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你会教孩子吗Ⅲ:习惯与性格是培养出来的
11220700000007

第7章 给孩子一片快乐的天空

做父母的难免会有一些烦恼,但无论如何都应尽量避免对孩子发泄。父母应在平等交流的气氛中,让孩子逐渐懂得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应尽量避免批评责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笑脸和鼓励,让孩子拥有一片快乐的天空,时刻保持昂扬乐观的心境。

34

让快乐伴随孩子左右

父母箴言

快乐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就身体发育而言,它能使人各方面机能达到最佳状况;就心理发展而言,它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就学习而言,在放松的心境下才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天真烂漫、调皮欢快的孩子。可是,做父母的是否想过,孩子很小的时候像皮球儿一样,在父母和爷爷奶奶以及幼儿园之间被踢来踢去。上学了,球儿踢给了老师和学校。从此,孩子整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整天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外班儿,他们真的快乐吗?

孩子学习的动力、效率,身心的健康,个性的养成,都离不开快乐的生活。快乐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非常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快乐既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性格”。快乐的心情有起有伏,快乐的性格则较稳定。

快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教育专家们已找到培养快乐性格的一些要素,为人父母的只要在这方面留意,就可能培养出具有快乐性格的孩子。

1.温馨幸福的家使孩子快乐成长

为了孩子,父母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快乐和知足的人。专家指出,“出身于快乐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也比一般人快乐些。”其中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父母所缔造的快乐环境也是孩子快乐的重要源泉。

把家变得更温馨,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希望小朋友来家里玩。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论是每天共同进餐,还是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都是相当温馨的。过春节时包饺子、放鞭炮,过生日时切蛋糕、点蜡烛,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月末全家一起看儿童电影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都能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另外,笑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好处。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笑出声来,并不会失去你的尊严,反而会让家中充满快乐的笑声。

2.兴趣爱好是孩子永远的快乐

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去,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兴趣爱好不一定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从中学会投入的快乐。

快乐的人生活过得很平衡,因此他们可从很多方面得到快乐。倘若一个孩子只能从一种事情上发现快乐,那是相当危险的。比如,某个孩子可能因为错过了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而整晚都不开心;但另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他就会改为看书或游戏,并同样自得其乐。所以,父母协助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很重要。

3.让音乐带给孩子快乐

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听一首好歌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畅。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古代的西方人甚至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而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全家在一起唱唱歌、听听歌,他们往往也会很快乐。

4.引导孩子迅速恢复愉快的心情

快乐的人与其他的人一样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他们却能很快地恢复过来。做父母的只要指出任何困难情况都会有一线转机,教导孩子不屈不挠,便能帮助孩子掌握这种使自己变得快乐的本领。倘若经过努力也没能扭转情况,父母便应帮助孩子寻求安慰自己的办法。每个人都有应付坏心境的方法,但有些是有害的,不值得提倡的。父母应指导孩子做些能平抚其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骑车、向朋友倾诉心声等。

5.让孩子体会亲近大自然的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亲近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证自己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不过,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觉得安心一些。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可以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有成就感孩子自然会很快乐。

6.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当孩子认为自己能解决一些问题时,可以让他们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能树立起信心,并且有了下次自己解决难题的勇气。

当他们遇到难题时,你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

(1)发现问题;

(2)让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结果;

(3)帮他设计出要达到这个结果的步骤;

(4)让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够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别人的帮助;

(5)在他确实需要帮助的步骤上提供帮助。

7.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你在厨房做饭,也要满足他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欢的这个故事,对他是多么的快乐。孩子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8.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利

常言道,童年是或者应该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心理学家对这个说法持保留态度。孩子向来对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不论是晚餐吃什么,还是家里要买什么东西,他们都不能过问。孩子都有这种无力过问的感觉,因而童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的那么愉快。因此,让孩子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形成快乐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做主,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例如听任两岁孩子吃黄瓜而不吃胡萝卜,或让六岁的孩子从父母准他看的电视节目中挑选一个来看。即使在这个层次,儿童也会在选择中令自己开心。

