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世界看到你
11223600000029

第29章 找一片沃土开花

胡润是一位出生于英国卢森堡的小伙子,1993年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中文系,并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了一年。毕业后,他到上海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做了一名会计师,直到1999年,他还是一个走在大街上谁也不认识的打工仔。但他凭着自己浓厚的兴趣,钻进上海图书馆,搜遍所有的报纸和财经杂志,用最原始的方法编排出了第一张“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在美国《福布斯》杂志上以英文形式刊登,并在中国各大财经媒体同时刊出。之后,他每年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制作一张年度中国大陆富豪榜单上,并供稿给《福布斯》。当年回报他的,只是每张榜单7000元稿费,当然,他也因此在2001年赢得了《福布斯》中国地区首席调研员的身份。

制作年度富豪榜,除了精力,还要有非凡的财力:据《福布斯》杂志透露,他们制作一期中国富豪榜需耗资200万—300万元。有媒体问胡润为何会热衷于这种数字游戏,胡润答:“所有中国人都坐在一列火车上,有硬座、软座、硬卧、软卧之分。我就像一个硬座车厢的乘客,但我不甘于死守一隅,而喜欢在车厢间游走,喜欢把头探入软卧包厢,看看里边都有什么人、怎么生活,然后,我想把自己看到的转告给在硬座上疲惫又百无聊赖的人们。”

就是因为他去“看了一看”,并把看到的一些信息告诉了所有人,这个英国小伙在走向富裕的中国人中名声大噪:2002年年底,他出版了“财富系列”第一本书《福布斯中国百富2002》,并被《新周刊》、新浪网和阳光卫视联合主办的“2002年年度新锐”推举为年度新锐。当然,除了“名气”,他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挑剔和批评,有学者毫不客气地对富豪榜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比如,评选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财富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等等。2002年年底,胡润遭受了制作富豪榜以来的最大打击——《福布斯》杂志因为他“利用富豪榜做了太多的自我宣传”,决定踢开他自行调查编制富豪榜。离开《福布斯》后,胡润马上又与《欧洲货币》合作,但好景不长,两年后,他们的合作再次中断。

好在,此时“胡润富豪榜”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品牌。2005年,胡润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利用富豪榜的名声,他举办各种论坛,出版《胡润百富》杂志吸引企业和奢侈品牌来投放广告,他还推出了“财富系列”等五本热销书。2006年,胡润连续推出“IT富豪榜”、“能源富豪榜”、“房地产富豪榜”、“女富豪榜”等七张榜单,其中大部分榜单有知名企业冠名合作。同年10月,胡润第八次发布中国富豪排行榜,其被关注度依然不减从前!

“五年后,我希望自己也能在某个富豪的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胡润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袒露了他作为制榜者的“野心”。并且,他还不忘对所有有“野心”的同类者说:“你如果看到一栋喜欢的漂亮别墅,请不要只是站在远处观望和赞叹,设法走进去看看吧,你会看到一片你完全想象不到的新沃土。也许,你的思维和雄心会在那片沃土上开出无比绚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