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11220600000007

第7章 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45

让孩子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父母箴言

近几年来,不管是孩子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还是孩子的爆发力、力量等方面的素质,都呈现出了全面下降的趋势。这些都说明了孩子体育运动的缺乏,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父母对体育的态度。

看看现在的孩子,肥胖的孩子普遍增多,孩子的肺活量下降,近视发生率也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加大,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在下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孩子缺乏体育运动。

有的父母说,孩子天生就喜欢安静,不喜欢运动。其实,很少有孩子天生排斥运动的,孩子们的天性中总是充满了活泼好动的因子。那些不爱动的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是安静的,是因为父母把他们好动的因子全部扼杀在了胚胎之中。看一下以下几个例子,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运动。

玲玲的爸爸在设计院工作,是设计院的主要工作人员。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所以,当玲玲出生之后,爸爸就对玲玲百般呵护,生怕女儿像自己一样文文弱弱的。穿衣戴帽是春捂秋也捂,平时的饮食也是添脂又加钙。然而,在父母如此精心“喂养”下的玲玲却一点都没有让父母省心。该病的还是病,康复起来比别的孩子还要慢得多。

虽然说不能排除玲玲的多病有体质方面的遗传因素,但是,玲玲父母的观念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区。要知道,如果能够吃饱穿暖就能健康无忧、远离疾病的话,那么,人的健康来得也太容易了。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过度保护,反而剥夺了玲玲锻炼的机会,削弱了她与生俱来的抗病能力。如果玲玲的父母能够让玲玲坚持做一些体育锻炼的话,可能会比这样的情况要好得多。

别看小强才刚上小学,小眼镜可就已经戴上了。这眼镜可不是白带的,小强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博士”了。有一些连老师都不一定知道的知识,小强说起来却滔滔不绝。当他上了小学之后,每一次知识竞赛他都参加,而且每次都能够获得大奖,连老师们都戏称他是“竞赛专业户”。但是,每次竞赛都不缺席的“竞赛专业户”却主动放弃了一次竞赛。那一次的体育竞赛,小强本来是很想参加的,可是妈妈却不同意,因为小强没有时间参加赛前训练。老师在做小强妈妈的工作时,妈妈解释说:“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为的就是去参加一个什么体育比赛,有这个必要吗?再说了,就是拿了名次又能怎么样?我家小强的时间很紧,就算是有多余的时间,我还想让他多学一点东西。”见小强的妈妈那么坚持,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叹气作罢。

显然,小强的妈妈是把让小强“多学些东西”局限在了“书本知识”的范围内了,她认为体育没有什么重要的,孩子需要的只是学习。小强妈妈的这种观点是很多父母都有的一种,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用?

亮亮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放在孩子堆里,丝毫不显眼,也不会让人多看两眼。但是亮亮却非常想让同学们注意到自己,然而同学们似乎都不太愿意理他。亮亮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地位,所以同学们才会不想理他。于是,他觉得自己必须得争取一点地位。然而,怎么去争呢?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不能说太差,但是也只是在中等徘徊,至于艺术方面,他又没什么天赋。为此,亮亮十分苦恼。看着亮亮苦恼的样子,爸爸说:“亮亮,虽然你没有什么天赋,但是你可以练体育,你看你手长脚长的,不就是一个练体育的料吗?从明天开始,爸爸陪你一起晨跑!”亮亮听了,觉得爸爸说的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亮亮开始了体育锻炼。在学校举行的一次体育比赛中,亮亮获得了长跑第一名。这个名次还挺管用,刚从场上下来,同学们就把他围了起来。亮亮的感觉可好了,从此,他做什么都有劲,学习成绩也提上去了。

