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一生的最佳习惯
11217000000002

第2章 健康饮食习惯

健康生活从合理膳食开始

从1997年开始,中国营养学会先后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三个技术性的标准,指导公众如何合理膳食。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大约有70%~80%的人不知道这些膳食标准。更谈不上利用这些合理膳食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饮食。

正是由于政府部门对这些膳食营养标准的宣传不广泛、教育力度不够以及民众生活中错误的饮食习惯、饮食误区,导致了膳食营养标准没有在民众中发挥科学的引导作用。同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各类慢性疾病呈高发趋势。

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疾病的发生

习惯一:炒菜时多放油、糖、盐,总是讲美食不讲营养。很多饭店或者居民,一味强调口味,光讲美食而不讲营养。为了口味好,很多人在炒菜时多放油、多放糖,喜欢食用油炸、油煎食物。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规定,每人每天油脂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当前我国每人平均每天摄入40克油,而油脂和糖的摄入量过多就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盐的摄入量过多也是当前人们的习惯做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10克,而目前我国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达到15~20克,尤其在北方盐的摄入量过多更是普遍现象。而盐的摄入量过高会直接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习惯二:肉类消费迅猛增加,饮食结构日趋西方化。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居民的饮食中,粗粮、豆类、薯类、肉类食物都有一定的摄入量,饮食结构还是属于标准的东方膳食结构;但现在居民的饮食结构却出现了严重的西方化倾向,肉类、蛋类的消费剧增。肉类是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并可能成为某些慢性病的诱发因素。

习惯三:贪图油炸食品的味美,明知其不利于健康,还照样贪吃。因为经过高温或者熏烤后,油条、麻花等油炸食品,烤羊肉串、熏鱼、熏肉等烘烤食品会含有苯并芘等许多致癌物质。苯并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毒性非常大,在人体任何部位都可引发肿瘤,苯并芘可以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可以通过乳汁侵害婴幼儿,还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习惯四:早餐太少晚餐太饱,一日三餐分布不均。平衡膳食要注意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和30%;但现在很多人的早餐吃得很少甚至不吃,而晚餐却吃得太过丰富。不吃早餐,上午工作的能量得不到满足,长期下来会生病,晚上吃得太多,特别是晚饭时间离睡眠时间较近,食物来不及得到消化,不仅容易使人发胖,而且还会影响睡眠,吃得过饱,胃的负担太重,很难及时入睡。

有些病是吃出来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饮食水平也越来越高,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是吃的好了,食品丰富了并不代表我们的营养摄入更合理了。据调查显示,近十年来,虽然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食物消费品种越来越多,但身体营养不良率却持续上升。不仅如此,膳食结构不合理,与营养有关的超重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等公共营养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

吃出来的富贵病

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营养专家研究,从大量的医生接诊病例来分析研究,导致现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吃无禁忌”,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于吃下的是祸害。有些人口味偏重,吃菜爱吃咸的,却不知盐的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国外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试验,让志愿受试者每天吃食盐47克,结果血压增高,体重增加,连续23天高盐饮食就发生高血压,而每天将食盐量限制在1克以下,三分之二的病人血压都会降低。而进食过度和运动过少,吃油脂类食物太多,造成营养过剩是患肥胖症的主要原因。吃得过多和滥用滋补品、常吃含激素食物,不仅导致肥胖人口明显增多,还会引发女性妊娠糖尿病和乳腺疾病。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典型的代谢疾病的诱因是脂肪热量摄入过多。痛风病和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有关,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脂肪合成增高,若在饮酒同时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易引起急性痛风病发作。此外,摄入大量油脂后人体的肝、胆、胰等消化器官负荷加大,体内胆固醇水平过高,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喝酒的人士,其脂肪肝、酒精肝、胆囊炎、胰腺炎的发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数倍,而脂肪肝、酒精肝患者如不加以控制,将会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直至肝癌。早期胆囊炎患者如果不改变饮食习惯,会诱发胆结石、急性胆总管炎等,重者可危及生命。

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吃”出来的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癌症与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及环境暴露有关,其中饮食因素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据估计,在欧美国家,所有癌症死因中,约35%~60%与饮食习惯有关。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中西文化的交流,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热量及脂肪摄取量在过去30年来有显著的增长,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摄取的错误对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对体内免疫系统的抑制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原因。因此在国人膳食结构趋向精致、高脂肪之际,也应注意到一些相关癌症发生率提高的可能性。研究中发现,人们对脂肪摄取点热量摄取总量30%以上者,占78.4%,相对糖类摄取量与比例低,纤维质的摄取量相当低,蔬菜的摄取量更远小于膳食标准,而蛋白质的摄取量却远远高于标准。

大多数的儿童几乎是高油、高糖、低纤维的膳食、如汽水、可乐、罐装饮料、汉堡、薯条、炸鸡,这种饮食习惯为往后慢性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肉类腐坏所产生的细菌,少则每公元10万个,多则每公元9千万个,普通烧煮的温度不能全部杀死这些细菌。美国有关单位发现,患有血癌(潜伏期长,而且有传染病)的牛和鸡越来越多,而他们的小孩得血癌死亡的也越多。

