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①,使民不争②;不贵难得之货③,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④,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⑦,则无不治。
【注释】
①不尚贤:尚,崇尚、看重;贤,有才能的人。”尚贤”帛书本作“上贤”。崇尚贤才、举贤用能,本是先秦诸子共同的主张,也是战国时期一种强盛的用人风气,老子虽无否定贤才的意思,但却一反当时的风尚,主张“不尚贤”,这是因为他认为尚贤容易造成人们追求名利。使用有才干的人固然是好事,但“尚贤”之风使这些贤才得到特殊的权势地位,就挑动起人们追逐的欲望,从而扰乱了人们的自然本性。
②不争:不争夺功名利禄、权势地位。老子认为尚贤是鼓励人们抛弃本心、追求功利的因素,因此不尚贤,不专门给予有才能的人特殊好处,人们便不会萌生争求功名利禄的心思。
③不贵难得之货:不以难得之货为贵,即不珍视稀罕的器物。
④不见可欲:见,同“现”,显示、显耀的意思;可欲,指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不见可欲,即不显耀那些能够诱发人贪欲的东西。老子认为人性本来是纯朴自然的,是人类社会日盛一日发展起来的各种“可欲”的事情把人心扰乱了,使人们滋生了争抢名利、盗取财物、心旌惑乱的心理。
⑤虚其心:简化人民的头脑。
⑥弱其志:削弱他们的意志。
⑦为无为:前一个为字,做、实行之意。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亦即以符合自然的态度去治理人民。
【译文】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搅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意志,增强人民的体魄,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样,)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