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行为习惯决定健康
11215500000009

第9章 心理健康习惯

现代整会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也越术越大,不少人心理逐渐失去健康,或者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态。

■警惕现代人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现代人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以频繁出现的情绪躁动、兴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过分敏感或行为能力下降等表现为特征的存在状态。

心理亚健康状态导致人们不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家庭生活、情感交流、人际沟通、知识学习等方面,无不使人们体会到压抑、郁闷等不健康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得家庭生活失调、工作效率低下、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的现象出现。

如何消除心理亚健康状态?

要能正视自己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不要逃避;在遭遇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不气馁、不妥协;努力培养心理保健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内心体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成对待他人和事物的积极情感,在行为过程中体会愉快。

达到心理健康有以下3个标准。

第一,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第二,悦纳自己。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不足,但自己仍然喜欢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

第三,调适自己。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而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小贴士

心理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调适过程。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止的理想标准。绝对、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没有的。绝大多数人处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状态。

社会医学家的观点是:“90%的正常人也许有病,他们正遭受现代社会的各种应激压力,如升学、就业、求职、下岗……他们随时会成为病人。”这种观点阐明了健康的相时性。

人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社会在飞速进步,人也得不断变化。因此,保持心理健康,不可能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需要不断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今后,人们会面临更大的应激压力,会更多地追求精神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有赖于心理调适与自身的不懈努力。人人都会面临痛苦。痛苦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调适。这正是心理健康的秘诀所在。

■心理疲劳是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久而久之,就会在心理上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委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机体免疫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多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

小贴士

下列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

(1)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

(2)高谈阔论会使血压升高,听别人说话同样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3)放慢生活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4)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5)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不要耿耿于怀。

(6)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

(7)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讲一些只给自己听的话,然后酣然入梦。

(8)遇到困难时,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不要感到活得“累”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乃至使人出现头昏脑涨、容易激动、思维迟钝、情绪不稳等症状。其实,感到活得累不累与人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下列行为往往会导致一个人感到活得“累”。

(1)生活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几经拼搏也无法实现,挫折感由此而产生,以致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2)以抱怨的态度对待生活上的事情,怨天尤人,很少有满足感。

(3)经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包藏不良动机,心胸狭窄,难以与人沟通思想感情,人际关系紧张。

(4)试图取悦所有的人,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本想八面讨好,结果却处处不落好。

(5)希望别人能围着自己转,以自己为中心,听不进不同意见,喜欢发号施令,甚至成了“孤家寡人”。

(6)依赖性过强,无病呻吟,小病大养,“娇”“骄”二气严重,时时处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7)不能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终日忙忙碌碌;总感到有做不完的事,时间不够用,无法修整、调节生活。

以上种种行为让人感觉活得“累”是一种典型的“心累”,它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内耗”,形成不易觉察到的身体内在器官(尤其是心、脑、胃等重要器官)及功能的慢性削弱和损伤。

这种“心累病”是“积劳成疾”的,而且它是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紧密相连的,并不是容易医治的。但只要真正认识“心累”之害,有摆脱这种“心累”之病的决心,终究能获得解脱。克服“心累”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有一颗乐观、真诚的心,能够发现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事情和情感,对未来充满信心并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生活。这样看问题的眼界就会宽广很多。

小贴士

如何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疲劳,使我们的心情轻松下来,感受愉悦与美好?应该换个角度看世界。关键在于我们过多地关注了一些利益攸关的目标,而忽略了去发现和欣赏许多美好的东西。赶车上班,与其为那一个多小时的上班车程而忧心忡忡,倒不如把心思倾注于美丽清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也许一阵清脆的鸟鸣能让你心情愉快,刚刚盛开的花朵能使你备感神清气爽,留下一份好的心情带到你的工作单位。

■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的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大凡遇到工作不顺利、生活波折等情况时,各种消极情绪就在内心积累,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消极情绪占据内心的一部分,而由于惯性的作用使这部分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狭窄,而未被占据的那部分却越来越空、越变越轻。因而心理明显分裂成两个部分,重者压抑,轻者浮躁,使人出现暴戾、轻率、偏颇和愚蠢等难以自己的行为。那么,人怎样保持心理平衡,使自己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呢?