1998年9月的报道,市售的猪肉、鸡肉、鹅肝等肉,均被检验出含有大量的氯霉素,而氯霉素就是抗生素。常吃含有抗生素的食物,则会使有害菌种,突变成为抗药性的病菌,反扑宿主,让人们束手无策。

而除了添加抗生素外,有些养殖户添加促进牲畜生长的类固醇或生长荷尔蒙。现在小孩子的早发育,与儿童大量吃肉类含过量的类固醇和荷尔蒙有关,而妇产科医生也怀疑妇女出现子宫肌瘤,也和食物含有贺荷尔蒙有关。

别外,我国农业普遍过度使用农药,目前使用的农药品种超过500种,蔬菜水果等所含农药的大量超标,也是引发癌症的一大因素。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全世界罹患癌症的500万人中,约有50%左右是与食品污染有关。

低盐饮食预防高血压

据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人数为1.6亿人,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人。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30.2%、24.7%和6.1%,仍处于较差水平。

最主要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就是低盐饮食。在高血压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单纯限盐就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限制盐摄入量也是有益的,可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并使降压药的用量减少。这既减少了大量使用降压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又可减少治疗的医药费用。

少肉预防高血脂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约1.6亿。中年人与老年人患病率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应在膳食中减少多脂肪的肉类、全乳制品、蛋黄及含蛋黄多的糕点等以预防高血脂。然后,控制碳水化合物及总热量的摄入。应避免长期食用过多的热量高的食物,吃热量低的食物可以防止肥胖,同时也就间接地降低了胆固醇的合成。多吃蔬菜和水果能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对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十分有益。所以,简单的理解,少吃肉可以预防高血脂。

限酒预防脂肪肝

男性脂肪肝患者大大多于女性,而很多男性患脂肪肝往往与饮酒有关,因此预防脂肪肝首先要控制饮酒量。此外,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做到七至八成饱;改掉过量饮食、进甜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限制猪、牛肉,奶油,动物内脏等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胡萝卜、绿色蔬菜、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少食预防糖尿病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糖尿病患者达两千多万人。据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由1996年的4.6%上升到现在的6.4%。

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是肥胖,因此预防糖尿病要把住“病从口入”。同时还要做到“迈开自己的腿,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放松一点。”

多懂一点,就是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主食、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都要少吃;勤动一点,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再加上控制饮食,体重就不会超重;放松一点,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放松心情。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老百姓人人皆知的俗话,可这句话的另一方面内涵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吃多了也会危害健康。健康的饮食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好,“好”的饮食标准是营养丰富、热量摄入和消耗均衡,既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的需要,又不会因热量摄入过多而造成脂肪堆积,更不会因为吃的不合理而吃出各种疾病来。

搭配确定适合你自己的食物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介绍的情况,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底层是谷类食物,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克;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第三层为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该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一起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是油脂类,每天不应超过25克。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可根据每人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食物需要量,比如年轻人、劳动强度大的人需要的能量高,应适当多吃主食,老年人、活动少的人需要的能量少,可少吃些主食。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和比例,在每日膳食中应涵盖宝塔中的各类食物,各类食物的比例也应基本同膳食宝塔一致。这里所指的并不是一定要照着标准的推荐量吃,例如不必每天吃50克蛋,可以每周吃2~3次,关键是一定要遵循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调配出丰富多彩的膳食,合理分配三餐食量,养成良好习惯,定会给身体带来好处。

不同人群的膳食标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婴儿膳食: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四个月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

幼儿与学龄前儿童膳食:幼儿与学龄前儿童要每日饮奶,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幼儿每日饮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不少于350毫升,还应注意多吃蛋和蛋制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类、加工好的豆类以及切细的蔬菜类,每周可吃一些动物和海产品类食物;学龄前儿童食物的分量要增加,并且逐步进食一些粗粮类食物。

学龄儿童膳食:要保证吃好早餐,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学龄儿童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饮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于父亲,女孩子不低于母亲,尤其应注意早餐应吃好,早餐食量应相当于全日食量的三分之一,食物要粗细搭配,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鱼、禽、蛋、肉、奶类及豆类,不要挑食。

青少年膳食:青少年应多吃谷类,以供给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避免盲目节食;青少年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应有一半以上是优质蛋白质,因此,膳食中应含有充足的动物性和大豆类食物;青少年每日摄入一定量的奶类和豆类食品,能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钙,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能促进铁的吸收,青春发育期的女孩,要常吃海产品增加碘的摄入。

孕妇膳食:孕妇从第四个月起必须增加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我国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规定,孕妇中期每日的能量,蛋白质,钙,铁和其他营养素如碘、锌、维生素A、D、E、B1、B2、C等都要相应增加,膳食中要增加鱼、肉、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含钙丰富的奶类食物,含无机盐和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等。

乳母膳食:我国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建议乳母每日要增加蛋白质、钙和能量的摄入,因此乳母每日要饮牛奶、多吃动物食物和大豆制品、水产品。

老年人膳食:老年人必须从膳食中获得足够的微量营养素,食物不宜过精,主食要粗细搭配,保证纤维和各种微量元素等的需要。

合理的“偏食”有益于健康

传统的饮食习俗认为,食物“宜全不宜偏”,否则,很容易因营养失衡而诱发疾病。但是,饮食习俗也应因时因人而异,尤其是对于某些疾病患者来说,合理的“偏食”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1.肝炎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宜多进食红枣、黑枣。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多吃不去衣的花生,肝炎患者应多食蜂蜜,以清热解毒。