9.教孩子与人和睦相处

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尽管父母不能完全支配孩子的社交生活,但却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亲近关系,引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因此儿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前提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要好。

父母可以尽量安排孩子常与别的孩子一起玩,例如参加游戏小组,或带孩子到游乐场去跟年龄相仿的孩子玩耍;要是能随时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那就更好。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态度。他们大可谈谈家里的人、故事或电视节目中的人可能会有的感受。

10.不要苛求孩子完美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父母不可太过于追求完美,父母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孩子,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十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

让孩子从心里笑出来吧!快乐本来就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就身体发育而言,它能使人各方面机能达到最佳状况;就心理发展而言,它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就学习而言,在放松的心境下才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35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父母箴言

乐观的性格是孩子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无法乐观地面对人生,就会意志消沉,对前途丧失信心,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乐观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悲观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被改塑。

美国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

有一天,他们的父母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于是,他们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父母会责骂自己。

当父母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当上了美国总统。这中间,乐观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乐观是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而又不断进取的个性特征。孩子对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或对象,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无法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乐观的性格是孩子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无法乐观地面对人生,就会意志消沉,对前途丧失信心,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乐观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悲观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被改塑。

那么,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呢?

1.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每个孩子都会碰到不称心的事情,即使天性乐观的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遇到困境时,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闷闷不乐,父母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来和孩子交谈,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坚强面对,鼓励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尽往消极的方面想。

六岁的乐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乐乐回来时,就发现乐乐有点闷闷不乐。

妈妈问道:“乐乐,今天幼儿园有什么高兴的事呀?”

“今天一点都不好玩。”乐乐不高兴地回答。

“为什么呀?出了什么事吗?”妈妈问道。

“今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很会说话,老给同学讲搞笑的事情,同学们都不理我了!”原来,乐乐今天在幼儿园受到冷落了。

“那不是很有意思吗?以后,你每天都可以跟这样一个会说笑话的人玩了,你不高兴吗?”妈妈引导乐乐。

“可是,同学们都不理我了呀!”乐乐有些着急了。

“只要你和同学们一样与那位新同学一起玩,你们不是都可以玩得很开心吗?其他同学还是会跟你一起玩的呀!是不是?”妈妈问道。

“嗯,好像是。”显然,乐乐同意了妈妈的看法。一路上,乐乐又恢复了往常的快乐。

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这样,烦恼很快就会消失,孩子也会恢复快乐。当然,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来保持乐观的情绪,这些都是促使孩子摆脱消极情绪的好方法。

2.父母自身要乐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乐观。父母在工作、生活中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何处理会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在面对困境、挫折时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孩子也会受父母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乐观地去面对。

平时,父母应该多向孩子灌输一些乐观主义的认识,让孩子明白,令人快乐的事情总是永久的、普遍的。不愉快的事情只是暂时的,不具普遍性。只要乐观地对待,生活仍然是美好的。

例如,碰到周末要加班去,就要对孩子说:“今天妈妈要去公司加班,这表明妈妈的工作很忙。”孩子会觉得妈妈很能干,在公司是核心人员。

而不要对孩子说:“该死的,妈妈今天又要加班去。”因为这样孩子会觉得你是不得不去加班的,这就给孩子留下了不快乐的阴影。

3.不要对孩子“抑制”过严

许多孩子不快乐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由。父母的溺爱,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一些行为和举动,甚至替孩子包办一些事情,这样,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也就无法从中得到乐趣。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就不要对孩子“抑制”过严,而是要允许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

例如,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应该允许他自己选择早餐吃什么,什么时候喝牛奶,今天穿什么衣服;对于四五岁的孩子,应该允许他在父母许可的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选择周末去哪里玩;对于六七岁的孩子,应该允许他在一定的时间内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什么时候学习等;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应该允许他结交朋友,带朋友来家里玩等。

一般来说,只有从小就享受到“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因此,聪明的父母不妨做个“懒惰”的父母,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处理自己的事情。

4.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

孩子在遇到困境时,往往会表现出悲伤。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能表现出软弱,孩子就会把心中的悲伤积聚起来,久而久之,反而造成孩子的消极心理。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当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应该及时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5.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乐观的孩子往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悲观的孩子则往往觉得没有希望。因此,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程,需要父母及时地感受到孩子的沮丧和忧愁,帮助孩子驱散心中的阴影。

