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晋商案例精选
11232200000021

第21章 促销与广告策略

在营销推广中,通过促销与广告得到买家关注以及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促销方式与广告应该是新潮且具有竞争力的,以使其产品能够脱颖而出。促销与广告策略在当年晋商中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

仝少宣(1866~1957年),字鸿恩,运城市盐湖区安邑镇三家庄人。自小家境贫寒,无奈之际,他只好做一点小生意来补贴家用,因没有资金,他选择了卖凉粉、卖粽子的小本生意。当时三家庄一些小商人中流行着一种欺诈经营方式。譬如说卖粽子,一个粽子八个铜钱。这些小贩招徕顾客时,经常说“一个粽子八个钱,两个粽子十八个钱,给十七个算了”有些顾客一下反应不过来,往往多给了人家一个铜钱,自己还觉得沾了光。事后明白过来,又碍于面子,不会为一个铜子去找人理论。时间一长,这成了小商贩蒙人的一个伎俩。仝少宣刚开始卖粽子时,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不但卖不了货,还时常受人取笑。他便用黄泥团在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上了两句话:“粽子香甜八个铜钱尝个鲜,要想便宜,请来三八二十三。”来往行人看到这份广告,不禁称奇,纷纷购买,生意有了起色。仝少宣后来把这段卖粽子、卖凉粉的经历,凝练为四句打油诗,并请人镌刻成木匾,以警示后人:“三八二十三,不要说我憨,我为多出货,你为少掏钱。”

从以上广告语可以看出,仝家的广告初衷是为了使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同时自己也能得到自己所该得的利。“三八二十三”这一广告语对人的吸引力很强,抓住了人们好奇想一看究竟的心理,起到了真正的宣传作用。

晋商所处时代的科技不发达,促销与广告营销在方式方法上的局限性非常大,只能是通过挂个牌子之类的小范围宣传。这种挂牌广告,在有一定规模的晋商店号中也有用同样方式进行广告营销的。吴根云经营的运城“福同惠”点心铺,专门做南式细点。他们的产品品种多,质量好,生意很红火。他们制作的细点既保留了南方特色,又适应北方人口味,选料精良,配方考究,工艺独特,色鲜味美。每斤4款12块,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每块一个花色代表一个美好的祝愿,不仅造型逼真生动,而且入口香酥,软甜适度,绵而不韧,油而不腻。吴根云十分讲究为商之道,他认为店名是“福同惠”,就理应与百姓同福同惠。为了让穷苦百姓都能吃上“福同惠”点心,他采取了拆整卖零和春节馈赠等做法,并亲笔写下了两块牌子挂在店门两侧,一块写的是“本店各式细点,零整任客挑选,一块点心也卖,只收一个小钱。”另一块写的是“本店有福同惠,馈赠有福客人,大年初一先临者,可得细点一斤。”此牌一挂,顾客盈门,使持有一个小钱者也能一饱口福。大年初一,一早候在店前争当第一顾客受赠一斤细点的人也为数不少。城北有个小伙子叫陈山,老母卧病在床,一心想吃“福同惠”点心,陈山便于腊月月尽那天夜里,冒着风寒,步行进城,在“福同惠”店门外等了一个多时辰。作为大年初一第一个顾客,他终于领到了1斤南式细点,其母如愿吃到了“福同惠”点心,心里一高兴,病也奇迹般的好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都说“福同惠”是“福点”,能给病人带来福音,能为老人带来福寿。从此以后,“福同惠”便成为儿女孝敬老人和人们探亲访友送“福”上门的馈赠佳品。

仝家和吴家的广告营销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挂牌子打广告,而且都是通过对目标客户予以实惠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扩大自己的消费群。以下是一则小案例,它也说明广告在当时的重要性或者说真正给晋商带来的效益。

“洋旱烟”是临县最早进来的卷烟,碛口镇虽系人文荟萃之地,但人们还不懂得吸卷烟,怕和“洋烟”一样吸上了瘾,谁也不买不吸。“三和局”商号经销者为了推销卷烟,采取了“欲取之,先予之”的策略,将大量卷烟放在箩筐里,在西云寺戏院散给人们,诱导人们吸烟,有猎奇者接来吸两支,也没啥反应,就渐渐吸开了。有了吸烟人,就开始进行低价倾销,三个麻钱一盒,时间不长这种烟就不见了。后又上市了一种“单刀”牌香烟,10支装,5个铜钱1盒,盒内装有1寸宽2寸长的彩色画片一张,有“三国演义”里的人物画像,也有美女照片等,人们称“洋片”。孩子们争着和吸烟者要洋片,吸烟也随之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从这一短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盒内的彩色画片”就像是打开“洋旱烟”市场的催化剂一样。“三和局”运用促销手段创造了需求,进而通过广告营销创造了市场。在现在看来“彩色画片”的广告宣传虽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说那些“画片”和旱烟本身没有什么联系),但通过包装创新进行的广告营销,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种创新。

评析

好的广告策略,要能准确的击中目标群体,这是广告营销的根本。虽然说晋商广告的宣传力度不能像现在一样的铺天盖地,但仍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原因主要在于其真实,没有任何的夸张虚假成分,是以顾客能得实惠为出发点,进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然而现在的企业在广告上花样百出,却失掉了好多本该有的东西。比如像晋商的挂牌广告现在仍然盛行,商场总能看见的“买300返260”等等这样的广告,看起来似乎与“三八二十三”相似,然而其间却夹杂了一些强制消费、诱导消费等情况。消费者看起来似乎是得了实惠,然而事实上却是进入了商家圈套无法自拔。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给了广告营销无限的前景,但却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如质量低劣等。再比如电视广告陷入了明星效应的怪圈,虽然明星代言不失为广告营销的好策略,可是因为要借助明星宣传,广告策划本身却没有了创意和提高。总之,晋商虽在促销与广告的方式方法上不及现代企业丰富,但却始终坚持了“为了消费者,有利于消费者”的初衷,没有欺骗,源自真实,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在广告营销方面应该学习和坚持的。

(案例撰稿人崔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