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青少年成长必知的心理学定律
11222500000045

第45章 行动定律

——不要等到万事具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待下去。

清代作家彭端淑在《为学》一文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和尚,一个很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

穷和尚莫名其妙地问:“怎么了?”

富和尚问:“我没有听错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凭什么东西去南海呢?”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大笑,说:“去南海来回好几千里路,路上的艰难险阻多得很,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几年前就开始作去南海的准备,等我准备充足粮食、医药、用具,再买上一条大船,找几个水手和保镖,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怎么可能去南海呢?还是算了吧,别白日做梦了。”

穷和尚不再与富和尚争执,第二天就只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斋,一路上历尽艰难困苦,很多次,他饿晕、冻僵、摔倒。但是,他一点也没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前进。

很快,一年过去了,穷和尚终于到达了梦想的圣地——南海。

两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归来,还是带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穷和尚由于在南海学习了许多知识,回到寺庙后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而那个富和尚还在为去南海做准备呢。故事中的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跋涉千里迢迢征途,可想而知困难重重,然而他志向远大,信心十足,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终于征服一切艰难险阻,他成功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如果我们要等到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再去行动,那我们就会和那个富和尚一样,永远都无法到达心中的圣地。不要等到看清楚每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才开始干。塞缪尔·约翰逊说:“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成大事者会立刻抓住大好时机,迅速做出重大决定,然后马上投入行动。如果你想成功,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想成功,从现在开始行动。”这就是“行动定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有50%的把握就行动”,这是“行动定律”最简短有力的概括。拿破仑在一次与敌军作战时,遭遇顽强的抵抗,队伍损失惨重,形势非常危险。拿破仑也因一时不慎掉入泥潭中,被弄得满身泥巴,狼狈不堪。

可此时的拿破仑浑然不顾,内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打赢这场战斗。只听他大吼一声,“冲啊!”

他手下的士兵见到他那副滑稽模样,刚开始时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但紧接着就被拿破仑的乐观、自信所鼓舞。

一时间,战士们群情激昂、奋勇当先,最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积极性会使一切都动起来。有足够的积极性才会导致行动,也才能积累起冲劲,而冲劲对于我们的成功来说就是无价之宝。你是否想过,要防止一个静止的铁球滚动,所需力量是多么小?你只需在铁球前面放一块一英寸厚的木头,这个铁球就动不了。但如果铁球以时速60英里滚动,就可以撞穿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水泥墙!

如果我们也能够行动起来,就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同学总是在等待,等待时机,等待条件,等待一个关键的人……在此之前,是绝对不肯去行动的,因为困难太大。可是我们却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困难在我们的心里要比实际的困难大好几倍。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学习和生活计划还没有开始就在我们的思想畏惧中夭折了。结果很多年就这样被我们浪费了。

也许我们已经具备了知识、技巧、能力、良好的态度与成功的方法,懂的比任何人都多,但没有行动还是不能有所成就。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行动起来,有时就需要由别人提醒我们行动起来的好处。

这就像我们要锻炼身体,又提不起兴趣,这时需要别人提醒自己:坚持锻炼之后,身体会更好,身体素质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这样我们就可以想一想:现在不开始锻炼,会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害处。越是观望等待,消极的代价就越大。所以我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

在确信自己应该行动起来之后,下一步就是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心中就要产生一种紧迫感。然后定出进度,按进度规划要做的事。比如我们可以制订学习计划、锻炼身体计划、课外活动计划……然后把这些写成白纸黑字,达到鞭策自己行动的目的。

同时还要积极地激励自己。人们常犯的错误是以为可以等到自己想动时才动,不要跌进这个陷阱里。我们在认准了这是一件该做的事的时候,就行动起来。只有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养成果断行动的习惯,我们才会对每一件事情都一样的积极,才能养成积极行动的好习惯。这样我们才会使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得到实现,也才能在自己的学习和擅长的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