1.不对自己要求过高

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但是有些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超过自己能力的,非能力所及,长期努力,也没有实现心中所想,便认为自己倒霉,而终日抑郁。还有些人做事要求尽善尽美,完美无瑕,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

为了消除挫折感,我们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并尽心尽力地去做。当目标实现的时候,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然后再设定下一个目标。

2.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情绪愤怒的时候,可以想想把它发泄在其他事情上,如打球、唱歌、跳舞等,以转移注意力。

4.偶然亦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要从大处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不必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暂时逃避

在牛活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觉或看电视等,待到心情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6.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处处以他人作为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会与你为敌。

7.找人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朋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8.为别人做些事

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可使自己忘却烦恼,并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

9.在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身心交瘁。

10.对他人表示善意

我们经常被他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情自然变得平静。

小贴士

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把所有的坏事当好事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乐观的一面,也有消极的悲观的一面。如果我们能抱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观点,那么坏事就会变成好事。

“自嘲”是一剂平衡自我心理的良药。用自嘲来稳定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当你在经济上受到不合理的待遇时,你的生理缺陷遭到别人的嘲笑时,无端受到别人攻击时,你也可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可用“吃亏是福”、“破财免灾”等调节一下失衡的心理;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可以装装糊涂,为心灵增加一层保护膜;在时机适当时还可如前所述,幽他一默。自嘲,是宣泄积郁、制造心理快乐的良方,当然也是反嘲别人的武器。学会自嘲,你就会拥有一个平稳和健康的心理,一副健康的体魄。

■化解不良情绪

各种各样的情绪伴随着我们一生,它们的不同表现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喜怒哀乐的情绪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存亡。乐观的情绪使人积极向上,提高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低迷的消沉只会使人颓废,容易生病。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情绪就是我们生命的指挥棒。许多英雄人物在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的时候,凭借着乐观向上、与生命抗争的精神而取得了常人做不到的成绩。

当然,影响人情绪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人的主观态度外,还有一些非人为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生物钟。人体的血压、体温、脉搏、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都要受生物钟规律的支配。一般来说,中午和黄昏以后这两个时间段生物钟处于低潮,人们互相之间应尽量避免打扰,特别不要安排重要的活动内容。

(2)天气变化。一般来说,阳光明媚的天气,人的心情会比较好;而到阴雨连绵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低落情绪。

(3)颜色刺激。一般来说,鲜艳的颜色能驱赶人的不良情绪,心情易于发生好转。所以“浓妆艳抹”的春天,人们的情绪往往非常好;而到了万物萧条的秋季,则往往容易引发悲观的情绪。

(4)女人月经期。女人处在月经期,往往情绪很不稳定,易暴易躁。在这个时期作为男人应该多忍让,尽量避免争吵。

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其中包括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去化解恶劣情绪。

小贴士

推荐一些化解不好情绪的方法。

(1)多参加体育运动。一些体育运动,如跑步、疾走、游泳、跳绳、打羽毛球等可以有效化解不良心态,使我们变得心情开朗。

(2)接受太阳照射。一位著名的精神病专家曾指出,阳光可改善抑郁症病人的病情,多硒太阳能振奋精神。

(3)多吃水果。德国营养心理学家帕德尔教授发现,一些水果如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E色氨的物质,它可减少不良激素的分泌,使人安宁、快活。

(4)野外踏青。野外花草的颜色与气味有调节人情绪的作用。

(5)听听音乐。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促进大脑产生更多的内啡肽,以镇静安神。

■非健康心理—贪婪

贪婪心理与健康的生活质量是不相符的,许多人正是因为贪婪而走上了追悔莫及的道路。贪婪是一种过分的欲望,通常表现为不择手段的财欲,难以满足的贪欲,难以填补的权欲,欺世盗名的名欲,胆大包天的色欲。

形成贪婪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的价值观念。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最容易造成贪婪的心理。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会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而且永远不会满足,在金钱、名誉和权力上永远不会停止攫取的脚步。

