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世界看到你
11223600000003

第3章 “天梯”上的中国骄傲

海拔2800米的悬崖之上,住着400多名彝族群众,5条几乎垂直的木梯是村民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人在天梯上,身子紧贴着石壁,背后就是2000多米的大渡河峡谷,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到峡谷中,所以村民出村极为困难,青壮年村民上下木梯也要4个多小时,村里的老人小孩一般不下山。而村里的牛则是牛犊刚出生不久,村民们就从木梯上背上来的,这些牛直到死也不再下山。

但,李桂林老师每逢周一的清晨都会等在天梯下背送他的学生,19年从未间断。

199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二坪村停办了十几年的小学准备复课。因为地势险峻环境恶劣,加上那里的孩子不会说汉语,老师和孩子很难沟通,以前的老师在这里待不了十天半月就走人,老师走了一批又一批,直到后来再也没人来了,学校不得不解散。

远在雅安市汉源小学的民办教师李桂林为此感到震惊:都说一个都不能少,可十几年的时间里,该荒废多少孩子呀!他主动向领导要求到二坪村看看。走在去二坪村的路上,一路上都是些羊肠小道,山路崎岖不说,头上还时不时有松了的大小石块掉下来,稍不注意就会被砸伤。他以为这是最难走的地方了,没想到,走着走着,他眼前竟然常常无路可走,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一条的天梯竖在他面前,一条条用树枝做成的几十米长的木梯悬挂在绝壁上,令他望一眼都冷汗直冒——好在,老乡们听说有老师会过来看看,他们早早地等候在最难攀爬的天梯下,个个脸上都堆满笑容,对他毕恭毕敬。在李老师攀爬天梯时,好心的老乡们,有的在上面拉他,有的在下面用手托他,有的用手抓住他的脚板……

经过将近5个小时的手脚并用,李老师终于来到了二坪村。

李老师来了便不忍心再离开。但十几年里积压了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必须开几个班上课才行。李老师无法分身,他申请再找一个代课老师过来。可是,哪里有人愿意来。没办法,他只能动员也在小学教书的妻子过来。妻子第一次在丈夫的帮助下爬过一条条天梯来到二坪小学。眼前的一切让她眼窝发酸,所谓学校,其实就是用茅草搭建的几间草屋,而且四面透风,已经来了一年的丈夫连一张床都没有,屋里就是一张破桌子,泥堆上放着一个给学生煮饭的锅——丈夫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她心疼不已,便决定留下来和丈夫一起教孩子们。

夫妻俩带着孩子在学校安了家。因为俩人都是代课老师,当时工资加起来只有二百来块,就这么点工资,俩人要养活一家老小,生活相当困难。有时,他们还要挤出一点钱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为了补贴家用,他们甚至在课余时间开荒种菜、养鸡卖钱。

因为怕学生出意外,李老师每个周一的早晨都要风雨无阻地来到天梯下,把年龄小的孩子一个个背上天梯,周五下午又把孩子送下天梯,交还给家长——一天、一周、一年,他们向孩子家长承诺的是:只要我们能走一天,就接送孩子们一天,只要我们能爬上这个天梯,就不会让孩子们成为文盲!

19年过去了,二坪村再也不是当初的文盲村,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能认字,会说汉语。189名彝族孩子从这里毕业,走出了大山,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大部分则外出打工挣到了钱——

连通山外世界的天梯让世人怵目,不为世人所知的高远令人惊叹!李桂林夫妇云端里19年的坚守,最终成为了13亿人眼里的“中国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