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食用主义
11232900000003

第3章 四季饮食养生

顺应时节好养生

天有斗转星移,地有寒来暑往,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间有四时阴阳以及六气的变化,产生各种不同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下,一切生物有生长、发展、消亡的过程。

四时气候不同,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

人是自然界的一员,要顺应天地之和,应四时之便,所谓“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天地之气、世间万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认为自然和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黄帝内经》中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的说法。所以,人一定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遵循和利用这个规律,维持阴阳动态平衡,对人类有益,破坏这个平衡,则会“灾害至矣”。

养生之要,在于调养而则法四时。善养生者,须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不至失调,并使人体节律能适应日月运转的自然节律。《黄帝内经》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至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人体的调养,也要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运行规律进行,人们的饮食也应在不同的季节进行不同的选择。《周礼·天官》中亦云:“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咸以和软”。这种因时择味的主张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饮膳正要》记载:“故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善保养,不若善饮食”。如果人们能做到根据四时不同而饮食,则真是善养生者。

春季养生饮食经

春季养生的饮食原则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当春归大地之时,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依照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养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在春季饮食应该注意以下的几项原则:

重在养阳 春天,在饮食方面,首先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因此,春季的饮食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滋补肾阳的食物,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饮食宜清淡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最宜使人外感风寒。中医认为,春季的进补应该以轻松疏散之品为宜,而厚味、滋腻之品则为忌。 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吃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胃寒的人可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

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功能。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增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多食蔬菜 经过缺乏新鲜蔬菜的冬季之后,有的人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摄入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的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大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缺乏所致,因此,应想方设法,适当增加饮食中的蔬菜比重。在春天应该多食用一些诸如菠菜、莴笋、芹菜、香椿芽之类的蔬菜,对身体会大有裨益。

这里要说明一点,有的人在蔬菜少的春天,常常用多吃些水果的方法来代替蔬菜,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尽管水果和蔬菜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最后要注意的是,从科学饮食的观点来看,春季还应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摄入量的相对比例,以增强抵抗力,还要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春季宜养肝

自然界一年四季的变化,皆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能顺时养生,这就是所谓“天人感应”的理论。

四时之中,春属木,因为春季的万物生发,与木的生长、升发相类似。五脏之中,肝亦属木,因肝喜调达而主升发,与木的特性也相类似,故中医认为春季宜养肝。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逐渐旺盛。此时,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制,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如果忽视了护肝养肝,肝脏机能失常,则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特别是肝病、精神病及高血压,春季常复发或病情加重。

春季养肝以食为先。要注意全面营养,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性食物,按时就餐。消化功能差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证营养的摄入。新鲜熟透的水果,有益于健康。鸡肝味甘而温,可补血养肝,是食补肝脏的佳品,较其他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肝阳难以开发,如能少量饮些酒,则可利用其走窜推动的作用,使肝中阳气升发。鸭血性平,营养丰富,可养肝血而治贫血,是保肝最佳食物之一。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如做汤加上动物血,可治疗肝气不舒。

最宜春季食用的食物

春季不但要合理调整饮食,还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春季吃的食物。以下就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选择的最适宜春天食用的食物:

韭菜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正如《本草拾遗》里所说:“在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李时珍亦云:“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韭菜不但是调味佳品,而且是富含营养的佳蔬良药,常吃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由于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应吃得太多。一般来说,胃虚有热、下部有火、消化不良者,皆不宜多吃韭菜。韭菜四季常青,可终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

菠菜 菠菜是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有解毒之功。其根红叶绿,鲜嫩异常,尤为可口。中医学认为,菠菜有养血、止血、润燥之功,如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菠菜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菠菜对衄血、便血、坏血病、消渴、大便涩滞、高血压、肠结核、痔疮等病有一定疗效,并能促进胰腺分泌,帮助消化。

荠菜 自古就有“二月二挖荠菜”的风俗。初春时节,荠菜茎叶鲜嫩,是采摘的大好时节。荠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类及钙、磷、钾、铁、锰等多种有益成分。中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淡、性微寒,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热利尿。荠菜的吃法多种多样,无论炒、煮、炖、煎,还是做馅做汤,或做成春卷,吃起来皆清香可口,鲜而不俗,别有一番风味。

葱 葱不仅是调味佳品,可增进食欲,而且还是提升阳气、杀菌防病的蔬菜。春季食用葱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樱桃 樱桃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养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樱桃属热性食物,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鼻出血等症及患热病者应忌食或少食。