(2)攀比心理。攀比心理能使清白之人变得自私和贪婪。当他们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朋友,甚至原来那些比自己条件差得远的人都发了财,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就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3)行为的强化作用。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害怕暴露而受到惩罚,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会不断强化贪婪心理。

(4)补偿心理。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索取不义之财,来补偿以往的损失。

其实,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若要告别它,要靠自我调节,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格言自警法。古往今来,仁人贤士对贪婪之人是非常鄙视的,他们写出大量的文章和诗歌,鞭挞或讽刺那些索取不义之财的行为,而且,有大量的事实表明,极端贪婪的人最终都没有好结果。想消除贪婪心理的人,应牢记那些诗文、名言、格言和前车之鉴,朝夕自警。

其二,自我反思法。自己在纸上连续20次用笔回答“我喜欢……”,这个问题。回答时应不假思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作较深层的分析。分析清楚后,便下决心,要堂堂正正做人,改掉贪婪的恶习。

小贴士

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做到知足常乐,不要对生活的期望过高。如能“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做到“常乐”了。

■非健康心理—嫉妒

嫉妒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的负感情。在现代快节奏、大压力的工作和生活中,嫉妒已经成了无处不在的心理感受,严重的甚至导致人的心理失去了健康的保证。客观地说,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为中表现不同。

一是,较轻的嫉妒。它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对对方的羡慕,是较为隐蔽的嫉妒心理。

二是,较重的嫉妒。当事人不再完全压抑嫉妒心理,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开始表现为不满,进而出现故意不去配合工作中比较优秀的合作伙伴的工作,甚至对其挑剔、诬陷等。

三是,强烈的嫉妒。此时嫉妒者已失去理智,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的攻击,甚至发生暴力行为,如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甚至导致其他犯罪行为。

并非所有的嫉妒都会逐渐发展到非常强烈的程度,产生不良的行为。有些人能把嫉妒情绪控制在某一个阶段,而不让其自由发展。

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性格多疑、情绪低沉等,甚至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不同程度的身心疾病。

美国一些专家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嫉妒程度轻的人,只有2.3%的人患心脏病,死亡率仅为2.2%;嫉妒程度重的人,9%以上的人得过心脏病,死亡率高达13.4%。目前,德国等国家已把嫉妒列为疾病的一种。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嫉妒是一种人格缺陷,是一种阴暗心理,也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对生活、人生、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怀有嫉妒心理的人,总是难以获得好的情绪,总会缺乏积极奋进的精神,而且,嫉妒心理对一个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嫉妒容易使人产生偏见。嫉妒,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见也就有多大。

嫉妒压制和摧残人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合理的使用。

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影响人际关系,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能反友为敌。

嫉妒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妒火中烧而得不到适宜的发泄时,内分泌系统会功能失调,导致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影响身心健康。

只要有一个较好的意志品质,有一心向善的自觉行为,嫉妒这种不良的心理也能转化为积极的动力。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1)要有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2)调整心态。一旦有了嫉妒的心态,只要能对自己看问题的视角作必要的调整,从另一个角度全面审视,便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嫉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3)不要追求虚荣。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对于嫉妒心理来说,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空虚心理的需要。

(4)要开阔心胸。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要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胸,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从经常产生嫉妒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要多向身边那些性情开朗、心胸开阔的人学习,要不断地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小心眼。有一个人自知他经常出现嫉妒心理,便向一个性情开朗的朋友求教。那个朋友说,办法十分简单,只要你不去计较,便立即见效。后来,这个人只要碰上对别人心生不满的时候,就想起朋友的话,便觉得自己不会嫉妒别人了。

总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你想改变它,不是不可能,只要你努力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追求虚荣,不去讨较一些小事情,就能克服这种不良心态。

小贴士

嫉妒必是对存在的人发泄的。因此,被嫉妒的人将自己的缺点坦白公开,可以缓和时方自卑感,使之产生与自己一样的平等感,起到缓和嫉妒的作用。

被嫉妒的人要利用各种机会,取得当事人全面的信任,让他发泄出心中的郁闷,并巧妙地加以说服和感化。要以宽宏大量的态度容忍谅解对方的嫉妒心理,并热情帮助他克服困难,当取得成功或成就时,不要恃才自傲,要尊重对方,热情邀请对方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等。