其实,亮亮要的只是一种赢的感觉,这是小孩子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很多体育运动都可以给孩子这样的感觉。这里,亮亮的爸爸给亮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试想,如果爸爸对亮亮的苦恼视而不见的话,如果爸爸不陪亮亮晨跑的话,可能亮亮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了。所以,父母应当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有很多父母都不太清楚体育的意义,他们只看到了“体”字,而没发现“育”字。他们认识,体育就是强身健体。其实,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从智力上讲,体育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生理刺激,对孩子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智力之外,体育的意义更为深远和神奇,体育比赛可以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体育对抗可以培养孩子勇敢精神;团体项目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协作;耐力项目可以锻炼孩子坚忍不拔……

在体育活动中,孩子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在这样多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孩子的社会化进行也能得到有力的推进。智力、心理、品质、社会化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家长最为关心的孩子的素质,而在体育里面,都能找到它们的因子。

体育锻炼是孩子终身的事情,正像智力开发有一个关键期一样,体质潜能开发也有一个最佳期。根据儿童身体发育专家的研究,4岁是开始体质潜能开发训练的最佳年龄,4至12岁是实施该训练的最佳时间段。所以,父母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而不是扼杀孩子的兴趣。

46

运动是孩子最好的活动

父母箴言

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是最好的活动。不管是孩子的健康、发育还是感觉综合系统,或是孩子品质的形成,这些都和孩子的运动有着紧密的关系。父母应该重视孩子这些方面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孩子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孩子的运动能力也是和谐发展的,缺漏哪一方面都会使运动能力乃至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运动对于孩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开发运动潜能。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是最好的活动。

1.运动有助于孩子的发育与健康

运动器官由骨骼、关节、肌肉(骨骼肌)所组成,肌肉收缩时带动关节及骨骼完成一定的动作。每一种身体动作都是多块肌肉协同活动的结果,有一些肌肉收缩,有一些肌肉舒张,相互配合形成运动过程。所有运动都受神经系统支配,都处于脑的调节之下,脊椎、脑干、小脑、大脑均参与运动的调节和控制。大脑的运动指令,还需要大脑感觉中枢的配合,以感觉到的信息作为参照而决定运动的位置、力度、速度和力量。大脑中运动功能区和感觉功能区,遍及顶叶、颞叶、枕叶以及前联合后联合的有关部位。运动能力发展正常,表明大脑的发育是健康的,这样运动状况就成了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外部标志。

运动有助于孩子的生理健康。运动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在大脑和神经系统调节下,参与运动过程。运动需要能量、氧气,运动也加速了新陈代谢,运动的过程中,使骨骼肌肉和多系统多器官都得到了锻炼。科学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运动有助于心理健康。运动能够使孩子获得活动身体的满足,使孩子精力充沛,情绪愉快,而良好的情绪又有助于身体健康。

经常运动,大脑运动中枢对身体运动信息的加工迅速,反应敏捷、协调,具有躲闪的能力与速度,这类孩子往往比笨手笨脚的孩子更能预测、避免、躲闪危险情境,更有助于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2.运动有助于孩子感觉统合功能的发展

“感觉统合”是由美国学者艾瑞丝于1972年提出来的,意指人脑有把多种感觉信息统合起来,对刺激做出协调反应的能力。只有经过感觉统合,各个感觉系统才能自如、默契的互相配合,身心才能平衡发展。

脑科学研究表明,激活脑细胞活动的最初刺激是感觉信息,因为初生婴儿的感觉已经开始工作,只是脑对各种感觉信息的统合和协调的能力尚需经过无数次丰富的“感觉学习”和知觉经验的积累,才能得到发展。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内,婴儿的感觉信息贫乏或不全面(没有使所有感官都得到刺激),就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严重时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行为改变,导致了“感觉统合”的失调。