蜂蜜 在春季多风的季节里,蜂蜜是理想的保健饮品。每天早晚各饮用一杯,既可润肠通便,又可预防感冒,清除体内毒素。冲服即可,不需煎煮。由于蜂蜜富含可迅速吸收的糖分,是高能量食品,减肥者不可贪吃。

大枣 大枣性味甘平,尤宜于春季食用。人们一向把枣当作补气佳品,数千年来,小小枣儿世世代代为人珍爱。大枣是滋养血脉、强健脾胃的食品,《本草纲目》中说:“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所以,春季食用大枣对于健康大有裨益。

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补肾固精、长肌肉、润皮毛、滋养强壮等功用。山药尤宜于春季食用,一则能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二则能补肾益精,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免疫力,使之不易在春天发病;三则山药营养丰富,对于健康大有裨益。

春季最宜食用的药膳

春季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配合相应的食物来调制药膳。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过于升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下面就是适宜春季食用的几种药膳:

首乌肝片

原料 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黑木耳20克,青菜叶少许,调味品各适量。

做法 先将猪肝切片用少量首乌液、盐、淀粉拌匀、放入烧热油中滑熘,再与黑木耳、青菜、剩余的首乌液、葱、姜、味精、酱油等炒熟即成。首乌液可用新鲜首乌榨汁,或用干首乌浓煎成汁。

功效 本药膳是慢性肝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神经衰弱患者之膳食,若无病常食,也能健身益寿。

拌茄泥

原料 茄子250克,盐5克,香油5克,蒜泥5克,酱油15克。

做法 将茄子削皮,切成两半,装在盆内上蒸笼蒸烂;将蒸烂的茄子晾凉用,放上酱油、香油、蒜泥、盐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 茄子甘寒,可祛风清热,是本菜的主料,配以辛温的蒜泥,故此药膳既能清热,又可健脾,尤适宜于在春季感受温热之邪者。

枸杞木须肉

原料 枸杞子20克,黄瓜30克,莴苣50克,猪瘦肉250克,黑木耳30克,芡粉25克,红柿子椒25克,葱、姜、盐、味精、油、料酒各适量。

做法 将炒锅大火烧热,加入油烧到八成热时,放入姜、葱爆炒,下猪瘦肉丝、料酒,待到变色时,加入黑木耳丝、莴苣丝、黄瓜丝、红柿子椒、盐炒熟,加入茨粉、枸杞子、味精,稍微炒一下即可。

功效 滋肾、润肺、补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虚劳咳嗽等。

莲子天冬烧鱼翅

原料 鱼翅200克,莲子20克,天冬20克,鸡汤500毫升,姜、葱、盐、鸡精、鸡油、料酒各适当。

做法 将天冬、莲子用温水浸泡一夜,鱼翅用温水浸泡4个小时,放入蒸盆中,加入姜、葱、料酒、鸡汤,用大火蒸3个小时。将炒锅置于大火上烧热,加入鸡油,烧到六成热时,加入少许鸡汤,放入莲子、天冬,烧约半小时即可。

功效 滋肾清热、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虚久咳、虚烦惊悸等症。

当归黄芪鸡

原料 黄芪30克,当归15克,仔鸡一只,葱、姜、盐、鸡精、料酒、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将当归、黄芪泡透,切成薄片,将鸡、黄芪、当归、料酒、姜、葱一同放入炖锅内,加水约3000毫升,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煮35分钟,加入味精、盐、鸡精、胡椒粉等佐料即可。

功效 气虚双补、调经止血。适用于气血双虚、血虚头痛、眩晕等。

枸杞拌笋

原料 枸杞子20克,蒿笋(茭白)300克,葱、姜、大蒜、盐、鸡精、芝麻面、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蒿笋放入沸水锅内稍煮,捞出后沥干水分,放入盆内,加入大蒜、枸杞子、姜、葱、盐、味精、鸡精、芝麻面。拌匀后即可食用。

功效 滋肾润肺、益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

蒜拌马齿苋

原料 马齿苋250克,大蒜30克,味精、酱油、鸡精、食醋、芝麻油各适量。

做法 将马齿苋洗净后用沸水焯一下,将大蒜切成薄片,然后连同佐料一齐放入盆内拌匀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适用于热脓痢血等。

夏季养生饮食经

夏季饮食养生的原则

《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的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因此在夏天,应当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夏天要注视饮食调养,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出汗较多,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不仅如此,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

由上可知,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是:

第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高温条件下,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第二,要补充维生素。