消除他人嫉妒的最好办法是继续努力,加大前进的步伐,拉大与嫉妒者的距离,使其望尘莫及、自叹弗如而偃旗息鼓不再嫉妒。应当采取各种方法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欢乐与荣誉,这有助于消除紧张空气,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非健康心理—抑郁

随着社会节奏的变革,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影响,人们普遍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再加上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的频发、失业的威胁,发生一些不顺心或突发的事件几乎不可避免,抱怨自己有抑郁、焦虑、失眠的人随处可见,被医生诊断患有抑郁症的人也剧增。究竟什么是抑郁,什么是抑郁症呢?

抑郁又称忧郁,是情绪反应,也是一种心境体验,在正常情况下,人们能适应并且调节控制自己,欣喜而不疯狂,抑郁而不绝望。面对各种精神上的刺激,抑郁情绪随时都会发生,人人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失意、绝望,短时间轻度抑郁会使人的内脏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紊乱,造成人体生理损害;而长期的抑郁情绪会使人体免疫功能处于较低水平,从而诱发多种躯体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疼、胃溃疡、糖尿病等,最严重的是患癌症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抑郁情绪也使这些疾病的治疗难度加大,死亡率增加。

任何人都可能偶尔出现短暂的情绪压抑、悲伤、忧伤等心境恶劣症状,虽然都称为抑郁症状,但并非都是抑郁症,只有在上述症状持续病情超过两周,且影响社会功能时才能诊断为抑郁症。

抑郁症的定义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

1.抑郁产生的几种原因

(1)遗传原因。遗传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50%经常患抑郁症的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也曾患有此病。

(2)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物失去平衡。抑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情绪的区域受干扰。大部分人都能处理日常的情绪紧张,但是当此压力太大,超过其调整机能所能应付的范畴时,抑郁症就可能由此而生。

(3)性格特质。自卑、悲观、完美主义者及依赖性强者较易患抑郁症。

(4)环境或社会因素。一连串的挫折、失落、慢性病或生命中不受欢迎的重大事件,也会引发抑郁症。

(5)饮食习惯。研究已发现食物显著地影响脑部的行为,饮食是最常见的抑郁原因,例如,饮食习惯差及常吃零食。脑中负责管理我们行为的神经冲动传导物质会受我们所吃的食物影响。

(6)其他原因。生活紧张、胃不舒服、头痛、营养不足、单核白血球增多症、任何严重的身体伤害、过敏症、甲状腺疾病、子宫内膜炎(与妇女抑郁症有关)等。

抑郁症无孔不入,男女老少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如不及早治疗,抑郁症可能会严重影响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其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有自杀的危险。所以,应密切留意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情绪,有效掌握抑郁症的知识,不要让它轻易人侵我们的生活。

如果在情绪出现抑郁的时候不能及时摆脱这种情绪,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抑郁症,其基本表现为懒、呆、变、忧、虑。所谓懒,就是做事提不起劲;呆,就是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变,就是性情大变;忧,就是无缘无故感到沮丧;虑,则是对生命价值感到怀疑,对生活缺乏信心。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变化主要有胃口不好、体重下降、失眠或睡眠过度、身体不适,如腰酸背痛等。

2.必须消除这一隐形杀手

抑郁情绪对我们的身体和生活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必须消除这一隐形杀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豁达的人生观。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是克服抑郁最有效的办法。例如,人不能总是纠缠于过去的事情,要尽量把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忘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虑以后的事情上。尽量做到知足常乐,这是释放、治愈抑郁的一剂良药。

(2)广交朋友。生活的最佳境界之一,就是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以贡献一己之力广交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对消除抑郁情绪大有益处。

(3)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有益于克服精神上的抑郁症状。但锻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专家们建议,经常抑郁的人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争在15分钟内走完;以后逐渐加大距离,直到45分钟走完4500米。

(4)吃一些有益于愉悦的食品。消除抑郁有很多方法,其中吃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适当吃些甜品与果汁,可以快速提升脑中的血清张力,使神经系统暂时得到舒缓,让你的心情暂时放松。不过,采用这种办法可能会导致之后的抑郁状况更加严重。