2.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丰富的猪肝、动物血、红枣、赤豆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以补充机体微量元素的不足。

3.高血压患者应多食芹菜,冬天多食黑木耳,与柿饼同煮后食用,则效果更佳。海带中所含的褐藻氨酸有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可多食。高血压患者应戒烟、少酒以利降脂降压。

4.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多食黑木耳或白木耳炖冰糖,以滋阴润肺,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宜偏食鱼、牛奶、豆浆、香菇、洋葱等。此外,这类疾病患者还应多吃些玉米油、豆油、花生油、菜油等,尽量少食动物油。

5.慢性便秘、慢性咽炎及溃疡病人可每日早晚空腹食用蜂蜜,以补中、润燥、止痛。宜偏食菠菜、竹笋、番薯、香蕉、猪血、鸭血等。

6.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结核患者应偏食牛奶、豆浆、鸡蛋、蜂蜜、甲鱼、百合、银耳等,应戒烟、酒、辣椒,以利化痰止咳、补虚润肺。

一日三餐科学吃

先喝水再吃早餐

有些人清晨五六点钟起床,早餐也吃得很早。其实,起床后先喝水,到七点以后再吃早餐比较好。其原因有二:

一是在夜间的睡眠过程中,人体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惟独消化器官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凌晨才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休息。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温开水,到七点钟以后再吃早餐。

二是经过一夜睡眠,人体从尿、皮肤、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晨起床后体内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的状态。因此,人们不必起床急于吃早餐,而应先饮一杯温开水。这样既可以纠正生理性缺水,对人体器官又有洗涤作用,有助于改善器官功能。

一日三餐最科学

一日三餐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要定时、定量、饥饱适中,才能有好的身体。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降为75%。因此,一般来说,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时间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的间隔以4~5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1.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人体内的消化酶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2.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经过一日三餐,肝脏才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3.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需30~60秒,在胃中停留4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4~5小时,从食物的消化时间上看也比较科学。

4.三餐中食物的选择:一日三餐选择什么食物,如何进行调配,采用什么方法来烹调,都应是科学的,并且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荤素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如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克主食,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克,中午吃200克比较合适。

早餐营养最重要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天吃一顿好的早餐,可使人长寿。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头一天晚上进食的营养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时地补充营养,才能满足上午工作、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早餐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的食物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将成为一天精力的主要来源。

1.早餐的重要性: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会增高,且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因此,如果早餐丰盛不但能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于心脏的健康。坚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长得壮实,身高长得高,抗病能力强,在学校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听课时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大都比较优秀。对工薪阶层来讲,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证,这是因为人的脑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种营养素中获取能量,经过一个晚上没有进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葡萄糖供应,时间长了就会使人变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现象,无法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2.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况下,理想的早餐应掌握就餐时间、营养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等三个要素。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30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应按照“主食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做到每天有粮有豆,有肉有菜、有蛋有奶。既要保证数量,又要提高质量。

根据营养均衡要求,把食物分成四类,即谷类、肉(鱼)类、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类。如早餐中四类都有,则营养充足,如果食用了其中三类,则营养较好;如只选择了两类,则为及格;若只有一种,则早餐质量就较差。简单而言,牛奶+谷类(面包、馒头等)为及格的早餐,搭配一份水果和蔬菜为更合理的早餐,再搭配一个鸡蛋为最科学的早餐。

另外,在设计早餐食谱时要经常做些豆或枣粥、带馅面点、鸡蛋、牛奶或豆奶等,因为这样的食物组合有利于上午学习或工作能力的最好发挥。

午餐搭配更重要

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说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体内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量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应在150~200克,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玉米面发糕等)中间任意选择。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满足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选择50~100克的肉禽蛋类,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量的炒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但是,中午要吃饱,不等于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饱就可以。若是轻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工作群在选择午餐时,可选块茎类蔬菜、豆腐、海产植物等作为午餐的搭配。

晚餐注意要吃少

晚餐要吃少。晚餐以少为好是长寿之道。晚上睡觉时,人的活动量降为最小值。如果摄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就会使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长此以往,增加心脏负担,易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还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影响睡眠,甚至引起胃肠疾病。因此晚餐与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时应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应。晚餐时应尽量多吃蔬菜,且有各式芽菜。蔬菜尽量以生吃或少油制作的方式食用。适量减少主食与副食的量,以便到睡觉时正好是空腹状态。

多数人晚上血液循环较差,可以选择天然的热性食物来弥补此现象,如辣椒、咖喱、肉桂等。而寒性蔬菜如小黄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尽量在晚上八点以前完成,八点以后进餐任何食物对身体都是一种负担。有些家庭偏食肉类食物,应尽量限制肉类的品种,最好只有一种,不可食多种肉类,以免给身体带来太多负担。

多喝汤益健康

多喝汤可以调节口味,补充体液,增强食欲,而且能防病抗病,对健康有益。

日常人们常喝的汤有荤、素两大类,荤汤有鸡汤、肉汤、骨头汤、鱼汤、蛋花汤等;素汤有海带汤、豆腐汤、紫菜汤、番茄汤、冬瓜汤和米汤等。无论是荤汤还是素汤,都应根据各人的喜好与口味来选料烹制,加之“对症喝汤”就可达到抗衰治病,清热解毒的“汤疗”效果。