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此外,汗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因此,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1倍或1倍以上。在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中,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夏季人们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

第三,要补充水和无机盐。

当机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不但体内水分不足,而且还会流失大量的钠、钾。缺钠可引起严重缺水,所以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

夏季宜养脾

中医认为,人体的营养来源于脾,脾脏是贮藏营养的仓库,可使其精华变为气血、营养生命。中医有“脾主长夏”之称。中医还把脾称之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和“升清”的作用。所谓“运化”是指将人所摄取的饮食进行消化,其中精华的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从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

长夏多雨,湿气较重,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我们总感觉没胃口。贪凉更是让肠胃出现腹泻等问题。

脾胃是相表里的关系,脾不好则胃不好。盛夏骄阳似火,热气蒸人,出汗较多,很容易伤津耗气,对于老年人、体质虚弱之人尤其如此。饮食品种宜选性味平和、容易消化、补而不腻的食品。如莲藕、胡萝卜、苹果、牛奶、豆浆、山药、小米等,以利健脾养胃、补气生津。

夏季暑湿高温,饮食保健应多选用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西瓜、冬瓜、黄瓜等。

也可多喝一些绿茶。绿茶是夏天最理想的饮料,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饮。

在烹调上,宜多采用拌、蒸、烩、煮等方法,少用烧、烤、煎、炸等的加工方法,后者容易“上火”。还可以多吃一些粥食,既补充营养,又有利于消化吸收。如薏米豆粥可以经常食用。

注意不要过食冷饮,特别是老年人体虚、久病初愈或脾胃虚寒者以及婴幼儿,更应少吃或不吃,以免伤及脾脏的阳气,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对安度炎夏有害无益。

夏季最宜食用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长夏多湿”,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外,还必须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下面几种食物最适宜在夏季食用:

西瓜 西瓜是夏季最适宜食用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够降血压软化血管等。炎夏盛暑,吃上几块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尤其是从事露天作业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每天都应该吃一点。

苦瓜 苦瓜是夏季消暑祛热的佳品。历代名医都认为苦瓜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的功效。夏天,人易患中暑,加之多雨、湿热,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易腐烂变质,致使肠炎、痢疾等胃肠道疾患多有发生。所以,夏季常食苦瓜对身体极为有利。

桃 桃“观之赏心悦目,食之益寿延年”,素有“佛桃”、“寿桃”、“仙桃”之称。《本草纲目》说桃实可“作脯食,益颜色”。桃的营养既丰富又均衡,是人体保健比较理想的果品。

乌梅 乌梅性平、味酸,入肝、脾、肺及大肠,具有解热、除烦、止泻、镇咳、驱虫等功效。据现代医学考证,乌梅内含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谷甾醇蜡样物质等。盛夏多食乌梅可以增加抗菌力,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结核、绿脓杆菌及各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次,乌梅含有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的微量苦味酸,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且能抗蛋白过敏。同时,乌梅还能有效地分解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焦性葡萄酸,使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肩膀常酸疼的老年人多饮乌梅汁,还能治病健身。

草莓 草莓果肉多汁,酸甜适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的美称。草莓不但好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具清暑解热,润肺化痰、利尿止泻、助消化等功效。近年来,又发现它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溢血等具有一定的功效。草莓果实中的维生素及果胶,对治疗痔疮、高血压、高胆固醇均有显著效果,由它提炼出的“草莓胺”,对治疗白血症、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也有功效。草莓中还含有抗癌成分,可抑制恶性肿瘤生长。

西红柿 西红柿色、香、味俱佳,不但可供食用,亦可药用。中医学认为它味酸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解暑止渴的作用,适用于中暑、高血压、牙龈出血、胃热口苦、发热烦渴等症。而且西红柿营养丰富,是夏季食用的佳果。

绿豆 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酷暑炎天,是最好的解暑食品。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李时珍曾高度评价绿豆为“济世之良谷也”。绿豆汤可以冷饮,也可以热食;可以甜服,也可以淡喝,能适应不同人的口味,方法简便、效果满意。更可贵的是绿豆能解一切毒物中毒,如酒毒、野菌毒、砒霜毒、丹石毒、药物毒,尤其是解毒,这在易发生食物中毒的夏天,用处是很大的。此外,绿豆还能消肿止痒、收敛生肌,对于夏天常见的痱子很有效果。

黄瓜 《本草求真》里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在蔬菜中是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也非常娇嫩,这在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方面均有一定作用。黄瓜还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因此,多吃黄瓜可减肥,这对肥胖者大有好处。