研究发现,多糖食品能够比较好地改善抑郁状况,此类食品主要有全谷米、大麦、小麦、燕麦、瓜类和含高纤维多糖蔬菜与水果等。许多与情绪安定有直接关系的食品是制造情绪荷尔蒙的原料,如香蕉、奶制品、火鸡肉等,你可以充分摄取。

小贴士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3%的人患有抑郁症。抑郁是一种无法抗拒或自己并不知道的感觉,它是一种最普遍的精神疾病。如果你持续两个星期以上表现出以下5个或以上的症状,你就需要就医或拜访其他心理健康专家。

(1)持续的悲伤、焦虑或头脑空白;

(2)睡眠过多或过少;

(3)体重减轻,食欲减退;

(4)失去活动的快乐和兴趣;

(5)胸口闷闷的,心神不宁或急躁不安,做事无法专心;

(6)躯体症状持续对治疗没有反应;

(7)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

(8)疲劳或精神不振;

(9)感到内疚、无望没有信心,甚至觉得自身毫无价值;

(10)出现自杀或死亡的想法。

■非健康心理—过于敏感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敏感多疑的人常常使自己处于忧心忡忡的心理状态之中,总担心自己会遭到别人的伤害,并不断地给自己的心理加压,以至于终日处于紧张、焦虑的竞争状态之中,最终导致心理崩溃,自信心消失殆尽。

养成敏感多疑的性格常常是因为个性好强,固执刻板,心胸不够宽广,看问题缺乏灵活、变通的思路和方法,而且总是以想当然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过于敏感的人总是在不良的心理暗示作用下,处于惊恐不安和消极状态中。因此,过于敏感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心理习惯,如果不能改掉这种习惯,不仅会影响工作和学习,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那么,怎样来克服这种心理上的不良习惯呢?

(1)不要妄加推测别人对你的评价。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平常的心态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要总觉得时时处处都有人在注意你,认为别人和你作对。

(2)尽量多与人沟通。当自己感到压抑或痛苦时尽量通过某种沟通的途径说出来,那样会消除紧张,避免引发身心疾病。通过交流不但能减轻或释放压力,还能得到适当的抚慰。

(3)期望值要适度。一些人之所以过于敏感,往往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急于求成,但结果又遭受磨难和挫折。因此,敏感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时,不要把期望值定得过高,思考时,要把各种不利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让自己转移视线,而且有利于开阔心胸,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

小贴士

集体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如果太过于敏感,常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甚至一句话不顺耳,就动怒、发火,那么就会影响工作和学习,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要改变,必须宽容别人的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切记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心,就不要对别人过于挑别。这样,你就会渐渐地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别人接纳了你,你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拥有以前没有的喜悦。心胸要宽广些,遇事应乐观一些,大度一些。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必须具备宽宏大量的风度和修养,不能老是小肚鸡肠,对任何事都过于敏感,过分计较。那样的话,每天将自己陷在烦恼的琐事之中,又怎么能有精力去干一番事业呢?

■笑是良好的健身运动

有人说,笑是世界上服用最方便、营养最丰富、功效最神奇的绿色环保型保健品。确实,笑是人欢乐情绪的表现,笑是最优美、最自然、最良好的全身运动,笑能减轻痛苦,医治疾病。

据报道,一位美国记者突然患了一种结缔组织严重损伤的疾病,举步维艰,痛苦万分。医生告诉他,这是不治之症,他将不久于人世。然而,这位记者没有被吓倒,他想起一句名言:“悲伤引来病魔,快乐走向健康。”于是,他采用了一个奇特的自我治疗方法,寻找一批喜剧影片,让护士每天给他放映。他发现,10分钟的大笑,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于是他给自己安排了生活三部曲—吃饭、大笑、睡觉。10年过去了,他仍奇迹般地活着,而且身体越来越好。医生们认为,笑的确是一种精神保健操,是医治疾病的神奇良药。

笑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笑是一种最有效的消化剂,笑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爱笑,是长寿者的共同特点。保健专家认为,笑是一种类似于在原地跑步的良好锻炼方法。