骨汤抗衰老。人到中老年,机体的种种衰老现象会相继发生,由于微循环障碍会导致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另外,老年人容易发生“钙迁徙”而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和股骨颈骨折等症。骨头汤中特殊养分——胶原蛋白,可疏通微循环并补充钙质,从而改善上述症状,延缓人体的衰老。

鸡汤防感冒。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的特殊养分,可加快咽喉及支气管黏膜血液循环,增加黏液的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可缓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对感冒、支气管炎等病有极好的防治。

鱼汤治哮喘。鱼汤中尤其是鲫鱼、乌鱼汤中含有大量的特殊脂肪酸、具有抗火作用,可防止呼吸道发炎,并防治哮喘的发作,对儿童哮喘病更为有益,鱼汤中卵磷脂对病体的康复更为有利。

豆汤退风热。服用甘草生姜黑豆汤,对小便涩黄、风热入肾等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菜汤解体衰。各种新鲜蔬菜含有大量碱性成分并溶于汤中,常喝蔬菜汤可使体内血液呈正常的弱碱性状态,防止血液酸化,并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质重新溶解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如何喝水才“科学”

水是生命物质溶剂,也是生命的营养物质,在机体内水一部分与蛋白粘多糖等生物分子结合存在,在塑造细胞、组织方面起重要作用;另一部分非结合状态的水,主要作为细胞内外重要溶剂而起作用,正常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水。

既然水如此重要,是不是大量饮水才对呢?传统观点认为,大量饮水可稀释尿中存在的任何致癌物质,可增加水的流动性,能及时把体内代谢产物排除干净,从而防止结石等多种疾病。而现代观点则认为,过量饮水也会对身体带来危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饮水过多者会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另一医学专家的研究发现,饮水过多会冲淡血液,使全身细胞的氧交换受到影响。特别是脑细胞一旦缺氧,人就会变得迟钝。可见不是饮水越多越好。

饮水过多,会增加有关器官负担,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如果水质不好,更会对机体产生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或水源污染有关。例如,洪水灾难时,人们往往容易患腹泻病。原因是喝了被霍乱病菌等物质污染的水。铅厂周围居民易患腹痛,也是喝了被铅污染的水而发生铅中毒。所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必须是不含致病菌和有毒物质的清洁水。

但是同时要注意,喝上清洁水,也并非就可高枕无忧,比如经常喝未烧开的自来水,可增加膀胱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这是因为氯与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相互作用产生二羟基化合物——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合物。又如经常喝水质较硬的水者可增加结石的患病率,也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它们能转化成难溶性的盐沉积于肾,可引起肾结石。

人人都知道水的重要,但如何“科学”饮水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喝水在“保健饮食”中扮演重要角色。

应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来科学的安排每天喝水的数量、时间和方法。

通常根据是否口渴了才决定喝水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是人体细胞脱水已达一定程度,中枢神经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口渴后才喝水,相当于土地干旱才下雨,虽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已经给身体带来了损害。

餐前空腹喝水

人体每天平均消耗水分(经过呼吸道、大小便、皮肤等)约为2500毫升,除了体内物质代谢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应从饮食中补充2200毫升,才能达到平衡。要将这2200毫升的水科学地补充到人体中去。

简单地说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时有汤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指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二至三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经过一夜睡眠,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空腹喝水可及时补充人体水分流失。

空腹宜喝温开水

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也可以饮用清淡的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浆、鸡蛋等食物不应在空腹时食用,而应放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再吃。天热多汗,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

进餐时有汤有水

浓茶和盐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为浓茶有利尿作用,影响人体水的平衡,会引起细胞脱水。盐即氯化钠,由于细胞内含钠量很低,当我们喝了盐水以后,盐水能进入血液和组织,却不能进入细胞,过浓时反而引起细胞脱水,这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

为什么进餐时要有汤有水呢?

因为,进餐时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动时,将食物和胃液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并供应更多的水分,以有利于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

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的水分,当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时体液失水,势必引起口渴。这个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会因喝水过多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服药时适量喝水

人人都知道吃药时喝水是为了便于将药“吞”下去。其实仅就“喝水吞药”一事其中的道理并非这么简单,研究表明凡躺着服药(包括刚服药便躺下)或仅以一汤匙水送服者,有60%的药片不能进入胃内,而只能滞留在食管中慢慢地溶解并对食管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炎。若这类不良刺激长期存在,甚至可引起食管粘膜细胞癌变。易引起食管损伤的药物有:氯化钾、维生素C、阿司匹林、复方新诺明、氨茶碱、保泰松、消炎痛、强的松、土霉素等。因此服药时,尤其是服上述药品时应喝足量的水(约100~300毫升),以充分冲洗食道,并使药物尽快进入胃内。切忌干吞药品,同时注意尽量采取立姿或坐姿服药。

服药时多喝水还可加速药物在胃内的溶解速度,特别是一些难溶性药品随着饮水量的增加,其溶解速度、吸收量、甚至血药浓度均可增加。由于大量水的稀释作用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及减少胃酸对药品的破坏。并非只有片剂、胶囊才需用水送服,其他剂型如糖浆、冲剂、中药丸、散、膏也需在服用后多喝水,其道理是一样的。