夏季最宜食用的药膳

人们一般习惯于冬令进补,其实夏季也是需要进补的。夏天,昼长夜短,睡眠、休息时间相对比较少,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多,营养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力消耗比其他季节要大,进补就很有必要了。

三鲜饮

原料 鲜葡萄汁100毫升,鲜藕汁100毫升,鲜生地汁50毫升,蜂蜜25毫升。

做法 取新鲜干净的葡萄、藕、生地适量,分别置于陶瓷器皿中挤压榨汁,用纱布过滤取汁,再放入砂锅内,煮沸后晾凉加入蜂蜜冲服。

功效 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的功能,可治疗夏季口渴、无汗、尿少色黄等症。阴虚体质的中老年人宜在夏天常饮本膳。

红枣紫米蒸莲藕

原料 中段莲藕3节,黑糯米80克,大枣60克,冰糖、盐、淀粉各适量。

做法 黑糯米泡水2小时,沥干。将莲藕去皮,在较粗的一端切口,塞入泡好的黑糯米,入锅大火蒸30分钟,加入冰糖和盐,再小火蒸煮2小时,取出晾凉切片。将大枣去核倒入果汁机,加水一杯捣成汁,倒锅中加冰糖煮开,水淀粉勾芡,倒在切片的莲藕上。

功效 具有养血清热、滋补脾胃之功。

山药百合煲猪手

原料 猪手、山药、百合、高汤、盐各适量。

做法 将猪手收拾干净,氽烫以除去血水。砂锅加入高汤或清水,沸腾后将猪手、山药、百合放进去,改用小火煲。出锅前加盐即可饮用。

功效 具有滋润皮肤的功效。

黄芪大枣燉土鸡

原料 土鸡1只,黄芪50克,大枣60克,茯苓50克,姜块2块。

做法 土鸡去毛、洗净,用沸水烫洗后放入锅中。 再将黄芪、大枣及茯苓、姜块一并放入砂锅,加水煮开,再小火煮50分钟左右 。

功效 具有补气利水之功。

银耳枸杞鱼肚煲

原料 黑木耳35克,鱼肚400克,盐、味精、枸杞子、鸡精、料酒、胡椒粉、生姜、鸡油、葱、鸡汤各适量。

做法 将黑木耳用温水泡好,鱼肚用素油发好,用碱水洗去油渍,然后将鱼肚、黑木耳、枸杞子、料酒、生姜、胡椒粉等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鸡汤,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炖煮半小时,加入调料即可。

功效 能够清肺热、益脾胃、滋阴生津。

麦冬炒肚片

原料 麦冬20克,猪肚片400克,红海椒、鸡精、料酒、胡椒粉、生姜、素油、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麦冬浸泡一夜后拍破,将炒锅放在大火上烧热,浇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葱、姜爆香,下猪肚、料酒、红海椒、麦冬、盐、鸡精、胡椒粉等,炒熟即可。

功效 能够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枸杞蛋羹

原料 枸杞子15克,冰糖20克,鸡蛋2个。

做法 将冰糖打碎,加水150毫升,煮沸后加入鸡蛋清。锅内加水500毫升,置大火上烧沸,将鸡蛋打入碗内,搅散后倒入锅中,煮成羹,下入冰糖汁液,加入枸杞子即可。

功效 可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润燥养血。

夏季饮水学问多

夏季人们出汗多,水分消耗大,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一天饮水包括汤、粥,一般不要少于2500毫升。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绿豆汤,要分次主动喝水,可经常吃些藕粉、莲子粥、绿豆粥、百合粥、菊花茶等,坚持早起后和晚睡前喝一杯温开水。如晚上没有排尿,或尿量很少,说明饮水过少。身体和植物一样,特别是夏季要及时灌溉,补充水分,如等渴了再喝,体内已经出现干旱,危害身体的健康。

在夏季,茶水的解暑作用最好,温热的茶水是夏季较理想的饮料。与体温相近的温茶,水分子能较快排列整齐地进入肠壁,所以很能解渴。

在夏季不可过多食用冷饮。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切忌因贪凉而暴吃冷饮。如果过量,会引起疾病,使人胃胀难受,以致腹痛、腹泻,所以俗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这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此外,大汗之时不要过量饮用冷饮。

还要注意的是,喝饮料不能替代饮水。饮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饮料中的糖分越高,渗透压也越高,越不易为细胞所吸收,反而会带走细胞内水分,容易引起体内失水。