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只有爱笑的人,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笑的好处和对健康的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现在,笑的疗法风靡世界,笑的行业应运而生—印度有笑诊疗所、法国有笑俱乐部、瑞士有笑面馆、日本有笑学校、德国有笑比赛、美国有笑医院。

有位对笑进行专门研究的专家列举了笑的10大好处。

(1)使肌肉强壮,加强心脏的律动,脉搏加快;

(2)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部换气增加,由于吸收了更多的氧气,因而也可以净化血液;

(3)笑等于给内脏按摩,增强了肠胃的消化功能;

(4)笑有助于抒发健康的感情;

(5)笑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驱除紧张和疲劳;

(6)笑能增强肝和大肠的功能;

(7)笑有助于散发多余的精力;

(8)笑能驱散愁闷,减轻“社会束缚感”;

(9)笑有助于克服羞怯的情绪、困窘的感觉以及各种各样的烦恼,也有助于人们之间的交际和友谊;

(10)犹如时间能使人对往日的不幸变得淡漠,希望能美化未来一样,笑能帮助人们适应环境,乐观地对待现实。

小贴士

笑有益于身心健康。但笑也应有个限度,要适可而止,否则会“乐极生悲”而引发疾病,而且,有些人是不适宜大笑的。

(1)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大笑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有引起脑溢血和心肌梗死的危险;

(2)脑血栓、心肌梗死、脑溢血恢复期的病人大笑可加重心肌和大脑缺氧,以致病情恶化甚而发生意外;

(3)开刀不久的病人大笑会影响刀口愈合,甚至使刀口开裂,造成严重后果;

(4)肋骨骨折复位不久不宜大笑,以防重新错位;

(5)有下颌脱位史的人大笑时张嘴过度,容易使下颌关节脱位;

(6)怀胎7个月以上的孕妇大笑由于腹腔内压增加,可造成早产或流产;

(7)病气(小肠气)患者大笑会使阴囊越禾越大;

(8)尿道或肛门括约肌松弛的人大笑时,由于腹内压骤然增加,会把小便或大便笑出来;

(9)肛漏、痔漏、子宫脱垂患者大笑会加重病情;

(10)正在进食时大笑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咳,甚至窒息,发生严重后果。

■生气是百病之源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九大害处。

(1)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2)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6)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7)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气慈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遭受重大的创伤或打击,即使心理平衡调整得好,平均也要折寿一年。如果恼怒超过半年不解,大约要缩短寿命两三年。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有关专家提出这样一个口号:生气不该超过3分钟。

那么,为什么生气时间一长就容易致病甚至缩短寿命呢?从我国中医学的角度来讲,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肝脏的功能有关。当人受到精神刺激造成心情不畅、精神抑郁时,会影响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肝脏还能通过调节气息辅助脾胃消化,肝气郁结则气息不利,不思饮食。当人遇到令人非常生气的事情时,往往就会没有食欲,不想吃饭。肝脏还与精神活动有关,肝气不舒则急躁易怒,情绪激动有时就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做过一个实验,即把一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0℃的冰水混合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描绘出了人生气的“心理地图”。实验发现,当人们心平气和时,呼出的冷凝汽水澄清无色不含杂质;当人们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分析,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时候都复杂,且更具毒性。如果我们平常对一些小事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就不太容易生气,即使有气也是来得快,去得快。为了健康长寿,让我们提倡:人应糊涂一点,尽量少生气,即使生气也应尽快宣泄,一定不要超过3分钟。

小贴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很难做到不生气,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如何尽快消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躲避法。远离让你生气的现场和惹你生气的人,做到“眼不见为净”。

(2)宣泄法。可去找一位博学多识的朋友,对某件令自己愤怒的事进行宣泄,即使过火也没有关系。这位朋友会对你进行剖析劝导,从而使你的怒火得到平息。

(3)转移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

(4)升华法。怒从何来?常常是虚荣心强,心胸狭窄,感情脆弱所致。对此,可以用疏导的方法将烦恼与怒气导向高层次,升华到积极的追求上。以此激励起发奋的行动,达到转化的目的。