平时,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孩子想象自己的美好未来,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只要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孩子必定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6.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可以使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广泛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增加知识,升华思想。可以选择阅读伟人的故事、童话、小说等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到邻居家串门,邀请其他孩子到家里来玩等。

另外,父母可多搞一些活动,如带孩子外出游玩;也可让孩子做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如利用废物制作小作品,通过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36

提升孩子的受欢迎度

父母箴言

如果一个孩子很讨人喜欢,孩子不但会变得活泼开朗,父母脸上也有光彩。未来的社会是孩子们的社会,父母应多方努力,提升孩子的受欢迎度,这对孩子将来立足于社会大有帮助。

显然,父母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问题是,现实中确有不少孩子不招人喜欢,不受人欢迎。这种情况在幼儿园和学校表现得很明显。受欢迎的孩子,总有其他孩子围绕在身边;而不受欢迎的孩子却没人找他玩,总是一个人待在一边。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孩子受欢迎呢?

1.仪表好的孩子受欢迎

被父母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孩子往往更能讨人喜欢。他们往往更能引起大人的怜爱,忍不住想亲他们一下。相反,衣装不整的孩子常让大人避而远之,并由这种恶劣的印象进而推想这孩子的其他方面可能也存在问题。这种态度对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要让自己的孩子衣着整洁,穿戴不必名牌、昂贵,但要整齐、得体。

2.喜欢笑的孩子受欢迎

一个小孩子要是满面笑容,那是多么可爱!你看,常常笑的小孩子总是处处受人欢迎,整天哭丧着脸的呢,是很令人讨厌的。

3.有礼貌的孩子受欢迎

有礼貌的孩子懂得尊重别人。他们动作自然,一举一动都能表现出自身的教养。这种孩子无论到哪里都会很受欢迎。

4.天真无邪的孩子受欢迎

有些父母教小孩子骗人,骗到了,有的甚至会夸奖他,这种做法实在要不得。天真是孩子的本性,父母不应该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变得那么虚伪。天真无邪的孩子才会受欢迎。

5.健康的孩子受欢迎

健康可分为两种,就是生理上的健康与心理上的健康。生理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了它才有快乐,才有行为的美,才有天真烂漫的表现。心理的健康常常为人所忽略,对孩子来说就是不要自卑,要有自尊心。

6.真诚的孩子受欢迎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在一个“诚”字。待人真诚的孩子往往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获得家人、亲友和老师的喜爱。这种真诚表现在对人诚恳,不弄虚作假;犯了错误坦白承认,不遮遮掩掩,不说谎话骗人。

7.正直的孩子受人喜欢

正直是一个孩子最不易形成的品质。孩子的是非分辨力是很差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中少数人身上所具有的正直性格才那样难能可贵,受人欢迎。正直的性格主要是指孩子的行为光明磊落,不欺负别的小孩,不做坏事和对不起朋友的事。遇到坏人坏事时,要勇于与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8.聪明的孩子受人喜欢

因为大人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或教育孩子时,有一种潜在的期待,那就是希望孩子能又快又准地领会自己的意思,使自己的劳动不至于白费。聪明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领悟速度快,很快就能和大人们进行沟通,因而备受喜欢。

9.积极主动的孩子受欢迎

孩子不能加入到别人的游戏中时,心里会很难过,而掌握一些交往技巧的孩子则能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他们会用有趣的玩具吸引别人的注意,还会用友善的语言或动作使自己加入到游戏圈子中去。

10.懂得分享的孩子受欢迎

分享对他们并没有损失,相反,还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懂得分享的孩子在游戏中会说:“来吧,大家一起玩儿!”这样的孩子很快便能与其他的孩子打成一片,而不会分享的孩子则只能一个人抱着洋娃娃在旁边玩儿。

11.懂得谦让与合作的孩子受欢迎

在游戏中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在所难免,有些孩子往往自以为是,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配合其他孩子,这些孩子的行为往往闹得大家都不愉快,结果导致游戏不欢而散。而在游戏中懂得谦让和配合的孩子却能使游戏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下去,自然也是下次游戏中孩子最愿合作的对象。

知道了什么样的孩子受欢迎,父母应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受欢迎度呢?