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饮料,不仅能够消暑解渴,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简易的消暑饮料:

香薷饮 洁净的香薷10克、厚朴5克,用剪刀剪碎,白扁豆5克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一小时,代茶频饮,对于夏季感冒,以发热、头沉、倦怠、吐泻为主证者,效果较好。

三仙饮 用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以蚕豆煮熟为度,饮汁食豆,有消暑健身、清热解毒的作用,尤宜用于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

五豆汤 取绿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克,煮沸凉后代茶饮。本汤营养丰富,味道甜美,既可补充盐分,又能清暑解渴。

三花饮 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有消暑解热、芳香开窍、去胸烦热的作用。

秋季饮食养生经

秋季饮食养生的原则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古人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旺盛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秋季天气由热转寒,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这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讲的“秋冬养阴”的道理。

那么,在饮食上应该怎样做到保养体内的阴气呢?关键是要防燥护阴。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在饮食上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养阴益气”。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这些食品都是性味甘凉,能滋阴润燥、养血止血、通利肠胃,在秋天食用很有益于健康。

第二,秋季饮食要少吃辛多吃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辣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例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第三,要注意适时进补。根据秋季的特点,可服用润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川贝、胖大海等。原则是宜滋润、忌耗散。阴虚体质的人,秋天更要注意养阴,可用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秋季最适宜喝粥进补。

第四,防止“秋瓜坏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人们把它称为天生的“白虎汤”,但是当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秋季宜养肺

初秋暑气未消,秋阳余炎,气温仍然较高,加之时有阴雨,湿度偏高,感觉更加闷热,故有“秋老虎”之说。但白露以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人们尤易患病,所以又有“多事之秋”的讲法。

干燥是秋天气候的一个基本特点。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此时症状也往往加重。所以秋天要特别关心肺,因为燥邪首先犯肺,易出现干咳无痰,儿童尤甚,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生梨、甘蔗、荸荠、柚、枇杷等,都有很好的养阴润肺功效,也可选用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等,它们都具有良好的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养肺需要从肺气和肺阴两个方面加以调理。具体来说,人们要想抵御外邪,必须使肺气旺盛、肺气不虚,而肺和脾胃关系密切,从五行上讲脾胃与肺属母子关系。因此,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些对脾胃有益的食品,如在家常饭中加入莲子、山药、桂圆等。

如果平时有口干、口渴、咽喉干燥的症状,中医上认为属于肺阴虚,可以将梨打成汁或将梨同蜂蜜、沙枣以及百合同煮,服用后有滋养肺阴的功效;对于那些平时怕冷、吐清痰、一着凉就咳嗽的患者,中医认为属于肺虚寒,可以用些甘草干、姜汤进行治疗。

要对抗“秋燥”,必须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萝卜、梨、苹果、葡萄、大枣和汤、粥等,这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最宜秋季食用的食物

秋季气候干燥,应当进食滋阴润燥的食物。

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肝糖,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女性白带过多、老年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症。与黑木耳比,其性偏凉,养阴生津的作用比黑木耳强。

甘蔗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所致的干呕;热伤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烦,适宜秋令食补。

燕窝 燕窝属珍贵补品,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有延年益寿之功。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对胃阴虚所致的噎膈反胃、气虚自汗亦有较好的疗效。

梨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芝麻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效,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此外,对产后血虚乳汁不足亦有功效。

甲鱼肉 甲鱼肉是一种肉味鲜美的珍贵补品,易于消化吸收,能促进血液循环,可滋阴凉血益气,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腰疼、崩漏、带下及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等。

藕 藕性味甘凉,是止血、生津的良药,富含淀粉、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维生素C最多。

菠菜 菠菜性味甘凉,能滋阴润燥、养血治血、通利肠胃,可用于津液不足的口渴欲饮、肠燥便秘、贫血及衄血、便血等出血症。

乌骨鸡 乌骨鸡被视为妇科圣药,用作秋冬之际药膳,很有功效。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虚劳、消渴、滑泄、下痢、崩中、带下等症,对于阴虚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颧赤、咳嗽效果更好。

猪肺 猪肺味甘、性微寒,具有补肺之功。中医认为肺与秋令相应,故猪肺在秋季多食之,“以脏补脏”。

豆浆 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通淋。常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气血不足、久病肺虚咳嗽、痰火哮喘以及淋症。