在所有的感觉系统中,触觉刺激的频率最高,从肌肉关节到全身的皮肤,每天都有大量的触觉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到大脑。触觉协调能力正常的孩子,其脑干会对这些刺激进行分类和过滤,次要信息被压抑,主要信息才会传到大脑。触觉协调能力不足的孩子易产生触觉敏感(防御性过强)或触觉迟钝(防御太弱)。触觉敏感者,事无巨细的触觉信息均传至大脑,均需要做出反应,引起大脑的动荡和行为的多动,分散注意力,影响大脑对主要信息的加工,就会影响学习。多动症一般都产生于触觉敏感的孩子。触觉迟钝者,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学习能力也很难发展。在开放的自然状态的养育方式中,并不缺少触觉协调能力的学习,如玩沙,玩水,在泥地上爬行,在草地上打滚,都有不同的触觉感受。但是,在当今的都市里,由于生活空间变小,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以及自我锻炼的环境都严重不足,一些十多年前孩子能够享受的活动,现在渐渐消失了,住在高楼居室内的孩子,连晒太阳、吹风的机会也很少了。提倡多让孩子接触自然,提倡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接触不同客体,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自我探索,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还因为这些活动,提供给孩子许多触觉协调性以及其他感觉运动学习的机会。

如果因为开发智力潜能而忽视感觉运动学习,父母和孩子都将为此付出代价。3岁前的孩子不能进行“秀才”式的培养,要把科学的运动放在首位,至于其他事,留待于未来培养也不迟。

3.运动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速度、肌肉的耐力,处理事情的独立意识和技能;运动使孩子的行为变得主动、勤快、灵活、细心、果断、敢于探索;运动使孩子的体能得到释放而使情绪舒畅;孩子的许多运动是与小伙伴或亲人、师生共同进行的;有玩伴的运动可以使孩子变得随和与合群。上述身体素质与行为,都与个性品质培养的目标高度一致。

个性中的气质特点的可塑性是最小的,但在孩子两岁以前通过运动改变或部分改变原本的气质特点是完全可能的。例如一个生性胆怯的孩子,经常有机会让他在安全适量的运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可以使他变得活泼开朗一些,但是,如果剥夺孩子的运动,比如过多地把孩子放在车里或抱在手上,那么胆怯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的退缩、忧郁。

47

孩子的健康在于运动

父母箴言

所有的父母都极其关注孩子的健康,也会从各个方面让孩子保持健康。但是,有的父母却忽略了让孩子保持健康的最基本的一项措施,那就是运动。孩子的健康在于运动,只有运动起来,才能有健康可言。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视,也会从各个方面为孩子的健康打基础,而父母的侧重点一般都是放在了饮食和保健品上。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孩子生病,总会给孩子买一些牛乳之类的保健品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而运动,这项增加孩子抗病能力的最佳方法却被父母们一直忽视。这种现象可能跟一些教育观念有关,父母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文文静静的,不要太调皮。其实,父母不知道的是,不管是文静的孩子还是调皮的孩子,他们都需要运动。要知道,让孩子多做运动不仅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还对孩子增强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帮助。所以说,父母不发展甚至是限制孩子去运动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1.运动能够强化孩子肌体的功能

强化心脏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身体的大肌肉群,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几分钟。通过一次次的有氧运动,氧气被输送到肌肉。结果是,孩子的心脏变得更加强壮,做事时更有效率,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劳。

增强肌肉

锻炼能使肌肉更加强健,这样能给关节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伤。下列锻炼方式能增强胳膊和腿部的肌肉:跳绳、游泳、跑步、骑车和单排轮滑。

增加柔韧性

众所周知,孩子比成人敏捷。孩子能将四肢弯曲到成人所不能达到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就开始锻炼的人,长大后仍然能够保持柔韧性的原因。

柔韧性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拉伤肌肉或扭伤关节的问题,在生活中有许多休闲运动都对提高柔韧性有帮助,比如武术、跳舞等。

2.锻炼能保持体重

事实证明,许多肥胖的孩子在生活中明显缺乏锻炼。

相对而言,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诸如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威胁,因此,平衡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并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还能在锻炼和休息时提高身体消耗热量的速度,为了帮助孩子达到平衡,应该经常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最好是能全家一起进行的运动。

