持和谐的母子关系,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希望能与父母在一起有说有笑,希望与父母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而如果父母不懂得与孩子换位思考,特别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知道顾及孩子的感受,就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慢慢地,孩子会对父母的批评教育充满反感,变得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孩子犯的错宽容一点,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假设成孩子,才会明白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害怕批评和惩罚,才会推卸责任。当我们理解了孩子推卸责任的这种心理后,就能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进行的批评教育,避免对孩子过分严厉和简单粗暴。当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孩子时,我们的批评指导孩子才能乐于接受。

当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那不负责任、倔强无理的孩子,把原本并不承认、不想告诉我们的细节通通说了。原来喜欢撒谎的孩子也变得乖顺、诚实起来。

我们不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批评孩子,还应教育孩子换位思考。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批评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指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告诉孩子:“如果别人犯错之后,把责任推给你,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不会很气愤呢?”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个人,该说些什么?多数孩子会因此明白自己也应对过错负一定责任,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在教育孩子换位思考的时候,父母应多与孩子讲道理,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让孩子学会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试着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在与孩子分享处世经验的时候,孩子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并懂得如何去应对错误。当下一次孩子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时,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例如孩子和伙伴们玩耍时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没有逃避而是主动承认了错误,这时我们应该肯定孩子好的行为。并与孩子一起商议如何承担责任,父母可以让孩子自行负担赔偿的责任,使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子链接:

当孩子在犯错之后说谎或推卸责任时,父母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以往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太严厉和粗暴了,以至于给孩子造成了害怕的心理。另外,还应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是不愿意承担责任还是无法承担责任或是不清楚责任,这都应搞清楚。在清楚了这些问题后,才便于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改正错误。无论孩子推卸责任的原因是什么,父母在批评教育的时候都不应该太过粗暴,否则会给孩子造成畏惧和退缩心理,下次他犯错了还会想办法撒谎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