饴糖 饴糖味甘、微温,有补虚、润肺、止咳、缓气止痛的作用。本品富于营养,它是由糯米、粳米、麦、栗等磨粉,经过蒸煮,加入麦芽经发酵糖化而成的糖类食品,是体虚者及小儿、产妇的滋养品;对于肺虚或肺燥痰少、乏力咳嗽亦有疗效。此外,还适用于脾胃阳虚或气虚所致的脘腹疼痛。

鸭蛋 鸭蛋味甘咸,性凉,功能滋阴、清热。可用于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少、咽干痛以及肺胃虚热所致的口渴、痰咳、便干等症。

最宜秋天食用的药膳

秋季气候渐次转凉,昼夜温差大,老年人容易引发肺心病、哮喘病等多种病症。这时,可以试一试以下几种药膳:

蜂蜜蒸百合

原料 百合120克,蜂蜜30克。

做法 将百合和蜂蜜拌和均匀,蒸令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

功效 本药膳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月季雪梨银耳羹

原料 月季花3朵,贝母5克,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100克。

做法 将月季花洗净,贝母用醋浸,雪梨切片,银耳泡软时去掉硬根。锅内加水,放入梨、银耳、贝母、冰糖,煮30分钟,加入月季花稍煮片刻,随意饮食。

功效 能益气、滋阴、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短气干咳等症。

火锅菊花鱼片

原料 鲜菊花100克,鲜鲤鱼500克,鸡蛋2个,鸡汤、盐、料酒、胡椒面、香油、姜、醋等各适量。

做法 将鸡汤、调料一并放入火锅内烧沸,将鲤鱼切成薄片备用。将火锅盖打开,把鱼片投入汤内,待5~6分钟后,打开火锅盖,再抓一些菊花投入火锅内,立即盖好,再过5分钟则可食用。食用时,可将煮熟的鱼片和菊花瓣放在香油里蘸过再吃,这样可防烫嘴。

功效 祛风明目。适用于头昏晕、目干涩、高血压、视物模糊等症。

沙参藕粉

原料 藕粉2匙,冰糖5克,沙参、麦冬、桑叶各10克,生地5克。

做法 将沙参、麦冬、桑叶放在一起煮30分钟,取药液150毫升,冷后放入冰箱底层,充分沉淀,数小时取出,澄清液倒入锅中,加冰糖,烧沸到糖溶时,用沸液冲藕粉成糊状食用。

功效 养阴生津、益胃清热。适用于咽喉干燥、口渴、唾液减少。

蒸乌骨鸡蛋

原料 新鲜银杏(白果)10克,百合10克,山药10克,莲子10克,鸡蛋5个,香菇、陈皮各适量。

做法 取新鲜银杏去壳,山药、莲子先用水泡软,加其他原料及鸡蛋液,蒸熟即可。

功效 增加免疫功能,增强体力,养阴润燥。

莲子银耳红枣羹

原料 莲子100克,银耳50克,红枣20克(血虚者用红枣、肾虚者用黑枣),百合50克。

做法 捣烂莲子,加其他原料,用瓷锅炖成羹。

功效 清心,润肺健脾。

青龙白虎汤

原料 青果5枚,萝卜1个。

做法 萝卜切片与青果共煮30分钟,取汁代茶。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生津消食。用于秋天燥咳、咽痛。如天天服用,可预防流行性感冒。

秋天最宜食用的粥

秋天,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人们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粥,于身体很有好处。做粥所用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古人对此颇多赞誉。如《本草经疏》誉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清晨起来喝一碗粥,对于老年人养生保健是大有裨益的。以下几种粥就是很适宜在秋天食用的:

甘蔗粥 用新鲜甘蔗,榨取汁约100~150毫升,兑水适量,同粳米煮粥。本药粥功能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黄精粥 选用干净的黄精10~30克,煎取浓汁时去渣;或用新鲜黄精30~60克,洗净后切成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白糖适量即可。本粥补脾胃、润心肺。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饮食减少、肺虚燥咳,或干咳无痰、肺痨咳血。

沙参粥 先取沙参15~30克,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时加入冰糖同煮为稀薄粥;或用新鲜沙参30~60克,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本药膳功能养胃、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肺热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引起的久咳无痰、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

珠玉二宝粥 先把生薏苡仁60克煮至烂熟,而后将生山药60克捣碎,柿霜30克切成小块,同煮成粥。本药粥功能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于阴虚内热、劳嗽干咳、大便泻泄、食欲减退等一切脾肺气虚的病症。