3.锻炼使孩子更愉快、更兴奋

这是由于在锻炼的时候,孩子的体内能分泌内啡肽的关系。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极为兴奋”的感觉。锻炼时全身的含氧量增加,也会使人精神饱满、感觉灵敏。所以,锻炼不仅使人身体健康,而且使人心情愉快。

4.让孩子参加适合孩子的活动

适合于孩子的活动主要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成熟程度与准备情况。从孩子开始走路起,就要鼓励孩子尝试各种能促进基本运动技能开发的活动,如跑、平衡、跳、踢、扔、抓。由于孩子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所以要经常改变活动形式,使活动具有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六岁前,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所以父母不要让他们参加任何整体性运动,而六岁后的孩子,长得更加成熟,运动技能也更加全面,所以能够学习越来越难的技能和参加更激烈的体育活动。同时,不要将孩子的活动项目限制在有组织的团队运动或游戏中。非组织性的游戏同样是很好的选择,简单的有走路和钓鱼等,复杂的有跳舞和武术等。

5.锻炼孩子的体能

鼓励孩子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20分钟。判断锻炼强度的一个简便方法是说话或唱歌,如果孩子一边锻炼,还能一边说话或唱歌,那么即使听上去话语是气喘吁吁的,也表示运动强度是合适的。

6.孩子的安全锻炼措施

运动虽然能锻炼孩子的身体,但运动时的稍不注意也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因此,为了确保孩子锻炼时的安全,父母必须了解和做好一些防护工作。

为孩子制定锻炼计划,不能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最好咨询一下医生。

热身运动很重要,这也是避免孩子在运动时受伤最好办法。因此,在运动前,鼓励孩子先做一会儿热身运动,可以前后做拉伸动作,以增加柔韧性,预防孩子的肌肉拉伤。

购置防护用品,如骑车时使用的头盔,单排轮滑时佩戴着护膝和护肘。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疼痛、眩晕、头晕或极度疲劳等症状,应及时终止运动的进行。

7.孩子运动锻炼的禁忌

孩子并不是一个“缩小的大人”,父母千万不要被热心冲昏了头,即使是孩子的表现超出预期,也应该对孩子能力的极限有起码的常识了解,不要预期孩子会有什么“奇迹式的突破”。

应该让孩子去参加他所喜欢的运动,而不是去参加被规定或被迫参加的运动。如果孩子喜欢某一种运动,父母不要因为那种运动有危险而阻止孩子参加。

热身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热身的内容与分量,也应该依照所从事的运动不同而异。热身可以减少运动对孩子的伤害,也可以避免因为运动伤害长期无法回到运动场而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低潮。

给孩子适合的运动装备。要知道,不合年龄,不合体格分级的装备是很有可能增加让孩子受伤的机会的。比如,让孩子踢大人的足球,低年级学生打高年级学生的篮球,甚至是不合适的鞋袜都会成为孩子受伤的原因。

在孩子运动之前,为孩子检查运动场地。比如,球场边界外面的篱笆、障碍物、饮料罐等,这些都可能是孩子在运动时伤害孩子的杀手。

当孩子受伤后,不要让孩子过早回到运动场上。有时候,伤快要痊愈而没有完全愈合的时候,身体已无大碍,但是,这个时候,孩子的耐力、肌力、韧度都还没有恢复正常,如果太早回到运动场的话,往往会使旧伤复发。

48

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父母箴言

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父母应配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这样孩子的运动兴趣就会被培养起来。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身体发育有很多好处。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形成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生命在于运动。

1.提高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应爱护孩子的这种积极的天性,并把它发展为体育兴趣。如给孩子讲名人锻炼的轶闻,与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与孩子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是促进孩子产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指导年幼的孩子锻炼身体时,还可以把体育锻炼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如教孩子一边唱儿歌,一边跳橡皮筋;郊游时,和孩子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这种锻炼方式会使孩子满心喜悦,充满激情,整个身心都得到发展。当孩子的体育兴趣发展起来以后,父母要为孩子的体育活动创造物质条件,如给孩子买球拍、跳绳、小足球等运动器材,使孩子更经常地锻炼身体,把体育兴趣转化为稳定的体育爱好。