除一般药品外,对某些特殊药品服用时喝多少水还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如服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时,由于其代谢产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尿闭等症状,故应在服药时注意多饮水(每日至少1500毫升)才不致出现上述症状。又如高热患者服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药退热时,应尽可能地多喝水,否则易因出汗过多而造成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或虚脱。相反的情况是某些药物服用时不宜饮太多水,如:麦滋林颗粒剂时,每袋只需15~30毫升水冲服才利于较高浓度下形成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一般保护胃粘膜类药物都只需少量的水。另外,如果病人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水肿等疾病需要控制水的摄入量时,则服药时喝水量要酌减。另外,茶水、各种饮料、菜汤、牛奶等由于其中的成分较复杂,都不能替代水来服药,否则将有可能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牛奶饮用不当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牛奶营养丰富,含有300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几乎是完全营养品。牛奶中的蛋白质质量优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特别是钙的含量高,且易被人体所吸收。牛奶是食品中的佼佼者。但食用牛奶要讲究科学,否则其营养成分不但得不到充分利用,饮用不当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喝牛奶常见误区

饮用奶不加热:牛奶极有利于细菌繁殖,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袋奶采用85℃左右的巴氏灭菌法,灭菌不彻底,袋奶中极易残留细菌,这部分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会很快繁殖。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用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短,使其内部的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喝牛奶最好搭配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同食,如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以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食物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喝牛奶的时间不当:经验表明,早、晚喝牛奶最好。因为清晨饮用牛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使精力倍增;晚上睡前喝牛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并能充分消化吸收。

偏爱高加工牛奶:并非高加工牛奶的营养比鲜牛奶好。牛奶还是选用接近天然状态的为最佳。因为多次加工过程中,牛奶中加入了多种其他成分,如微量元素或无机盐类对身体并非必需,有时多了还会过量。饮用价廉物美的普通鲜奶,便足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了。

养成饮茶好习惯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数千年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当今世界6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国几乎是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中的主要角色。现代科学家的研究充分证明,茶叶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茶叶既有营养价值,又有保健作用。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著文称“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饮料”。日本人称茶是“原子时代的饮料”。专家预言,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之王。

饮茶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民间俗语和饮食格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饮”,这正反映了茶与生活和健康的密切关系。国内外研究的结果表明:

1.茶叶有抗癌、抗突变作用。茶叶中含有的抗癌成分如: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其次还有牡荆素,胡萝卜素及有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揭示了茶叶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已鉴定的化合物有六百多种。可将其归纳为:生物碱、茶多酚、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芳香物色素、酶、维生素、无机物(矿物质)等11类。

绿茶有预防肝癌的功用。医务人员、微生物学家、环保专家等组成庞大的肝癌综合病因调查组,连续三年的夏冬两季到肝癌高发区研究致病的原因,认为水土中微量元素锰的不足和铜过高可能是诱发肝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议饮用含锰量高的绿茶来预防肝癌的发生。

绿茶阻断亚硝胺的合成作用明显。中外医学研究表明,亚硝胺有很强的致突变性和致癌变性,通常人们摄入的外源性亚硝胺含量较少,而在体内合成的内源性亚硝胺是大量的。从防癌的角度来说,绿茶预防肿瘤病的作用较明显。

2.饮茶有抗高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经常饮茶可以预防高血压,降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饮茶有生津、止渴、解热、消暑的作用,这已被大多数人所熟知。除茶汤能补给水分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外,还因为茶汤中含有清凉、解热、生津等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促进唾液分泌产生津液,并能从根本上解决受热、脱水、体温平衡紊乱甚至中暑的现象。

4.茶叶有抗辐射作用。日本人发现,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中,经调查,凡长期习惯饮茶的人存活率高,放射病表现较轻。

5.利尿和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茶的利尿作用是由于茶汤中含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之故。

6.除口臭、助消化、增进食欲,近代名医蒲辅周著文说:“茶芳香微甘,有醒胃悦脾之妙”。这也是茶叶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7.饮茶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抗衰老,延年益寿。茶对人体的其他保健功能还有很多,有的还在继续深入研究中。

不宜饮茶的情况

患有便秘的人不宜饮茶。因为茶叶的多酚类物质对肠胃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因此便秘患者若饮茶会使病情加重。饮茶影响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大便更加燥结,引起便秘或加重。因此便秘患者最好不饮茶。

患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不宜饮茶。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因此饮茶尤其是饮浓茶,会使人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致使神经衰弱和失眠症加重。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不宜饮茶。茶中鞣酸可使饮食中铁元素发生沉淀而不易被吸收。铁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原料,机体缺铁会使红细胞生成受阻,发生缺铁性贫血。长期饮茶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缺铁,对体弱血亏及失血者影响最大。

患心脏病或高血压病时,过量饮茶,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极为不利。

患有缺钙或骨折的人不宜饮茶。茶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会抑制十二指肠对钙质的吸收。同时还能促使尿中钙的排出,使人体钙质少进多出,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使骨折难以康复。

患有溃疡病的人不宜饮茶。茶叶中的茶碱会降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胃壁细胞分泌大量胃酸。胃酸过多就会影响溃疡面的愈合,同时也会降低某些抗酸药物的疗效。