1.教孩子懂礼貌

这点非常重要,文明的人应该是有修养、有礼貌的。这种品质需要父母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从小事入手。

教孩子懂礼貌,首先是要懂得语言礼仪,关于这一点,父母必须把握下面三把金钥匙。这三把金钥匙,第一把就是要让小孩子养成说“谢谢”的习惯,当人家给他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教他说“谢谢”;第二把是让小孩子说养成“对不起”的习惯,当他对人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的时候,要教他说“对不起”;第三把是要让小孩子养成说“请”的习惯,当小孩子有求于人的时候要教他说“请”。有了这三把金钥匙,一定受人欢迎。

其次是社会规范礼仪:“女士优先”、“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按规定排队”等。

2.培养孩子积极、快乐的性情

未来社会需要孩子能够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儿童时代的道德教育将奠定他一生的思想基础。我们大人,谁都不愿意与性格沉闷、心胸狭窄爱计较的人交往。所以,父母应教孩子学会主动跟小朋友玩,热情主动地帮助别人。

3.让孩子知道规矩

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如马路上的“红绿灯”。有些性格独特,特别是在家被溺爱的孩子,以为社会像家里一样“要星星不给月亮”。

然而,社会并不会像家庭那样纵容孩子,情况甚至完全会被反过来。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规矩,比如“在征得别人同意之前,不能乱动别人的东西”、“在楼道里不能大声喊叫,不能乱跑乱打,不能影响别人”等。

4.教育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孩子淘气很正常,躺着不动很可能是生病了。淘气就容易做错事,错了要勇于承认,主动道歉,求得别人原谅。如果可以补救,积极行动,将损失降到最小,这对孩子的做人做事都非常重要。

5.学会谦让,乐意与人分享

积极适应环境,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孩子的“必修课”,人们常说的“情商”重于“智商”就是这个意思。

在一起玩时,小朋友的性格特征显现出来:有的喜欢拔尖,以“我”为中心;有的脾气大,稍不顺心就生气或大哭。启发孩子学会谦让,把玩具与同伴一起玩,感受到“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同伴有困难时,要教导孩子给予帮助,让孩子体会“朋友”的含义。

其实,让孩子学会分享并不需要为他们讲述什么大道理,我们来看两对母子逛超市的情景。

A妈妈和孩子一起选择食品,会边挑边告诉孩子:“这是爷爷爱吃的,这是奶奶爱吃的,这是爸爸爱吃的,这是妈妈爱吃的,这是宝宝爱吃的。”回到家里,由孩子负责把东西分给大家。

B妈妈和孩子走进超市,妈妈对孩子说:“宝宝喜欢吃什么东西,自己拿。”妈妈提着篮子跟在宝宝后面。回到家里,爸爸逗孩子:“好吃的给爸爸点,好不好?”孩子却说:“不行,这些都是妈妈买给我吃的,我谁也不给。”

许多家长感慨,现在的孩子太自私了,而且一点责任心也没有。其实孩子的自私与缺乏责任心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将孩子真正当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对孩子不要只是不停的给予,而总是不求回报。要让孩子学会付出,家长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更有魅力、更受欢迎的孩子,就应该在上述方面下工夫,有意识地加强孩子的好性格。

37

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父母箴言

父母的性格会决定家庭的氛围,而氛围会像空气一样被孩子吸入体内,不由自主地影响其性格。在一个民主、欢乐、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才会情绪稳定、感情丰富、自信心强,进而才会形成开朗的性格。

谁都喜欢开朗的孩子。开朗的孩子总是情绪良好,笑口常开;开朗的孩子不小心眼,不爱生气;开朗的孩子善于与人相处,不孤僻……显然,开朗是一种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孩子成材。

孩子的天性是快乐的、活泼的,为什么会有不开朗的孩子呢?