2.帮助孩子了解体育运动知识

体育锻炼强调通过具体活动增强体能,但仅把体育作为一种体力活动是不行的,应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增强孩子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成效。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运动靠力量和速度;球类运动对灵敏性和弹跳力要求较高。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技术,指导孩子正确练习,如跑步运动中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变速跑、冲刺,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等,并告诉孩子基本的比赛规则,如打球时不能有意撞人,打篮球时不能带球跑。这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父母也要引导孩子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15岁以前的孩子不宜进行举重、长跑、吊环等运动,而应选择负荷较轻,欢畅自然的运动项目如三跳(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孩子若是喜欢武术,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学习器械格斗时一定要有专业教练的指导,以防出现意外。

3.督促孩子坚持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若没有父母督促鼓励,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利于保持体育锻炼的效果。对此,父母可帮孩子制定锻炼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内容、时间和次数,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踢球半小时;双休日安排爬山、远足或参与半天的体能集训。制订计划要从孩子和家庭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使孩子乐于接受,自觉执行。父母若能和孩子一起锻炼,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即使不能天天与孩子一起锻炼,也要定期检查孩子的锻炼情况,并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对个别不喜欢活动的孩子,父母需采取强制措施,如定时叫孩子起床,督促他们外出活动,并必须完成一定的运动量后才能回家,锻炼认真时要给他一些鼓励,不认真时令其重做,直至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4.指导孩子科学地锻炼

运动会引起身体机能的深刻变化,过少的运动量对身体机能无刺激作用,超负荷运动又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父母既要警惕超负荷运动,伤害孩子身体或使孩子失去锻炼的信心,又要提供合适的运动负荷,帮助孩子对自己承受负荷的能力建立信心。因此,要教育孩子明确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讲究锻炼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以便在锻炼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要注重身体的全面锻炼,不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展,也要同时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各项身体素质;既获得跑、跳、投掷、攀登和游泳等实用技能,也培养果断、机敏、勤奋、吃苦耐劳、大胆沉着的意志品质。父母还应帮孩子懂得音乐、棋类也能提高锻炼效果。优美乐曲的伴奏,能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棋类活动是一项比智力、比体力、比技巧、比意志、比作风的全面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列宁曾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智慧的体操”,它同样具有增强体能的作用。

5.不要给孩子压力

让孩子自由地运动,主要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只要孩子敢于参与就是值得鼓励与肯定的。父母不要太在意孩子在运动中或者比赛中的名次,过分要求孩子获得荣誉争面子,这样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还可能使孩子厌恶体育、逃避运动。

49

选择适合孩子的体育锻炼方式

父母箴言

父母应根据自家孩子的不同情况,并针对其性格中的不同缺陷,有选择地给孩子安排所适合的体育训练项目,不同的项目侧重培养的品质有所差别,比如游泳属于耐力性项目,更需要坚持性,而球类运动因场上瞬息万变,则更需要果断和独立性。

孩子应多参加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运动项目,或进行多种体育活动的锻炼。父母应该替孩子选择可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运动项目。广播操、武术、田径、体操、游泳、球类等运动,不仅对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骨骼和器官的生长发育都有好处,而且对主要的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不同的运动项目和动作类型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对身体各种素质的锻炼也各有侧重。单一的运动项目、片面地发展专项素质容易导致身体畸形发展。

1.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

根据孩子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部位及身体素质的训练有所不同。如加强足部弹跳的项目可以锻炼足弓承重能力,预防扁平足;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跑、跳、投掷、游泳等活动项目,可以发展平衡、协调、反应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2.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