患动脉粥样硬化时不宜饮茶。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咖啡因、茶碱、可可碱等,可加快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引起脑血管收缩、供血不足、血流速缓慢,促使脑血栓发生。还可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收缩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心悸、胸闷及心律失常等。

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人不宜饮茶。由于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饮茶将会加重结石的发展。

发烧时不宜饮茶。茶叶中所含茶碱能增高人体温度,使药物的降温作用减弱以至消失。因此,发烧患者不宜饮茶。

患痛风病时。茶水中的鞣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泡得过久的茶。

服用某些药物时。茶内鞣酸常会造成洋地黄、铁剂、中成药补品的有效成分发生沉淀不易被吸收;服用胃蛋白酶或多酶片时饮茶,会使药物中的蛋白质凝固,因此疗效很难达到。

女性特殊时期不宜饮茶

女性经期。经血会带走部分铁质,所以女性经期宜多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品,如菠菜、苹果、葡萄等,而茶叶中含有高达30%~50%的鞣酸,会妨碍肠黏膜铁质的吸收利用,在肠道中极易与食糜中的铁或补血药中的铁结合,产生沉淀。

女性临产期。临产前喝太多浓茶会因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引起失眠,如果在产前睡眠不足,会使身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阵痛无力,甚至造成难产。

女性更年期。在步入更年期时,除了头晕、乏力,有时还会出现心动过速,易感情冲动,出现睡眠不足,女性还会有月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如过量饮茶会加重这些症状,不利于舒畅度过更年期。

女性孕期。浓茶中含咖啡碱浓度高达10%,会加剧孕妇的排尿和心跳,增加孕妇的心、肾负担,诱发妊娠中毒症等,不利于母体和胎儿健康。

女性哺乳期。茶中的高浓度鞣酸被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会产生收敛和抑制乳腺分泌的作用,此期间若大量饮茶,易造成乳汁分泌不足。另一方面,茶中的咖啡碱还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身体健康。

饮茶的“宜”与“忌”

适量饮茶,好处很多。如果饮茶过浓,饮茶时间、方法不合适,不同体质的人选用同样的饮茶方法,或用茶水服用部分药物等,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于身体不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喝茶是很讲究的。在饮茶生活中对茶叶冲泡时间、茶水浓淡、茶叶新陈以及不同的人如何饮茶等都有丰富经验。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饮茶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早茶使人心情愉快、午茶提神;劳累后饮茶解疲劳;酒后茶利于肠胃,可消食解酒毒;食后茶水漱口既去油腻,又可固齿消虫,古人称为“酪奴”等。所以,为使饮茶利于身体健康,提倡饮茶时掌握“清淡为宜,适量为佳,随泡随饮,饭后少饮,睡前不饮”的原则。尤其是瘦人、老年人、酒后、口渴时以及饭前饭后宜饮淡茶。

下面是饮茶应予忌讳的几个方面:

忌饮烫茶。饮茶温度不宜超过60℃,而以25℃~50℃为宜。

忌饮冷茶。饮用10℃以下的冷茶对人的口腔、咽喉、肠胃会产生副作用,提倡温热饮。

忌饮浓茶。浓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失调,严重的能引起头痛、恶心、失眠、烦躁等不良症状。

忌空腹饮茶。古人曰:“空腹茶令人心慌。”空腹饮茶易刺激和破坏胃壁黏膜,更易引起饥饿感,严重者可导致低血糖,对身体不利。

忌饭后立即饮浓茶。饭后饮茶有助于消食去腻,但茶汤中的茶多酚可与铁质、蛋白质等发生凝固作用而影响营养吸收,所以一般应于饭后半小时饮茶。

忌饭前大量饮茶。饭前大量饮茶既冲淡唾液,又影响胃酸分泌。

忌饮用冲泡次数过多的茶。冲泡次数过多容易浸出一些有害微量元素,不利于全身健康。

忌饮用冲泡时间过久或隔夜茶。这是由于茶汤中茶多酚、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会氧化变性,同时茶汤也会滋生微生物,使人致病。

科学的饮茶方法

茶叶是最为普通的饮料,其保健作用更为世人所知。科学饮茶更有利于强身健体。

1.茶叶有寒凉、温和性之分,因此要因人而异选择茶叶饮用。绿茶性凉而微寒,味略苦,但它的营养成分较其他茶类高,适合胃热者饮用。乌龙茶不寒不热,辛凉甘润,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大多数人饮用。白茶温凉、平缓、味甘甜,适合中老年人饮用。黄茶性凉微寒,胃热者适合饮用。普洱茶温醇平和,男女老少皆宜。花茶温凉,沁人心腑,益脾安神,芳香开窍解郁闷,宜早晚饮用。苦丁茶寒凉,可解热毒去肝火,治咽喉炎、便秘、降血压、减肥除腻,宜对症饮用。