不可否认,孩子性格不开朗有先天的成分。有些人天生性格外向,而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一般来说,不开朗的人多是内向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内向的人并不一定不开朗,有很多内向性格的人也是开朗的。这说明先天因素虽有作用,但却不是开朗与不开朗的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一般来说,孩子畏缩、不合群、不开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

(2)孩子胆子小,不够自信,不善于表现自己;

(3)孩子生活很闭塞,几乎没有朋友,整天处于孤独沉闷之中;

(4)父母不开朗,使得家庭环境没有生机和活力,直接影响了孩子。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孩子拥有开朗的性格呢?教育专家们给父母们提出了如下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1.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民主

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对合理要求的选择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心情轻松愉快,言语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乐于同父母交流,也就容易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尽量避免呆板的说教,并通过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促进孩子个性更好的展示与发展。父母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规定孩子今天必须干什么、怎么玩、达到什么强度,明天干什么、怎么做等等。这样很容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错过他们自愿训练的机会,使孩子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表现。

父母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两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三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四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五岁的孩子允许告诉父母想买什么玩具,六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2.引导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世的最好的老师。因为,在与自己的同龄人交往时,孩子会全身心放松、无拘无束,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父母要及时鼓励、强化,这样会对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有所帮助。

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父母应鼓励他们“走出去”,多到同龄小朋友的家里做客。也可以为孩子“请进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孩子尝到当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兴奋、喜悦,会主动带小伙伴参观家里,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这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增强了自信心,塑造了开朗的性格。

另外,父母还要教会孩子与其他年龄段的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身更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3.生活不宜过分优裕

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其实,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就会促进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百依百顺,盲目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或者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均以冷漠对待,都不利于孩子合理情绪的培养。

4.信任和认可孩子

孩子不开朗,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无可奈何时孩子还会以哭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对他们的信任、认可与诚挚的鼓励以及孩子成功感、自豪感的体验等。

要使孩子有自信,父母首先要对孩子充满信心,认为他能行。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试着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地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孩子在父母的信任和认可下,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父母还应从发现孩子的优点入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即使孩子出现失误、错误,父母也不要一味的训斥、批评,这样会使孩子更紧张、胆怯,我们应该微笑着对他说:“没关系,再来一次!”“加把劲,会成功的。”

有时孩子因害怕自己不成功,而不敢表现自己,父母应该给孩子制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父母针对孩子的实际能力,适当降低标准去要求他、鼓励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5.给孩子营造开朗的家庭氛围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性格开朗的孩子的。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父母的情绪愉快稳定,在日常生活中会感染孩子,孩子的情绪也会处于愉快的状态。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爱,这种爱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愉快情绪,而且是其人格建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因为父母的性格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孩子,父母的性格也会决定家庭的氛围,而氛围会像空气一样被孩子吸入体内,不由自主地影响其性格,例如,一些过分内向的孩子,其父母往往就是内向的。为此,父母要注意自身具有良好的性格,以自己的开朗影响孩子是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

6.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内化为孩子的性格。父母开怀大笑,孩子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父母怒气冲天,孩子就会吓得胆战心惊。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即使心情不好也要在孩子面前做到乐观豁达,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

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意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小婴儿的爱可以外露,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保护。对两三岁的孩子,既要平等严肃,又要呵护有加,这样孩子才能快乐、自信、开朗,而且独立性强。此外,和母亲相比,父亲的胸襟相对比较宽广,性格也更开朗。有研究发现,孩子与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性格就会越健全。所以,尽管当父亲的工作压力大,也要抽出时间多和孩子接触。

7.引导孩子释放不愉快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完全避免孩子不愉快情绪的产生,也是没有必要的,关键是要帮助孩子通过适当的途径来释放它。大多数孩子在与小伙伴玩时会感到愉快和欢乐,因此父母就可以多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帮助孩子释放不愉快的情绪,也可设法转移孩子不愉快的情绪,避免长时间持续这种情绪。