根据个人身体素质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例如:力量不足的可以练习单、双杠;速度不够的可选择短跑;耐力不好的可选择竞走、游泳;灵敏度差的可以选择武术和乒乓球运动;臂力不足的可以练投掷等。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应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进行体操、快慢交替走步、太极拳等活动。

3.体育锻炼应照顾到女孩子的生理特点

女孩更适宜参加如高低杠、平衡木、体操、跑步、花样滑冰、游泳等力量性要求不高,而柔韧性较好、平衡性较强的活动。不宜多做支撑、悬垂、负重等静力性练习。训练的时间也应较男孩稍短。女孩在月经期间宜选择那些不太剧烈、震动较小、不用憋气的运动项目,如徒手操、活动性游戏,羽毛球、慢跑等,不宜进行短跑、拔河、跳高、腾越、劈腿、游泳等活动,以免引起经期紊乱或造成感染。

除此之外,在指导孩子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父母应注意以下事项:

☆锻炼时注意运动量要逐步增加或减少。练习应有节奏地以中等、平稳的速度进行。要注意运动后的身体反应,如脉搏、食欲和睡眠等,以便随时进行调整。

☆不宜让孩子过早地进行超负荷锻炼。进行体育锻炼会使人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孩子的骨骼富有弹性,虽不易骨折但易发生变形,关节活动范围虽大但牢固性差,因此超负荷锻炼会造成一定危险。

☆孩子在体育锻炼时,既要注意正确姿势的训练,又要避免过早地进行超负荷的训练,以免造成脊柱弯曲异常、身体其他部位的畸形或关节的脱位与扭伤。

50

让孩子喜欢上球类运动

父母箴言

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大众球类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运动技能,而且也在运动中培养了他的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孩子在球类运动当中懂得,任何运动都需要艰苦的训练,也需要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取胜。

球类运动是体育运动的一大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项目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青少年儿童大多都有一至两项乃至多项自己所喜欢的球类项目。

孩子热爱体育运动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促智、促德、促美,这一点已被教育科学所证实,要让孩子热爱球类运动,儿童在家庭、学校中能否愉快地投入体育活动,关键还在于父母对体育的看法和态度。许多体育明星的成长经历告诉人们,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的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的体育活动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时,则他们的情绪高涨,热情更高,有利于孩子的球技突飞猛进。

怎样让孩子爱好并投入球类运动呢?

1.父母要为孩子创设条件

这里的条件不外乎就是时间、球场(台)、球、球拍、运动衣、运动鞋以及轻松愉快的气氛等。父母要舍得对孩子进行体育投资;每天保证孩子有一定时间在玩,节假日可适当延长;场地虽不可能很宽畅,但要安全、坚实、耐用,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可鼓励他们和同龄人一块去一些公共体育场所进行球类运动、比赛。

2.和孩子一起运动

在时间和条件允许下,父母也应尽可能地和孩子一块运动,这不仅有利于父母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可密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增进感情交流和家庭的乐趣,有利于家庭和谐、美满。在运动过程中,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做孩子的伙伴或“对手”,而不高高在上。父母在球类运动中表现出的良好的球艺、球德、球风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

3.和孩子一起欣赏球类比赛

现在,电视直播的各种球赛很多,父母可和孩子起欣赏,切磋。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如NBA、世界杯足球赛等,并教给孩子相关的竞技规则。当然观看时间与学习时间要协调好。有条件的父母还可带孩子去比赛现场,感受大赛的气氛和明星的风采,以便孩子热爱球类运动并真正地投入到球类运动中去。

对于孩子来讲,玩球就是在玩游戏。球类游戏是比较古老的儿童游戏,在球类游戏中,不但可以训练孩子的手腕力量,还可以训练孩子手控制方向的能力,提高手眼协调性,增强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而球的反弹特性,使孩子对事物运动方向的改变产生思考和认识,提高了孩子预测运动方向的能力。