2.针对季节变化而饮用茶,也是一种科学的体现。春季人体和大自然一样,万物逢春,生机勃勃,正处于开始活跃之际,春饮花茶,可以散发入冬以来积聚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盛发,消除困乏。夏日炎热,人体大量出汗,津液消耗较多,应饮有利于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暑利尿的绿茶,苦丁茶。秋季,风干物燥,饮用乌龙茶,可以清除体内余热,滋润肺腑,干燥顺气。冬季,气候寒冷,食欲增加,饮用红茶、普洱茶,有利于帮助消化,抵御寒邪,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3.正确的茶叶冲泡方法。泡茶应用水质较好的水:泉水为上,江河水次之,井水为下,城市自来水中含氯气量大,静置24小时去氯气,然后再用比较好。泡茶时茶与水的用量,一般红绿茶为1:(50~80),普洱茶用量可多一些。乌龙茶为1:(22~25)为宜。泡茶水温也应有所不同,红、绿花茶以95℃开水为宜,高级细嫩名优茶以85℃~90℃为上,乌龙茶、花茶2~3分钟,随泡随饮。至于冲泡次数,高档茶2~3次,一般茶冲泡2~4次,苦丁茶可冲4~5次,甚至10余次。

茶叶的贮藏方法

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因吸湿受潮而发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而香气又极易挥发。如果茶叶保管不当,在水分、温湿度、光、氧等因子的作用下,会引起不良的生化反应和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茶叶质量的变化,故存放时,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贮存法。家庭少量用茶,一般习惯用铁制茶罐、锡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器等贮存。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在用这些容器装茶叶时应检查一下容器是否密闭,而且应将茶叶装实装满,尽量减少容器内的空气。这样的贮藏方法虽简单易行,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但只宜于短期贮藏。

生石灰贮存法。使用干燥剂可使茶叶的保存时间延长到一年左右。生石灰是一种干燥剂,用生石灰保存茶叶时,可先将茶叶用薄质牛皮纸包好,捆牢,分层堆放于干燥而无异味完好的坛子或无锈、无味的小口铁桶四周,在坛和桶的中间放一袋或数袋半风化的生石灰,上面再放茶叶数包,然后用牛皮纸堵塞坛口,上面加盖,置于干燥处,一般1~2月换一次石灰,此法因茶叶不易受潮湿,故保存时间较长,只要按时换石灰,茶质也不易发生变化。

食品袋贮存法。用两只新的无味、无孔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防潮湿纸包好后,装入其中一只袋内,轻轻挤压,将袋内的空气挤出,然后用绳子扎紧袋口,再将另一只袋反向套在第一只袋的外面,待袋内空气挤出后,再用绳子扎紧袋口,最后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桶内贮存。

选择有益于健康的烹调用油

摄取过多油指,尤其是饱和脂肪酸,会提高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的罹病风险,一个人每天最高只需要三至五汤匙的食用油,而高血脂、糖尿病、高胆固醇、高血压及肥胖等需要限制饮食者,每天摄取的食用油最好不要超过三汤匙。

饮食中的必需脂肪酸摄取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过去认为这三者的比例应是1:1:1.因为饱和脂肪酸容易提高血中三酸甘油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加上现代人饮食食肉量增加,所以医界认为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要降低。

最常见的脂肪酸是烹调用油,在食用油中,饱和油、棕榈油和猪油、牛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多,油质稳定耐高温,适合高温油炸食用。

橄榄油、芥花油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适合的烹调方式是凉拌或快炒。

现在常见的食用油有葵花油、玉米油、大豆色拉油及红花籽油及麻油,则属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适合煎煮炒及短时间的油炸。

在选择食油时,要把握少用油及用对油的原则,如果是偶尔需要高温油炸,可以用色拉油;一般烹调时,则可选择所含脂肪酸比例较均衡的食用油,同时应注意控制用油量及选择适当的烹调方式,才能保证用油科学,以免对人体产生破坏作用。

鲜菜榨汁留住营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鲜菜榨汁饮用最营养。因为蔬菜汁几乎含有蔬菜本身所包含的全部营养成分,制汁的蔬菜中的有益成分从纤维素中分离了出来,而化学剂的污染所残留的有毒物质仍然化合在纤维素里。所以,不带纤维素的蔬菜汁含有构成蔬菜营养成分的酶、分子、原子,且不包含化学制剂的有毒残留物。

鲜菜汁是体内“清洁剂”,它能解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当多量的鲜果汁和鲜菜汁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使血液呈碱性,将积存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蔬菜含有抗衰老维生素和数千种抗衰老物质,如矿物质和纤维。大量摄入绿叶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芽菜和甘蓝;红色、黄色或橘黄色的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等,对人体十分有益。

蔬菜汁的制法很简单,将蔬菜洗净切成小片,放入榨汁机中搅拌即可,饮用时可用蜂蜜、糖等调味。

要使制作的菜汁保留原有的营养价值,建议人们在自己家里制蔬菜汁时应注意:仔细挑选,要去掉腐烂和不新鲜的蔬菜;仔细冲洗,对块茎类蔬菜要用刷子刷洗;不能带皮制汁的蔬菜,清洗干净以后用不锈钢器具薄薄地去一层皮;随制随饮,即使蔬菜汁在冰箱内存放时间很短,其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具有食疗保健功效的蔬菜汁。

芹菜汁。芹菜味道清香,可以增强人的食欲。在天气炎热干燥的时候,清晨起床后喝上一杯芹菜汁,会觉神清气爽。在两餐之间最好也喝些芹菜汁。芹菜汁也可作为利尿和轻泻剂以及降压良药。由于芹菜的根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故而芹菜汁尤其适合于维生素缺乏者饮用。

