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平鲁旅游志
11229100000039

第39章 驼峰雪霁

早春三月的平鲁,不仅是春寒料峭,而常常还是北风萧萧,雪花飘飘。特别是雪霁后的驼峰,在阳光照耀下反射着粼粼的寒光,犹如琼楼玉宇般金碧辉煌,尽显北国山岳之美。但毕竟是阳春,山中草木萌动,背阴处虽依旧冰封雪盖,而向阳处则青春气息渐浓。选择日暖风和景明的日子上山踏青,登高遥望皑皑插天的驼峰,欣赏洁白的穹庐一样浮在天际的雪岭,品味一山连一山,一峰接一峰,晴岚飘渺的大山气象,你就会深刻感受到回归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饱览壮丽河山的恬然自得和心旷神怡。艳阳高照抒天净云淡之美,鸿雁北回衔物华天宝之趣。感慨大山的无尽情思,自然而然在你双手合十,屏声静气的睁眼闭眼中融化,心灵的祈祷就会在无上的境界里定格。大山、青春都会成为一种对世界、人生、未来强烈而美好的感悟。同时,驼峰雪霁之美也在这种感悟中得到诠释。

黑驼山山体庞大,自然生态与气候相互影响,山中四时物候明显。和黑驼雪霁、雨霁有关的谚语有:“黑驼戴帽,大雨来到”,“黑驼披纱,没雨也忽洒(零星小雨)”,“黑驼笑,红日照”,“黑驼晕,刮大风”,“黑驼雪,天下塌,”“黑驼晴,出门不问人”。十分应验,为当地农事活动提供了帮助。在隆冬,漫天皆白,莽莽苍苍的黑驼山快雪晴明,岭头积雪浮在云端,雪霁后山和天相接,雪与云相融,瑰丽无比。

桦林融雪黑驼山北侧从山脚直上山顶,整个沟壑天然桦林层层叠叠,丫杈的枝条你攀着我,我牵着你,从雪白的主干伸出,各呈不规则弧形向伞一样从四面伸展着,大的枝干因又生的枝冠庞大,往往弓形枝干从虬龙般主干伸出后,逐渐低垂,向蟹爪一样。一年四季,桦林景色奇异,各臻其妙,为黑驼山的淡妆浓抹,增添着神韵。人们要问,北方冬天整个自然风光黯淡,难道黑驼山桦林还有景致?确实,大自然既然造物就有独特的风骨。隆冬,当大雪封山后,叶子也全部落尽的白桦林融在一壑壑积雪之中,由于生命的灵动,极目眺望,如同涌动的雪浪翻卷在伟岸的山岗,好看极了。特别是雪白的驼峰和苍黑的松林相隔,给人一种天外天的感觉。山因雪圣,树因雪洁,愈显桦林融雪之美。

盛夏的黑驼山是绿的世界。生命的活力无不在这叫人迷恋的绿中彰显。在山巅盘山路旁观赏桦林,一片葱绿中洁白的树干格外耀眼,犹如一幅绿色调漆画中有机地绘入白色的点缀景物,使画面更加灵活,空气愈加清新。

最为有趣的是金秋八月,塞上高天流云,风劲气爽。满山珠玑,处处溢香。秋叶丹黄朱翠相间,白桦红叶炫彩,尤其是在霞光映衬下层林尽染,简直如神来之笔彩绘一般。赤橙黄绿浸山珍百味之全,酸甜苦辣应岁时节令之鲜。红艳艳的桦林在收获里歌唱,野鸡、狍羊、蒿兔仿佛也在唱着动人的歌谣。秋风款款弹奏着大山雄浑的琴键,一草一木无不纵情拨动着悠扬的丝弦。油瓶瓶、马如如,刺铃铃,面果果,哪一样都叫人心动垂涎。摘片霜叶吹一声哨子,山音回旋叫绝,更何况编一圈红叶遮阳的头戴,好似顶染凤冠,炫彩耀眼。

松涛叠翠黑驼山主峰下海拔1800—2000米间的北坡,面积约8平方公里,长满了茂密的针叶松。是管涔山北部自然生态优美的景区之一。林中树径小则十几公分,大约三四十公分,笔挺地各不相让冲天长,竞得阳光一缕辉。松林紧接驼峰处有路环山,林翳蔽天,空气湿润。驾车游玩或徒步穿行、林间小栖都是十分快慰的事。密林深处有豹、黄羊、狍子、獾、狐等野生动物。四时松涛连波叠翠,游人至此,情牵思动,酣梦醉人。

丰王古墓从驼峰东侧通往党家沟的山路下山,弯弯山路三里多,在一处四周青峰环翠的山地,有一高大完整,周长60米,高6米的古墓,就是丰王墓。史载丰王为唐昭宗李晔第三子,名祁,于天祐元年(904年)封,曾镇守北疆,死后葬于此。民谣“水刮丰王墓,富贵九州十八县”,极言墓室薨葬的奢华,因此流传有“牧羊人倒拧狼蓑草”的神话。相传牧羊人进山放羊,遇锦鸡而逐。至丰王墓,雉没不知向。恍惚间听到“添油人,四十两”的呼喊,山岗訇然中开。循声入,但见奇珍异宝,金碧辉煌。室尽处有万年灯将熄,遂添油。既而又在遣使出的召唤中返,欲不出,意犹枉此宝殿之行,竟得金。顾山门闭,倒拧狼蓑草扎红缨记。翌日众聚山,见漫野蓑草倒系,纷披不知相向。

明代曾任朔州训导的党伟作五言古诗《咏丰王墓》:

荆榛多兔迹,高冢野坡前。

碑断翳芳草,林疏锁淡烟。

酒魂邀夜月,精魄化春鹃。

多少兴亡事,今人作话传。

前贤名流朔州知州李邦直《咏丰王古墓》:

当年勋业重前修,

幸有芳名太史收。

千载空余埋玉处,

寒烟暮雨锁荒丘。

丰王墓游览,在万山丛中凭吊古人,念天地之悠悠,白云尽唱大风歌,清心寡欲不苦短。在蓑草含风,野花飘香中回首往事,追忆历史逝去的岁月,悟大道无为而有为,不为尘世苦劳烦。佳人原自所有为,顺其自然心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