孩子在完成独立行走以后,随之就是高级的运动技巧的发育和形成,比如跳跃、模仿肢体动作、接球、跳绳等。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需要我们指导者结合孩子的生理特征来制定一套符合孩子发育特点的、科学的训练计划。

下面一些精彩的球类游戏。

1.接抛来的球

和孩子相距一定的距离,轻轻地把球抛给孩子,鼓励孩子接住。这个动作较难,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拉孩子两只手帮助孩子接住球,让孩子有成就感,激发游戏兴趣。多次练习以后再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和孩子间的抛球距离要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适当地调整。接抛来的球,可以训练孩子手眼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2.接反弹过来的球

在第一步游戏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先把球在地上反弹一下,再要求孩子接住。和上个游戏一样,你首先要帮助孩子完成,然后再引导他自己完成。接反弹过来的球,可以提高孩子手眼协调性,让孩子对事物运动方向改变有一定的预测性。

3.学原地拍球抱起

有了接反弹球的技巧,你可以教孩子把球往下拍,然后抱住球。这对2岁多点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你可以把动作分解开,让孩子配合你的帮助完成。比如你拍球,让孩子抱球,或是让孩子拍球,你抱球。反复多次,再教孩子连起来做。接近3岁的孩子基本可以掌握了。完成情况较好的孩子就可以教他连续拍球了。学原地拍球抱起,可以训练孩子高级的连续动作运动技巧。

4.用脚推球

让孩子面对墙50公分的距离坐下,并用胳膊在身体后面支撑地,放一个球在孩子脚下,让孩子先练习原地用脚底板滚球,等熟练了以后,教孩子用脚把球踢出去,并尽可能用脚接住反弹回来的球。用脚推球,可以增强孩子的下肢运动肌力和控制能力。

5.对滚球

和孩子相距2米以上面对面坐在地上,双腿分开。然后和孩子互相对滚球。在游戏过程中,你应该配合球的滚动增加一些“音响效果”配音,增强游戏的兴趣。对滚球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的手腕力量和手眼协调性,促进亲子关系。

6.手指转球

准备一个与孩子手大小相合适的花皮球,你先示范如何用四指配合拇指转动球,然后帮助孩子完成;你也可以让孩子模仿你尝试用两只手配合转动球。在游戏的过程中,你应该配合动作和球的转动“做配音”。除了球,你还可以用其他需要用手指转动的玩具让孩子玩,比如陀螺、碾子等。手指转球,可以增强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和力量,提高双手合作能力。

7.投球

先给孩子可以单手握住的小球,教孩子握球、过肩投掷。在适合的时候可以增加球的重量;然后再给孩子必须要双手才能抱起的球,教孩子抛球或是投篮。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要求孩子朝一定的目标扔出去。投球练习,可以增强孩子的手臂力量,提高孩子身体协调性和手眼协调性发展。

51

有些运动不宜让孩子太早做

父母箴言

有些运动如果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没有好处,反而会容易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孩子的身高,又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

随着父母认识的提高,有些父母已经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于孩子的益处,为了能够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也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一副好身体,父母们开始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体育运动锻炼。但是,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太早让孩子从事某些运动,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有关专家指出:人在运动过量的时候,为了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人就会感到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时间运动过量的话,就会使大脑机能受损,尤其是孩子,过量的运动会容易让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甚至会出现缺氧现象。还有一些运动是孩子不宜过早接触的,希望父母能够注意。

1.拔河

拔河这种运动可能会让孩子“伤心”、“伤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孩子的心脏正在发育中,植物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当肢体负荷量增加的时候,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拔河这种运动需要屏气用力,有时候,一次憋气甚至会长达十几秒钟,当由憋气突然变成开口呼气时,静脉血流也会突然涌向心房。这样,就会损伤孩子的心房壁。有关医学工作者曾经对250名5到6岁的在孩子在拔河比赛中进行生理检查,从中发现,在比赛时孩子的心率都比较高,赛后1小时有30%的孩子心率没有恢复正常。