胡萝卜汁。每天喝一定数量的鲜胡萝卜汁,能改善整个机体的状况。胡萝卜汁能提高人的食欲和对感染的抵抗力。哺乳期的母亲每天多喝些胡萝卜汁,分泌出的奶汁质量要比不喝这种汁的母亲高得多。患有溃疡的人,饮用胡萝卜汁可以显著减轻症状。胡萝卜汁还有缓解结膜炎以及保养整个视觉系统的作用。

番茄汁。医学专家认为,每人每天吃上2~3个番茄,就可以满足一天维生素C的需要。喝上几杯番茄汁,可以得到一昼夜所需要的维生素A的一半。番茄含有大量柠檬酸和苹果酸,对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大有好处,可促进胃液生成,加强对油腻食物的消化。番茄有保护血管、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并能改善心脏的工作。此外,常饮番茄汁可使皮肤健美,番茄汁兑上苹果汁、南瓜汁和柠檬汁,还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汁。黄瓜汁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其利尿功效极其显著。黄瓜汁在强健心脏和血管方面也占有重要位置,能调节血压,预防心肌过度紧张和动脉粥样硬化。黄瓜汁还可使神经系统镇静和强健,能增强记忆力。黄瓜汁对牙龈损坏及对牙周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功效。黄瓜汁所含的许多元素是头发和指甲所需要的,能预防头发脱落和指甲劈裂。黄瓜汁含脂肪和糖较少,是比较理想的减肥饮料。

圆白菜汁。圆白菜对于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抗血管硬化和阻止糖类转变成脂肪、防止血清胆固醇沉积等,具有良好的功效。圆白菜汁中的维生素A,可以促进幼儿发育成长和预防夜盲症。圆白菜汁所含的硒,除有助于防治弱视外,还有助于增强人体内白细胞的杀菌力和抵抗重金属对机体的毒害。当牙龈感染引起牙周病时,饮用圆白菜和胡萝卜混合汁,不仅可以为人体供应大量维生素C,同时还可以清洁口腔。

慎食食用蜂蜜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越来越趋向纯天然和植物性,蜂蜜作为植物型的保健品以其独特的营养、自然的口感已被大家所熟知,但我们在平时的食用过程中却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

在《本草纲目》中,对蜂蜜的功效有这样一种概括:“清热解毒补中润泽止痛也。”看来蜂蜜所独有的营养成分的确是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蜂蜜的认识和用法有许多是错误的。下面介绍几点食用蜂蜜的错误认识和习惯。

不宜食用蜂蜜的人群。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对蜂蜜营养的吸收会有障碍。另一类人群就是糖尿病患者,蜂蜜里面含有大量的单糖,大量单糖很容易进入血液,造成糖尿病人病情加重。其他人在食用蜂蜜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细节,以保证能发挥蜂蜜的正常功效。

有些人喜欢购买散装的蜂蜜。其实,这些蜜大多是没有经过消毒灭菌的,连卫生都得不到保证,对身体健康更不会有好处。所以,建议最好是到正规商场去购买正规厂家加工生产的蜂蜜。购买时先闻闻蜂蜜的味道。一般好的蜂蜜味甜且有淡淡花香,没有油味和其他异味。但是,您要特别注意,如果蜂蜜的香味过浓,则有可能是掺入了香精的劣质蜜。还可将蜂蜜挑起,如果黏性好,说明蜂蜜含水分较少,质量较好。

蜂蜜的色泽差别和蜜蜂采集的蜜源种类有关。有的人觉得浅色蜜如:槐花蜜、荆条蜜、杏花蜜等,白皙透明、清香、不腻,感觉好像比深色蜜好,而有的人觉得深色蜜看起来更浓厚更黏稠,如荞麦蜜、枣花蜜等。其实,蜂蜜的色泽的差别在质量上没有差别,只是各有特点:浅色蜜的口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价格稍高于深色蜜,而深色蜜的营养更丰富,只是口感不如浅色蜜顺滑。由于深色蜜的蜜源一般营养更多样,老年人食用能很好地防病强身,而浅色蜜的蜜源一般香味清淡,更适合年轻人食用。

蜂蜜结晶并不是发霉变质的现象,蜂蜜结晶后松软细腻,形状类似珊瑚。这是因为蜂蜜中的葡萄糖成分高而形成,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对蜂蜜的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毫无影响。但有的人习惯将结晶的蜂蜜高温加热溶解,其实这样做破坏了蜂蜜的结构,使它丧失了具有营养作用的活性物质。在食用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要用温水冲调蜂蜜,更不能用开水来冲调蜂蜜。

有人觉得吃蜂蜜会导致发胖,又觉得蜂蜜会损伤牙齿。其实,蜂蜜中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比重占到了65%~80%,而引发肥胖和龋齿的物质蔗糖的含量却不足5%,葡萄糖和果糖可被人体直接吸收,不会有脂肪沉积于体内。一般来说,普通人每天大约服用20多克蜂蜜较适宜。

另外,不能用铁容器存储蜂蜜,应用玻璃容器或无毒的塑料容器盛装,因为铁元素会破坏蜂蜜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