生地粥 将生地黄25克(鲜品)细切,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约半小时后,滗出汁,再复熬一次;合并药液浓缩至约100毫升备用;将75克粳米淘洗时,煮成白粥,趁热时掺入生地汁搅匀,食时可加白糖少许调味。本药膳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的功效,可用于阴虚潮热、盗汗、久咳、咳血、食少、消瘦以及热证心烦口渴、睡起目赤良久难消等症。

冬季养生饮食经

冬季饮食养生的原则

冬季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

冬三月万木萧瑟,冷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为顺应自然的变化,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中医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弱。寒冬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将会因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

为了适应自然的变化,促进健康,冬季膳食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首先,要多补充热源食物。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所以要增加热能的供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这样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其中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制品等。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

第二, 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到了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季、夏季、秋季均较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这反映了冬季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从而增加对食物的需要量,特别对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较好,摄食适量的脂肪有较好的抗寒耐冻作用,但不宜过多,以防发生高血脂症和肥胖病。

第三,多补充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蛋氨酸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适应所必需的甲基,能够提高机体御寒能力。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等。另外,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很有关系。所以,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为蔬菜的根茎里所含的无机盐较多。

第四,多食苦,少食咸。《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从中医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因此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使肺气直达,固实肾气。

第五,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

总之,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阳”、“无扰乎阳”的原则,以多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这样才能够保证健康。

冬季宜养肾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冰冻虫伏,动物进入了冬眠期,人们的室外活动量也大大减少。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发源于肾。冬季的寒气最易伤肾,因而,安然逾冬,养肾就显得格外重要。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中精气的强弱,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现代研究认为,肾气与人体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

冬季养肾,饮食调理很重要。肾中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供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冬天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

冬天可适当进食如羊肉、狗肉等滋肾壮阳的食物。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冬宜食“黑”,可择食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蘑菇、乌骨鸡、海带、紫菜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咸味入肾,可致肾水更寒,因此冬季饮食不可过咸,并忌寒凉。

食药粥温肾元,填补表髓。补肾食品有多种,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进补时对症用膳,方可取得显著效果。肾阳虚可选服羊肉粥、鹿肾粥、韭菜粥等温肾壮阳之物;肾阴虚宜选服海参粥、地黄粥、枸杞粥等滋补肾精之品。

冬季最宜食用的食物

冬季气候寒冷,宜多食温热食物,以补充能量。

羊肉 冬吃羊肉,是非常合适的。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说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的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物。由于羊肉含有的钙质、铁质高于猪、牛肉,所以吃羊肉对肺病、气管炎、哮喘和贫血、产后气血两虚及一切虚寒证最为有益。

狗肉 狗肉味甘、咸、酸、性温。功能安五脏、暖腰膝、益肾壮阳、补胃益气。若老年体弱、腰痛足冷,可于腊月取狗肉煮食。冬日常吃狗肉,可感周身温暖,能够有效地抗御外来寒邪的侵袭。

鹅肉 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在深冬食之符合中医养生学“秋冬养阴”的原则。《本草纲目》上记载:“鹅肉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鹅肉能补益五脏,所以常食鹅汤、鹅肉,可以防治咳嗽。常食鹅肉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还有控制病情发展和补充营养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鹅肉补虚益气,暖胃生津,尤适宜于气津不足之人,凡时常口渴、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者,可常食鹅肉。

萝卜 俗话说“冬天的萝卜赛人参”。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淤解毒,清凉止渴、利大便等功效,最宜冬天食用。

鸭肉 鸭肉营养丰富,是滋补妙品,《日用本草》说鸭能“滋五脏之阴”,鸭肉尤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特别是一些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鸭肉最有益。但中脘虚寒的人,不宜食用。

核桃 又名胡桃,在我国有“长寿果”之称。其热量为粮食和瘦肉的2倍,且含脂肪40%~50%,含蛋白质15%左右,故冬令常吃核桃,非常有益于健康。凡冬季身体虚弱者,每天早晚吃1~2个核桃,可起到滋补保健及治疗作用。

栗子 栗子性甘温无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功效,极适于冬季食用。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能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对中老年人来说,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唐代孙思邈也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白薯 又名红薯、地瓜、红苕,味美价廉,营养价值很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白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为薯粮,使人长寿少病”。在严寒的冬天,适当吃些白薯,亦能对身体有较好的滋补作用。

最宜冬季食用的药膳

冬天,气候寒冷,五脏属肾,寒邪易伤肾阳。冬天进补,对于养生保健有很好的效果。下面的几种药膳大家不妨试一试:

黄焖羊肉

原料 前腿羊肉约500克,植物油25克,白糖少许,葱、姜、桂皮、盐、料酒、大料、肉桂、酱油、味精、淀粉各量。

做法 将羊肉洗净,用沸水煮过,捞出,再放入锅内,加酱油、葱、姜、肉桂、桂皮、大料。开锅后移到微火,煮九成熟,捞出晾凉,用刀切成1寸宽,3寸长肉条,码在碗内,加上高汤,放入盐、味精、料酒少许,上笼蒸透,扣在盘里,将汤控净。最后将汤汁调好口味,用水淀粉勾芡,放入明油,淋在羊肉上即成。

功效 能滋阴补肾,活血御寒。

杜仲腰花

原料 杜仲15克,猪腰400克,料酒、味精、芡粉、生姜、酱油、葱、白糖、盐、素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杜仲切丝,用盐水炒焦,将猪腰去臊切块,放入碗中,加入佐料,用大火将炒锅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入生姜、葱爆香,放入腰花炒熟即可。

功效 能够补肝肾、强筋骨。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无力等。

红烧狗肉

原料 剔骨带皮狗腿肉,白萝卜,胡萝卜,青笋,母鸡,火腿,葱、姜、盐、料酒、酱油、香油、香菜、胡椒面、味精、青蒜各适量。

做法 将狗肉在火上燎焦,放温水内泡软,刮净焦面,剁成5厘米的方块。将两种萝卜和青笋制成荸荠形。母鸡剁成块,备上列调料;再用水将狗肉、鸡肉煮透,捞在凉水内洗净。萝卜、青笋用开水氽熟、用水冲凉;再将大砂锅或铝锅垫上竹篦、盛清水,入狗肉、鸡肉、火腿及佐料烧沸,撇去泡沫。加适量盐、酱油,用小火炖至烂时,放入萝卜、青笋、味精、青蒜段即可出锅食用。

功效 温补肝肾,强壮身体。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各适量。

做法 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 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羊肾粥

原料 羊肾(或猪肾)1只,大米100克,调料少许。

做法 将羊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食用。

功效 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冬季进补的学问

中医养生十分重视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保持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之相对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体就健康,否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因时养生成为中医养生的要诀。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人体的阳气于冬季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俗话说:“冬季进补,春季打虎;冬季不补,春季受苦”。意思是说,冬季是四季之中人体进补的最好时节,人们应该利用这个好时节来补益身体。这是根据中医学“冬至一阳生”的观点确定的。“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由此,阴气始退,阳气渐回,这个时候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进补才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

第一,要辨证进补。

虚人当补,但虚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气血、阴阳、脏腑、寒热,辨证施补,方可取得益寿延年之效,而不致出现偏颇。例如气虚之人可选用人参、怀参、茯苓等进补;血虚之人宜选用龙眼肉、何首乌等进补;阴血之人以选用枸杞子、桑葚、黄精等;阳虚之人宜选用杜仲、鹿茸等进补。

第二,要注意性别、年龄等不同情况的补益。

中医讲究“因人施治”,所以,在进补的时候也要根据性别、年龄的不同进补,切不可千人一面,一视同仁。男女性别不同,胖瘦不同,补益也不同。中医认为,“胖人多气虚”、“胖人多痰湿”,气虚者补气,补气需健脾,故健脾益气是虚肿之人补本的方法。湿痰重应采取健脾利湿法,因为脾健,才能运化水湿,可选用茯苓、苡米、党参、白术等;而瘦人多阴虚火旺,故冬令进补应用养阴滋液之补益方法,常选用百合、黄精、蜂蜜等。进补也要根据年龄的不同进行。不同年龄的人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变化来补益身体。例如中年人担子重,压力大,不注意休息,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中华乌鸡精等。而老年人身体较虚弱,再加上身患多种疾病,故老年人冬令进补愈加重要。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血虚补血,气虚补气。

第三,补勿过偏。

进补时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阴阳新的失调,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进补宜适度,适可而止,千万不可过偏。

第四,不可盲目。

盲目进补,有时会适得其反,反而对健康造成损害。正如清代医家程国彭所指出的:“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因此,最好能够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补,千万不要盲目进补,应在辨明虚实,确认属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补。

在冬季进补的时候,只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就会起到明显的疗效。如果能与其他养生法结合起来,如节房事、避风寒、调饮食等,这样更有益于药补的吸收、利用,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