比如,可以让孩子参加运动,可以让孩子玩玩游戏,可以陪孩子聊天,等等。

38

天真活泼的孩子人见人爱

父母箴言

天真活泼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开端,是一生幸福、活力和创造力的源头。不活泼的孩子很难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长大后也不易融入社会。孩子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只要父母平时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培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有些孩子胆小怕生,不够活泼,家里来了客人,总喜欢躲到爸爸妈妈身后。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对孩子吼:“你躲什么躲,叔叔又不是老虎。”“你哑巴了?阿姨问你话了。”这些不合情理的话,非但不利于改善孩子的性格,反而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父母应该找出其中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实,孩子不活泼除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之外,很大程度上还与孩子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

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孩子像大人那样自觉地坐着,聚精会神地看书,孩子感到十分好奇的东西不准去摸、去玩,使得孩子习惯于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有的父母为了保持室内清净和服装整洁,怕弄脏房间、衣服,对孩子的游戏加以限制,使孩子不敢玩、不敢动,逐渐变得死板;有的父母自己本身就很忧郁,易怒,天长日久,孩子也变得情绪恶劣;有的家庭气氛紧张,父母对孩子态度严肃,孩子经常感到紧张、压抑;有的父母平日里忽视给孩子创造足够的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有的孩子身体不好会影响做事的态度……

可见原因各式各样,十分复杂。让孩子有一个活泼的性格,是为人父母者共同的心愿。活泼的孩子做事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新知识和新信息;活泼的孩子适应性强,对周围的事情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对人非常热情,也乐于与人交往。活泼的性格能使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能使孩子更容易得到同伴和社会的欢迎,使孩子的个人生活充满欢乐和情趣;还能使孩子较好地对待挫折和烦恼,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那么,父母应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活泼的性格呢?

1.健康的身体是活泼开朗性格的体质基础

如果父母们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在健康的时候情绪通常是非常好,而如果生病了,他的情绪和活动就会出现异常。有的父母反映,孩子平时很好,做什么事情都按照规律去做,可是得了一场病之后情况全变了,这是因为生病容易打破他原来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让孩子有好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足够的运动,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

2.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活泼开朗性格形成的土壤

家庭应保持民主、和睦、宽松的气氛,不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活,保留孩子对合理要求的选择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轻松愉快,言行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乐于和父母交流,容易养成活泼的性格。

父母要注意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关心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切勿用粗暴简单的方式对待孩子。建议父母每天抽出15—20分钟时间和孩子聊天,内容可以是孩子喜欢的图书、游戏、活动等等。

另外,父母应注意自己的情绪、性格以及为人处世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乐观豁达,不把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3.及时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

孩子往往有时因为一点小事不高兴,或哭或闹或闷在心里,整天情绪低落。这时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出去活动,转移注意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建议如下:

(1)鼓励孩子从事体能运动,如跑步、爬山、跳绳等;

(2)鼓励孩子将心中的不悦或委屈用画画表现出来,并可以在画中做任何处置;

(3)鼓励孩子用唱歌的方式排解心中的不悦。

4.不要让知识扼杀孩子的天真

过早地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扼杀了不少孩子活泼的天性。一位童话作家说,一个民族如果小孩说大人话办大人事,那么大人必然说小孩话办小孩事。可惜的是,有的父母虽舍得为孩子花时间,却盲从社会上盛行一时的“早期教育”,热衷于让幼儿园里的孩子学认字,学算术;有的家长一心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让孩子在一个又一个的特长班之间奔波……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他们给孩子证明地球是圆的,但孩子生活的大地分明是平坦地向四面八方展开的。而且,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并不是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恰恰相反,分明是太阳从东向西在他们头顶上转。

孩子的确错了,但父母没有必要急于纠正孩子的这种常识性错误,这样做只会在孩子头脑中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孩子的世界要比成人的那个所谓客观世界丰富、广阔、有趣得多。在他们看来,星星会眨眼,树叶也会沙啦啦的絮语长谈……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天方夜谭里,而父母向他证明的科学真理,在孩子心目中,恰恰是不着边际的天方夜谭。所以,父母不必急于向孩子灌输所谓的科学知识,孩子早晚会明白那些道理,给孩子留一个思想的空间不是更好吗?

