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数字化营销
11226800000045

第45章 知识的组织和保存

企业知识管理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企业从外部(包括消费者、批发商、零售商、政府机构等组织)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经过加工处理,在企业内部传播和交流,作为企业知识库(Kn Ow1edge Rep OSit Ory)的组成部分,被用来发展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从外部到内部,转而又以新产品、新服务的方式,回到外部。正是这种内部与外部不断的交流,促使企业能够持续地进行知识创新,因而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对知识进行组织和保存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知识库系统。

一、知识库系统的组成

知识库系统包含知识库、传输网络和运用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知识库是知识库系统的核心。知识库系统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和运用系统,使其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使获取知识的范围更加广泛,延伸的领域更加宽广。

二、知识库系统建立的意义

知识库的建立及其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运用,对提高知识管理效率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知识库作为知识的集合,有利于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集中管理,避免由于知识分布零散而降低知识管理的效率。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知识加以编码,有利于知识的存储、分类、搜索,提高了知识使用的效率。其次,知识库的建立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库借助信息传输网络,把整个企业连成了一体,同时也使知识库向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员工延伸,甚至向企业外部扩展。知识库将企业的知识集中起来,每个人、每个小组创造的知识都必须存储到企业的知识库中,而需要知识的人也能从知识库找到所要的知识,知识库在其中起到纽带的作用。第三,知识库还能起到“蓄水池”的作用。由于企业的人员不是固定不变的,人员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在每一次人员变动中,知识库的作用就是把每个员工在企业中创造的知识成果记录下来,不致因为人员的变动而削弱企业知识的储量。

三、知识库系统的运作

建立知识库只是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始,重要的是如何使知识库有效地运转起来。对知识库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才能对其加以编码,存储在企业知识库中,因此,本节所讲的知识库是指狭义的知识库,即显性知识库;二是将个人的知识库转变成组织的知识库。这两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个人的知识在上升为组织的知识的同时,个人的隐性知识也必将转变为显性知识,因此这两个目标是同时向前发展、相互促进的。

知识管理最主要的方面无疑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在这方面,日本本田公司的做法就很成功。1978年,本田公司的高级经理欲开发一种新概念的汽车,因为这些经理们意识到战后的新生代们即将进入汽车市场,所以必须设计一种与众不同的新型汽车投放市场。他们召集一群年轻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平均年龄只有27岁,高级经理们对工作组只提了两个要求:必须提出一种崭新的新产品概念,要不同于公司其他所有车型;价格不是很贵但也不便宜。这个任务听起来让人感觉很模糊,它没有对新产品的质和量提出精确的要求,但它却为研究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例如,在项目研究早期,一些小组成员提出设计一种又小又便宜的HOnda Ci Vic轿车,它实际上是HOnda Ci Vic轿车迷你型号,这是个既简便、技术上又可行的方案。但是小组很快认为这个方案与这个任务的基础相矛盾,违背了经理给他们确定的任务,唯一的选择就是发明一种全新的车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小组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思路,即“汽车进化论”,假设汽车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它将如何演进发展。当小组成员们对这个想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他们随即又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即“人性最大化、机械最小化”(Man-Ma Ximum,Machine-Minimum)的思路。这个想法代表了小组这样一个信念,即一个理想的车型应该超越传统的人机关系。他们认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汽车的发展应该满足人们追求舒适感的要求,但又要满足环保的需要,尽量减少汽车占道面积。因此,他们把这个想法与球体相比较(因为球体的容积最大,而表面积却最小),最终产生了一种新概念“高车”,即一种又高又短的车,他们认为这种车型将会更加轻便、更加便宜,比传统车型更加舒适、更加坚固,它为乘客设计了最大限度的空间,而使用的材料和占道面积又尽可能的少,在人群拥挤的城市很方便而且技术上又很稳定,同时缩短了发动机和其他机械系统之间的距离,因而降低了成本。

最终本田的工人和工程师将这个尽管没有一个明确计划的、抽象的概念发展成为“本田王”,一种非常特别,但在全世界又非常成功的新型轿车。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存在于头脑中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即最新车型的概念)与球体的比较,使得这些隐性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类似的参照物,然后再加以发展,形成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即具体的新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