除了会对心脏造成影响之外,拔河还有可能会伤到孩子的“筋骨”。儿童时期的肌肉主要是纵向生长,固定关节的力量很弱,骨骼弹性虽然大,但是硬度却比较小。孩子在拔河的时候非常容易引起关节脱臼和软组织损伤,抑制骨骼的生长,严重的还会引起变形,影响孩子体形健美。另外,拔河是一项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孩子们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在比赛中往往难以控制保护自己,非常容易发生损伤。

2.力量锻炼

孩子在生长发育的时候都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而且他们的肌肉力量比较弱,非常容易疲劳。也就是说,孩子的身体发育以骨骼生长为主,还没有进入肌肉生长的高峰期。如果在这个时候让孩子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一方面会让孩子局部的肌肉过分发育,影响身体各部分的匀称发育;一方面会使肌肉过早受到刺激而变发达,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比较重的负担;另外还有可能会使局部的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弹性。所以,父母不要让孩子从事大人常练的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锻炼。如果想要让孩子练习肌肉力量,从初中一、二年级开始比较适合。

3.长跑

长跑属于典型的撞击运动,对人体各个关节的冲击力度都很高。如果孩子经常进行长跑锻炼,对关节处的骨骼发育会很不利,尤其是在坚硬的马路上进行冬季长跑的时候,对关节的冲击力更大,骨骼容易出现炎症,从而影响孩子长个子。长跑也是一项心脏负荷运动,如果孩子过早进行长跑,就会使心肌壁的厚度增加,限制心腔扩张,影响心肺功能发育。另外,儿童时期体内水分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蛋白质及无机物的含量少,肌肉力量薄弱。如果孩子从事能量消耗大的长跑运动,会使孩子营养入不敷出,妨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4.掰手腕

孩子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比较差,掰手腕容易发生扭伤。另外,和拔河一样,屏气是在掰手腕的时候的一种必然现象,这样会使胸腔内的压力急剧上升,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而后,静脉内滞留的大量血液会猛烈地冲入心房,对心壁产生过强的刺激。如果长时间用一条手臂练习掰手腕,可能会造成两侧肢体的发育不均衡。

5.极限运动

有关专家认为,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一是要遵循孩子自身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二是要考虑孩子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间,器官的各个方面都还没有成熟,自然就很难承受极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而且很容易造成损伤。如果孩子做一些超过孩子身体自身承受能力几倍的运动,就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肌肉因长期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造成肌肉疲劳损伤,容易留下运动损伤后遗症。另外,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关节中的软骨还没有完全长成,长时间过度磨损膝盖软骨,日后容易形成关节炎。根据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膝盖如果有所损伤,当孩子成年之后患关节炎的可能性会增加三四倍。

6.兔子跳

当在做兔子跳这项运动的时候,人体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盖骨所承受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三分之一,这样对骨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就会造成韧带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7.倒立

尽管孩子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

8.碰碰车

10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碰碰车。少年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震动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9.滑板车

8岁以下儿童不宜玩滑板车。孩子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玩滑板车,就会出现腿部肌肉过分发达,影响身体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影响身高发育。此外,玩滑板车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在孩子玩耍的时候,最好有父母陪护,并且找平坦宽敞的非交通区域玩耍。

10.小区健身器材

公共健身器材对孩子不太适合。例如较为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其两脚间规格,明显是只适合成人使用的,而有关警示上只对运动的形式、健康禁忌做了规定,对于使用者的年龄并没有特别限制。于是,很多孩子也就把这些器材当成了玩具。目前由于孩子使用健身器材不当而引起伤害不断增多,甚至出现了重伤、残疾的现象。据了解,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原则上就是给中老年人配备的,目前还没有安装适合儿童的健身器材。所以,父母应避免让孩子碰那些健身器材。

以上这些运动都不宜让孩子过早接触,但是,让孩子做一些什么样的运动呢?有关专家认为,针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特点,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孩子的身高,又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