5.避免对孩子要求过高

对孩子要求过高,就难免会过分严厉地指责和批评孩子。孩子的本性是很活泼很爱说话的,有的父母嫌孩子唠唠叨叨,就严厉斥责孩子,结果造成孩子不敢说话,死气沉沉。在孩子该练习说话的年龄,如果不让他说话,他怎能学会用语言流利地表达呢?所以,只要顺其自然,不吓唬、压制孩子,他便能养成活泼大方的性格。

6.帮助孩子扩大生活面

有的家长特别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总怕孩子受别人欺负,于是就不让他跟别的小朋友玩;或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已经按孩子的要求去做了。孩子既不需要动口,也不需要动手,这种过分依赖的孩子是不可能健康活泼的。

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串串门,先从小伙伴开始,逐渐扩大至亲朋好友。举行生日会,与小朋友一起表演节目、画画、做泥塑等也可以多尝试;也可以在去菜场、商场购物后,大人站在一旁让孩子自己去付款,习惯与生人接触后还可让孩子单独去便利店买一些零星物品;还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观看“欢乐蹦蹦跳”之类的儿童电视节目,鼓励孩子一起唱一起跳。

7.不要让物质代替亲情

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等于童年的快乐,更重要的是父母时间与精力的合理付出。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经济条件很好的成年人,以优越的物质条件代替自己与子女同在的时间,把孩子寄宿在高价幼儿园里,富孩子成了情感生活的贫儿,高兴不起来,自信心也不足。

父母做到了上述几点,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恢复天真活泼的天性。

孩子性情活泼,当然令人喜欢,但如果活泼得过了头,太放肆了,没有一点儿规矩,同样会令父母们头疼。做父母的都希望,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情活泼又规矩,那该有多好啊!然而,父母在培养、教育、训练和管理孩子的实践中,要真正做得好,达到预期的目的,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不由自主地走上了这样一个极端。为了让孩子活泼,就不讲任何纪律,任其为所欲为,一点儿规矩也没有,结果,孩子无法无天,放肆任性;为了让孩子有规矩,就不给孩子一点自由,这不许做,那不许做,结果把孩子弄得缩手缩脚,“未老先衰”,成了父母手中“呆板”的“木偶”,“牵之则动,息之则止。”

要把孩子培养成既活泼又守规矩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掌握分寸,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究竟是要对孩子管得严一点还是要管得松一点。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培养出既不失天真活泼,又落落大方的孩子。

39

培养孩子的幽默细胞

父母箴言

幽默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灵欢乐和精神享受,具有幽默感已被列为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然而,幽默却较少被父母提及,也常为教师们所忽略。其实,幽默特别有助于孩子活泼开朗、豁达乐观的性格培养和口才的锻炼。

在生活中不断地制造欢笑,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自己也会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都很乐观,也较容易获得友谊。

幽默感从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月便开始了。如:小Baby在父母的逗弄下,便会呵呵地笑个不停;而一岁左右的孩子,会因为玩“藏猫猫”而狂笑不已。研究发现,孩子幽默感的发展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语言认知能力

孩子的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到某个程度后,“幽默感”就会形成。当他听到或看到某件有趣的事时,经过判断后,就会发出哈哈的笑声。

2.父母的关怀

在三岁前得到父母疼爱与照顾的幼儿,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幽默感。因此,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应多给予孩子爱与关怀。

3.愉快的学习气氛

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会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教手段,它可以感染孩子。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明。作为孩子启蒙教师的父母,与子女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是十分有益的。这不仅仅是在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欢乐的个性。

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多一分笑声,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西方国家的父母相当重视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美国是一个崇尚幽默的民族。美国人不仅把幽默看作是一种可爱的性格,而且视其为可贵的品质。因此在许多美国家长看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幽默感大约只有30%是天生的,其余70%则须靠后天培养。因而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许多家长甚至在婴儿出生第二个月便开始对其进行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不少较聪明的婴儿这时确已萌发“幽默意识”。比如,将一块手帕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猛地抽走,孩子见了可能会发出会意的微笑。

可见,如果父母能好好鼓励并加以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幽默的人不是一件难事。

那么以下建议可供父母参考:

1.让孩子从不和谐中发现幽默

三四岁大的孩子已经能从某些不和谐中发现幽默。

如,美国父母有时会把袜子“戴”在自己的手上,看着孩子脸上故意露出难受的表情。这时有幽默感的孩子往往也会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就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美国的家长往往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从模仿中体味幽默的快乐。

2.给孩子营造温馨幽默的气氛

父母的工作繁杂、琐碎,每天忙完了工作还要忙家务。但无论如何,父母若能根据特定的情况,机智地创设幽默轻松的育儿环境,自然巧妙地把不快融入到会心的微笑中去,则能使亲子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并且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应该在一旁营造气氛,抱抱他,拍一拍他,安抚他:“怎么了,小宝贝,为什么哭得跟小花猫一样?有什么事?妈妈和爸爸可以帮你的忙吗?”温柔、幽默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孩子忘记哭泣,破涕为笑,找到快乐。

孩子特别喜欢“过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当美国父母发现自己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十分投入地扮演王子和公主时,不仅不阻拦,自己还可能客串坏蛋之类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让气氛更为生动、活泼。

3.让孩子在幽默中接受批评教育

对待孩子的错误,严肃认真的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有时采取幽默的手段同样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父母不应总是用斥责惩罚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担心受到惩罚,而要使他在看出自己谬误的同时破涕一笑。所以,父母不妨改变一下板着面孔批评教育孩子的做法。

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父母可以神色慌张地走过去说:“嘘,千万小心,屋顶快裂开啦!”孩子看看天花板,随即会嬉笑着降低音量。听腻了直言告诫的孩子,更愿意愉快地接受父母诙谐的批评。

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珍珍姑娘》的故事:

“有个叫珍珍的小姑娘,吃东西十分挑剔,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结果变得又瘦又小又轻,被蚂蚁抬走。她在音乐会上唱歌比蚊子声音还小,在运动会上……”这种夸张的故事会让孩子觉得十分可笑,并很快意识到挑食的坏处,从而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4.用幽默作品提高孩子对幽默的领悟力

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幽默领悟力。欣赏幽默作品是提高孩子对幽默的领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愉悦孩子情绪、启迪孩子心智的妙方。幽默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漫画、故事、诗歌、音乐等。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来自于孩子生活、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优秀幽默作品,供孩子欣赏。

父母可以留心收集一些优秀的儿童漫画引导孩子欣赏。孩子视觉幽默理解力很强,看到漫画后往往会开怀大笑。

5.鼓励孩子大胆地表现幽默

讲述、表现是提高孩子幽默能力的法宝。随着孩子对幽默作品的兴趣和领悟力的提高,父母可以进一步鼓励孩子大胆地表现幽默,让孩子讲述各种来自画册、电话以及生活中的小笑话。当孩子说出一些好笑的笑话和语言,或是表现出一些有趣的动作时,别忘了给他一些掌声和鼓励,建立他的自信心,让自己和孩子轻松一下。这种做法不仅能锻炼孩子大胆表现自己的胆量,而且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当然,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妙趣横生的话语中陶冶情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当然,有时孩子讲的笑话很可能不够高雅,但只要不伤害他人、不违反礼貌、不涉及危险动作,父母一般不要去粗暴地批评乃至责备。因为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气的男孩,往往会通过笑话或恶作剧来“平衡”或“调节”自己的心态。尽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让大人们不快甚至难堪,但大人理应包容。这毕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时父母若能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才是明智之举。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去编幽默故事,鼓励孩子参加“幽默故事”写作或讲述的比赛等。

充满幽默的语言和事物能让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在无形中刺激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当你对孩子说:“再不收拾玩具,以后就不给你买玩具了。”其实不妨加一点“幽默调味料”,如“玩具们玩了一天都累了,要休息了,不然他们要哭了。”让自己和孩子在幽默的语言和气氛中轻松一下。

父母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就不难培养出幽默健康的孩子。孩子的幽默性格一旦形成,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往往更讨人喜欢,其人际关系也比缺乏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较轻松地完成学业,进而拥有一个快乐、愉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